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议论文:“从‘知’到‘智’”37分范文

2025-05-15 10:12|编辑: 常老师|阅读: 4066

摘要

本文整理了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议论文:“从‘知’到‘智’”37分范文,具体见本文内容

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考试陆续开考,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议论文:“从‘知’到‘智’”为题目,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二类上37分范文,提供给同学们学习。详情如下:

高三二模:2023-2025年北京各区高三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高三二模范文: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议论文:“从‘知’到‘智’”示范范文

【原题呈现】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蹿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知”和“智”是古今字,“智”曾写作“知”,后来随着语义的发展,才写为“智”。今天,“知”意为知识、知道等,侧重于信息、经验等;“智”意为见识、智慧等,更偏重于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从“知”到“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从‘知’到‘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二类中 37分范文】

从“知”到“智”

“智”由“知”演化而来,“知”是“智”的根本,但“知”却不总能有效转化为“智”。从“知”到“智”取决于人,人通过转化与实践使“知”变为“智”,使抽象的知识变为促进发展与进步的智慧。

“知”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对世界运行客观规律的总结,但人类不会让自己的脚步停留于认识世界。人类创造、改造,通过由知识转化而成的,能被实际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的智慧,即“智”助力自身发展与进步。“知”是客观抽象的,“智”是实际有效的,“知”是“智”的基础。智慧与可应用性不能脱离理智、正确地认识与知识,“智”为“知”赋子意义,不能产生实际效用的知识只是空中楼阁。而人依靠转化的力量与不辍的实践,将“知”转化到“智”。

人类获取知识,将其与己有的经验与认识结合,不断推敲,可达成智慧。“知”可以通过其自身的融合而达成“智”。知识本身具有可迁移性,将知识进行融合、重塑,可达成智慧,正所谓“集百家之长”后便可获得智慧。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进入中国后,中国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中国实际社会状况与其进行融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智慧”赋能。中国文化以其包容的性格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进行融合与重塑,促进白身社会进步与民族发展,将“知”转化为“智”

人获取知识,通过实践来挑选知识,应用有实际价值的知识,促进发展,是智慧的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过滤知识,获得至知,即真理,并加以推广和发挥实际功效,此乃“智”。中国一次次在实践中挑选“知”,发挥“知”的价值,取得成效,形成中国式的发展理念。为民发展,是国家发展之真理,中国式社会主义引领人民不断建设国家,形成发展中的常态,知行合一而成智。

人类通过转化与实践达成从“知”到“智”,获取智慧,从而发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知”的垄断使“智”无法被有效获取。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积累是“智”的必要条件,中国认识到该问题,不断向需要帮助的国家输送知识,使其能充分利用理念与科技之“知”寻到国家发展之“智”,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正走在一条光荣的荆棘路上,依靠由“知”得到的“智”一路走来,未来也依旧通过“知”到“智”,继续开辟道路,不断前进。

【评语】本文深入探讨了从“知”到“智”的转化过程,从“转化”和“实践”这两个关键角度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尝试揭示“知”与“智”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在论述过程中,说理部分显得较为单薄,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广度。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从‘知’到‘智’”为题目2025高三二模考试海淀区高三二模议论文

2024-2025学年北京初高中各年级热点试题汇总2025-05-06

2024-2025学年北京初高中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2024-11-29

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2025-02-07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