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一篇关于“理论自信”的时评文章,分享给同学们学习。
有理论自信才会有底气生定力(节选)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国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有高度的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否则,社会就会迷失方向,人民就会无所依归。一个政党如果没有高度的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就不能担负起引领人民前进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斗争史。总结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不管面对外在压力还是面对内部困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信共产主义必然取得最后胜利,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烙印在每一个党员的行动上。正是这种坚守和执着,让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成为人民的主心骨。
与此相对应的一个例子是苏联。为什么苏联发生了颠覆性蜕变直至亡党亡国?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联共产党在激烈的意识形态竞争中丧失了理论自信,丢掉了战略定力。戈尔巴乔夫鼓吹的“新思维”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苏联丧失了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
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更为重要的在于,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正是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的底气所在与力量来源。
毋庸置疑,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必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越到决胜阶段、关键时刻,就越需要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求。
从辩证关系上讲,理论自信是战略定力的前提,战略定力可以增进理论自信,二者共同筑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上。实践有成就,理论才自信。有自信才会有底气,有底气就会生定力。战略定力又可以保障实践不走样、理论不偏向。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