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中共中央发文!多所985高校超前布局量子科技专业

2025-11-25 15:47|编辑: 赵老师|阅读: 7

摘要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通过,量子科技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量子科技是事关人类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国已迈出关键步伐。10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通过,明确要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大未来产业,量子科技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推荐阅读:2025-2026年度各类权威大学及学科排名数据汇总

中共中央发文!多所985高校超前布局量子科技专业

面对量子科技的风口浪尖,中国高校如何肩负使命、抢占先机,为国家抢占战略制高点贡献智慧与方案?

一、16所高校超前布局专业,培育未来人才

对高校而言,将学科专业调整纳入国家产业版图之中,是“双一流”建设的必由之路。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表示:学科调整的速度和响应能力,将直接决定高校在下一轮“双一流”竞争中的位置。高校不能再照本宣科地设立学科专业,而应基于前瞻判断设置面向未来的新专业。

2021年,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国内首个开设该专业的高校。

截至目前,有16所高校开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的原理、设计与应用,能在中国量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开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的高校
年度 高校数量 学校名称
2020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 1 长江大学
2022 5 北京理工大学、安徽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湖北大学、西南大学
2023 5 太原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4 4 湖南大学、湖南工商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

注:以上信息截止至2025年11月,数据来源于教育局公布的2020-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或审批结果。

本科专业目录之外,复旦大学面向国家在智能计算与智能芯片战略需求,启动了“量子与智能英才班”计划(8年制本博融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量子科技学院,开设本科招生新专业方向“工科试验班类(量子科技先锋计划)”和强基计划新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量子信息)专业”,为培养新时代量子科技领军人才提供了实践沃土。

有了培养人才的专业后,接下来的关键是,高校如何将新设专业做实、做强、做优,把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变为现实。

结合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量子信息科学专业位列A+,专业实力卓尔不群。安徽大学、福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位列B+,西南大学、湖北大学、河南大学位列B。(注:2024年度新增专业暂未纳入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

作为国内量子信息领域的先行者与奠基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5年首次在高考普通类计划里单独招收量子信息科学专业(之前只针对少年班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全面驶入快车道。学校未来技术学院已建立国内第一个本硕博一体化的“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体系,打造了以潘建伟院士、郭光灿院士等战略科学家为引领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并依托合肥国家实验室、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等顶尖科研平台,将“墨子号”、“九章”系列等前沿科技成果引入教学,让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接触学科前沿。

北京理工大学量子信息科学专业的支撑学科物理学,是全国仅有的10个物理学“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且为工信部高校唯一。专业依托的物理学院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占比 33%,葛墨林院士、姚裕贵院士物理学知名学者齐聚于此,他们在拓扑量子场论、反常霍尔效应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国家急需、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还拥有 9个国家与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并加入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为核心的国际量子物理中心,为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

二、超20所高校成立研究机构攀登科技高峰

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被推上了新高度——国家期望高校成为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中枢。

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浪潮下,世界各国在这条关乎人类未来的科技赛道上奋勇争先。2020年,中国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成为继美国谷歌推出“悬铃木”后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表示,“量子三大领域,中国现在全方位都在第一梯队。”

中国量子科技捷报频传,其中无不凝聚着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无数科学家的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超20多所高校成立量子科技研究院、实验室等,频频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赋能科技自立自强。

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战略定位被推上了新高度——国家期望高校成为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中枢。

在“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浪潮下,世界各国在这条关乎人类未来的科技赛道上奋勇争先。2020年,中国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成为继美国谷歌推出“悬铃木”后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表示,“量子三大领域,中国现在全方位都在第一梯队。”

中国量子科技捷报频传,其中无不凝聚着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无数科学家的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超20多所高校成立量子科技研究院、实验室等,频频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赋能科技自立自强。

南方科技大学,力争在量子科学领域做出若干“诺奖级”的重大原始科学发现。基于玻色二项式编码的量子纠错技术在全球首次跨越量子纠错的盈亏平衡点,获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实现超低损耗的量子芯片互联技术,入选“中国芯片科学”十大进展。南科大还致力于打造深圳河套“量子谷”,先后牵头组建了量子科学与工程粤港澳大湾区联合实验室等创新机构,为实现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自主可控贡献了深圳力量!

始建于1959年的北京大学量子电子学研究所,自主研制的铷原子钟填补了空白,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无磁屏蔽条件下人的脑磁探测。清华大学量子信息中心主任段路明院士是量子信息物理实现方面国际年轻的领军者之一,目前正领导国家2030-重大研究计划中的离子量子计算方向研究项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由房建成院士牵头的大科学装置研究院打造国之平台重器,2021年获批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由彭堃墀院士带领的山西大学光量子技术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最早开展量子光学研究的单位之一,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等荣誉。

近一年,不少高校“下好先手棋”,成立量子科技研究院。上海大学于2024年正式成立量子科技研究院,努力建设引领型、突破型的科技创新基地;蚌埠医科大学设立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与数据医学研究院,搭建起医学和量子计算的交汇点;济南大学于2025年揭牌山东省量子未来技术学院,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注入新动能。

正因有高校科学家等无数科研人员的加入,以及重大科研机构的有力支撑,中国的量子科技进入黄金时代!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软科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6北京高考十五五规划未来产业量子信息科学专业

2025-2026年度各类权威大学及学科排名数据汇总2025-11-20

2026QS亚洲大学排名TOP1002025-11-10

2025高考热门专业解读汇总2025-10-20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