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6年北京高考具身智能专业学什么?就业方向有哪些?

2025-11-20 16:24|编辑: 方老师|阅读: 2

摘要

北京高考在线整理了具身智能专业的学习内容及就业方向,一起看。

随着我国“十五五”规划明确提出培育包括具身智能在内的未来产业,这一专业领域正在成为高三学生和家长关注的新兴方向。近日,教育部政务服务平台公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7所“双一流”高校联合申请增设“具身智能”本科新专业。什么是具身智能?学什么?怎么学?未来有哪些发展机会?……跟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一起往下看。

相关汇总:

1、2025年重点高校在京招生专业选科要求汇总

2、2024年北京高考在京各批次投档录取分数线及市排名汇总

3、2026北京高考报名、英语听说考、合格考、志愿填报等安排汇总

免费福利:

新高考"3+3"模式下,选科直接关联92%的本科专业报考资格,等级赋分制下,选科组合的全市考生竞争基数直接影响最终成绩,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了解选科,我们整理了相关资料,免费报名领取!

最新845个大学本科专业选科要求对照表

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76988953303852304

北京3+3模式下20种选科组合优劣势分析

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77830639252804617

为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交流备考,了解最新动态和考试安排,我们专门建立了【北京高考在线网站交流群】,群内有专业老师在线答疑,分享最新动态资讯、试题干货等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快快跟大家一起来交流学习吧~

2025年宁夏高考本科提前批B段投档线

如果有任何问题咨询,考生也可添加小圈老师(微信号:bjgkzx6)为好友。

哪些学校将设置或已设置了相关专业?

为贯彻落实中央战略决策,加强具身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根据全国教育大会“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的部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申请增设“具身智能”新专业。江苏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也在这方面积极响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年度招生30人,专业属于交叉工程类。学生入学后,北航将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力学、电学、材料、机械、控制、信息等多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掌握智能机器人系统的设计、编程和集成应用技术。在毕业5年后,学生具有在航空航天、社会生产和服务等领域中从事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的工作能力。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计划年度招生120人,专业属于交叉工程类。课程体系拟划分为基础模块、核心模块、实践模块以及特色课程。专业培养既懂算法理论又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计划年度招生30人,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学校在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上具备传统优势,同时人工智能学院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积累深厚,为具身智能工程这一交叉学科提供坚实基础。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计划年度招生60人,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学校将通过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将企业真实研发场景、技术需求融入培养全流程,精准面向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交互等核心领域,定向培养懂感知、善决策、通算法、能实操的具身智能专项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计划年度招生30人,专业属于计算机类。本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紧密契合产业与科研前沿对具身智能人才的核心要求,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的体系化课程,为学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同时,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还设置了高强度的专业实践,着力培养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融合的能力与系统级工程思维,使其能够从整体视角解决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计划年度招生30人,专业属于自动化类。核心课程包括具身智能导论、深度学习与大模型、具身大脑与人机交互、仿生机器人与智能材料等。专业核心实践包括具身智能竞赛实践、具身智能系统设计与实践、具身智能校企交叉创新设计与实践等。

西安交通大学

计划年度招生30人,专业属于机械类。专业面向智能感知与交互、自主决策与控制等前沿科技领域,突破传统学科界限,以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依托,交叉融合认知科学、信息通讯、电子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多学科融通思维和软硬件协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引领型工程科技人才。学校拟建“人机共融智能系统”“多模态感知与交互”等专门实验室,并配备高性能计算中心与机器人综合实验平台,构建“物理—虚拟”一体化的具身智能实验环境,集成强化学习、仿真推演、实物验证等功能,实现从算法设计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教学与实践融合。

江苏科技大学

开设了“具身智能机器人”微专业,深度融合学校在机械工程、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研优势,紧密结合船舶制造智能化、特种机器人等特色应用场景。

西北工业大学

在2025年10月发布的2026年度发展战略研究基金项目申报通知中,明确将“加快具身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作为重点任务。这反映了高校对国家战略需求的积极响应。

课程设置:学什么?怎么学?

具身智能专业通常采用跨学科融合的培养模式,综合机器人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控制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课程强调实战能力,高校一般采用“理论—仿真—实践”三阶进阶模式。

以浙江大学的具身智能与机器人项目为例,其课程体系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交叉融合为内核,开设机器人学、强化学习以及大模型VLA等前沿理论课程。

江苏科技大学的微专业则构建以“感知—决策—控制—交互”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涵盖机器人机构学、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智能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方法与应用、智能移动机器人等核心内容。

未来有哪些发展机会?

随着具身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正在持续增长。赛迪顾问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增长至1.7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5.6%。根据《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到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326.3亿元,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高盛2025年最新研报进一步预测,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潜在市场规模将达380亿元,有望成为堪比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的超级赛道。

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已涵盖智能制造、医疗服务、居家养老、智能安防、抢险救灾、海洋作业等众多领域。

毕业生既可进入国内外顶尖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也可加入国家级科研教育平台或科技领军企业,承担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创新重任,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还可进入相关技术的政府部门,参与产业政策制定、科研项目规划与行业管理,助力国家战略实施与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此外,毕业生亦可依托专业优势自主创业,在具身智能科技相关领域开拓创新、实现价值。

如何准备相关专业学习?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在介绍“新工科”建设进展时多次强调,要“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有意向报考具身智能相关专业的高三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夯实数理基础:具身智能涉及大量数学、物理和工程学知识,扎实的数理基础是未来专业学习的重要保障。

培养编程兴趣: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了解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可以为未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注科技动态:定期关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

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参加机器人编程、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工程思维。

明确专业方向:具身智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考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大学专业2026北京高考具身智能专业

2024年北京高考在京各批次投档录取分数线及市排名汇总2024-09-21

2024年全国重点高校在京专业录取分数线汇总2025-06-24

2025年重点高校在京招生专业选科要求汇总2025-09-04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