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议论文:“从‘知’到‘智’”一类中范文

2025-05-14 09:24|编辑: 常老师|阅读: 3983

摘要

本文整理了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议论文:“从‘知’到‘智’”一类中范文,具体见本文内容

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考试陆续开考,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议论文:“从‘知’到‘智’”为题目,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一类中45分范文,提供给同学们学习。详情如下:

高三二模:2023-2025年北京各区高三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高三二模范文: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2025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作文议论文:“从‘知’到‘智’”示范范文

【原题呈现】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蹿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知”和“智”是古今字,“智”曾写作“知”,后来随着语义的发展,才写为“智”。今天,“知”意为知识、知道等,侧重于信息、经验等;“智”意为见识、智慧等,更偏重于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从“知”到“智”,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从‘知’到‘智’”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一类中 45分范文】

从“知”到“智”

熊熊燃烧的火焰,是智慧的先民赋予其照亮众生的意义;奔流东向的河流,是有创造力的工匠让其以发电为民所用。客观道理为知,见识智慧为智。从古至今,人类拥有将“知”转化为“智”的能力而将文明绵延至今。

“知”即知识,有时蕴藏于自然万物,为自然界客观发展的奥秘;有时被人类所书,将信息经验藏于古籍。 “智”相比于“知”,多了一层人的主观辨析判断,是由客观的知识道理和人的主观创造二者相定义而形成。我们常自诩“智人种”,是因为我们能将客观之知转化为生存见识之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贾谊将人皆知晓的水流之知转化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君民之志,郭橐驼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自然奥妙转化成“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的做官之智,其中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联想、主观创造。由是,人将信息经验化为对人间百态的辨析判断,为“知”加上了象征话语的“曰”,变成智。

不仅如此,现世中“智”若能在人们生活中彰显,也会使事半功倍,灵活转化。但若“知”待不到辨析与判断,便会事倍功半,自绊双脚。爱迪生曾让助理测量灯泡的容积,那助理绞尽脑汁运用球的体积公式的知识勉强算出,但爱迪生看到演算过程时却惊讶无比———“你为什么不将灯泡装满水,然后测水的体积呢?”如此啼笑皆非的故事却处处警示着我们:只拥有知识还远远不够,能将知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为真正的智慧!万万不能凭借知识库的庞大而失去类比辨析的能力,也仅有如此, “知”方为“智”。

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现今,也在启示我们从“知”到“智”的智慧。人工智能以其庞大的数据库和精确理性逻辑的思维模式而出名, “ChatGPT” “Deepseek”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然而,数据库的庞大就一定智能吗?在输入复杂的推理问题给人工智能,它往往游刃有余地回答;但在提到简单的“Strawberry”有几个“r”字母时, 它却在二和三之间飘忽不定。而这一问题在提问人类时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我们不能达到AI的“智”,但我们也能看出,庞大的数据库并不能提升AI辨析创造、发明创造的能力。也正因如此,拥有主观发明创造能力的人类才能驾驭AI的整合能力和大数据,将知化智,助力于自身发展。而人类的见识和智慧也是最难能可贵的点,它引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

从“知”到“智”,切勿因知迷茫,也不因“智”狂妄。请带着终身学习的毅力和辨析判断的能力, 一步一步走入未来吧!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从‘知’到‘智’”为题目2025高三二模考试海淀区高三二模议论文

2024-2025学年北京初高中各年级热点试题汇总2025-05-06

2024-2025学年北京初高中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2024-11-29

2024-2025学年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试题及答案汇总2025-02-07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