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总结了2026年北京高考历史世界史名词解释,提高做题正确率。
知识点:2026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
2024高校选科发生较大变化,逐渐偏重物理化学,文科类选科可以报考哪些院校和专业呢?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为大家整理了《2026北京高考政史地选科组合可报考院校及专业清单》,可以直接打印!
点击下方按钮报名领取
北京高中学生看过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北京高考在线网站交流群】,群内每日分享高中升学政策、大学招生动态、竞赛、强基综评特招、科目备考知识等内容,还可以与群内小伙伴一起交流学习~
扫码进群吧~
2026年北京高考历史世界史名词解释
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曾经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城邦: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主要特点: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公民: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性。外邦人、奴隶、妇女、儿童等没有公民权。城邦政治的统治者(参与城邦管理)、城邦土地所有者(外邦人只能从事商业)、城邦保卫者(公民兵制,没有职业军人)。
公民意识
①参与意识:具有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共权力运行的主人翁意识。
②监督意识: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
③责任意识:公民在遇到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利益的问题时,必须自觉维护公共利益,而克服个别自我或本集团的利益与人际关系(城邦利益至上)。
④法律意识:规则意识。
城邦政体
(1)民主制: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2)贵族制:少数贵族组成的贵族会议实际掌握最高权力,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
(3)寡头制:指极少数贵族执掌的政权;公民基本没有权力。
(4)僭主制:非法获得君主地位,等同于君主制。
(5)君主制:君主专制,公民基本没有权力。
帝国:狭义上用来形容由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用来形容国力强大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欧洲历史上的帝国,一般指以皇帝为君主的国家。这类国家通常领土广阔并拥有属国,且在一个文化区域内占支配地位。作为一个庞大的政治实体,帝国不仅管辖着国界以内的领土,而且能以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影响其他国家。
“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3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中世纪:中世纪(TheMiddleAges),指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中。“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该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政治上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经济上庄园农奴制,思想上基督教会控制精神生活。因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因此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
日本幕府政治:日本封建武士通过幕府实行的政治统治。幕府是将军的官邸,设有一整套统治机构,实际上是中央政府,故称幕府政治。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将军名义上由天皇封任,实际上是将军擅权。将军授予武士土地和特权,武士为将军效忠,称为“御家人”。1192年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自立为“征夷大将军”,是首个幕府政权。幕府政治历经镰仓幕府(1192-1333)室町幕府(1336-1573)江户幕府(1603-1868)至明治维新废除。
丕平献土:加洛林王朝国王丕平同教皇的政治交易。751年丕平废黜墨洛温国王,建立加洛林王朝。754年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来到巴黎,为丕平涂油加冕。为报答教皇,丕平两次远征意大利,将罗马城及原东罗马帝国在意大利的拉温那总督管区划归教皇管辖,这便是教会史上所称的“丕平献土”。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卡诺莎之辱:11世纪西欧为争夺主教叙任权而发生的皇权与教权斗争的事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同教皇格里哥利七世争夺主教叙任权。1076年教皇下诏开除享利的教籍废其帝位,解除其臣民的效忠誓约,煽动德意志大封建主反对皇帝。1077年亨利被迫来到救皇驻地卡诺莎,向教皇悔罪。卡诺莎事件没有解决主教叙任权的问题,并被视为世俗权力屈服于教权的象征。
阿维农之囚:14世纪世俗王权与教皇斗争的重要事件。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征收捐税而得罪教皇。教皇下尼法斯八世开除法王教籍,后被法王囚禁。1305年选出的新教皇克力门五世移居靠近法国边界的阿维农城,连续七任教都驻在此城,共驻了70年,成为法王控制下的傀儡。“阿维农之囚”是对教会权力的严重打击。
封君封臣制:西欧封建国家各封建主间的政治关系。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一为“效忠”,二为“帮助”,三为“劝告”。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保护”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一经缔结,不能随意解除。这种制度还有规范的仪式,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君封臣制对西欧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封建庄园制:9-13世纪西欧封建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封建庄园以农业为主,基本上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的土地通常分为两部分,即领主直接管理的领地和分给农奴的份地。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无偿地为领主耕种领地;份地的劳动所得收人,也要向领主缴纳一定的实物地租。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庄园解体。
《大宪章》:1215年签订的限制英王权力的宪法性文件。1215年英王约翰在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市民的联合压力下签署。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保障教会和领主的特权以及骑士和市民的某些利益。规定不经教会和封建主的同意,国王不得征收额外的协助金和盾牌钱。《大宪章》是规定封建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文件,它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英国王室的绝对权力,它所确定的法律至上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被视为英国立宪政治的基础。
行会:中世纪西欧手工业者的行业组织。城市兴起之初,手工业者为了对抗封建势力的侵犯,避免新来的逃亡农奴的竞争,保护本行业的共同利益,按行业建立了各自的同业团体组织。行会阻挠外来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活动,又严格规定本行业的制造工艺、产品规格等。在手工业兴起的初期,行会保护了小手工业者的利益,为商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行会在近代早期逐渐成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阻碍因素。
经院哲学: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之一,因产生于教会学院而得名。经院哲学以《圣经》等为依据来论证神学,用形式逻辑和烦琐推理方法演绎出空洞的结论。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著有《神学大全》,该书是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经院哲学轻视经验,反对实践,但有利于思辨思维的发展。14世纪以后经院哲学趋于衰落。
“哥伦布大交换”:“哥伦布大交换”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人口、疾病以及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
东印度公司: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葡萄牙、英国、荷兰、丹麦、法国、瑞典等欧洲殖民主义国家为对南亚印度以及东南亚诸国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地掠夺,相继设立了被简称为“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团体。这些国家的政府授予其东印度公司广泛的权力,除了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权外,还有代表政府订立条约、组建军队、发动战争、开辟殖民地及实施对殖民地的统治等多种特殊权力。东印度公司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产阶级倡导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盛行,东印度公司逐渐没落。
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积累资本,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另一方面通过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对西欧的影响。表现为贸易范围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品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的商业经营形式出现等。
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金银大量涌进欧洲,引起通货膨胀及物价上涨。价格革命促进了封建贵族力量的削弱和新兴商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有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
人文主义:注重强调维护人类的人性尊严,提倡宽容的世俗文化,反对暴力与歧视,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并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复兴,宗教改革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时期发展为理性主义。
因信称义:基督教新教尤其是路德宗关于如何得救的教义。反对依靠遵守律法礼仪、行割礼等行为而称义。强调由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奇功,人神之间的阻隔已经排除,信徒凭借信仰就可直接同上帝交通,而无须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做中介。
近代民族国家:一般指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具有统一的法律、统一的语言、统一的风俗习惯的国家。它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产物、是被压迫民族在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是民族自决的实践。民族国家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如法国大革命、德国统一等;一种是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如朝鲜、中国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民族问题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反对封建割据,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和统一的民族市场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内容。
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制呢业发达,对羊毛需求激增,资产阶级、新贵族圈占公田,将其变成私田养羊;农民离开土地,成为雇佣劳动力。实质是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代替封建经营方式。圈地运动的推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农牧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准备了较为充足的资本、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日益集中。大企业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而形成的经济联合体,叫作垄断组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是垄断组织的四种主要形式(依照垄断程度高低来区分)。垄断组织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但同时垄断组织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垄断资产阶级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扩张,瓜分世界,导致战争危险。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重商主义: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16-18世纪流行于欧洲。主要内容为:货币是财富的基本形式,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货币作为积累国家财富的主要途径;由政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重商主义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促进了货币资本的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自由主义兴起后,重商主义逐渐衰落。
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盛行的经济政策。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反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倡导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具体表现:取消东印度公司特权、英国废除谷物法、取消机器出口禁令、降低关税等。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经济思想,1929-1933经济大危机后被国家的宏观调控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主义还指一种高举自由大旗的社会运动、一种建立自由制度的政策取向,以及一种宽容平和的生活方式,政治上往往表现为代议制民主的发展(例如自由主义改革: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权扩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盛行的经济政策。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中提出,主张政府加强干预、刺激消费。
空想社会主义:又称乌托邦社会主义,是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空想社会主义者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但他们都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1832年英国以重新分配议席和更改选举资格为主要内容的议会改革。改革内容有:
(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工人阶级仍然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要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在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以全世界为中心舞台,通过制度、文化输出,进行殖民扩张、商品倾销、原料掠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确立了一个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整体。
大棒政策: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的外交政策。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经济军事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该政策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听命于美国。
“金元外交”:1909年继任的塔夫脱总统提出“用美元代替枪弹”“每个外交官都是推销员”。实质是通过海外投资帮助美国实现海外扩张的目标。
门罗主义:美国总统门罗在1823年12月2日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的事务”。旨在反对欧洲列强在美洲的殖民扩张,并维护美洲国家的独立和主权。门罗主义实质是将美洲变成美国的势力范围。
考迪罗制度:19世纪-20世纪初盛行拉美,是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拉美本土化独裁制度。考迪罗:系西班牙语,其意为“领袖”“首领”,后逐渐演化为“独裁者”的同义语。特征: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政治上依靠军人专政,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民族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基于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强烈认同、归属、忠诚的情感与意识,旨在维护本民族权益、实现本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要求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19世纪在欧洲扩散并取得胜利;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民族自决: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亚洲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亚洲被压迫的人民觉醒起来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其中的重大事件有;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905-1908年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亚洲各国的革命都失败了,但它唤醒了亚洲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追求自由民主的意识。
大陆均势:近代英国实行的外交政策。该政策是指英国凭借自己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实力,使欧洲大陆各国相互牵制,达到平衡,防止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建立欧洲霸权,以维持英国自身的霸权。其手段有战争、干预、联盟和瓜分等。大陆均势政策的实行,保证了英国本土的安全促进了英国海外事业的发展,使英国操纵和影响欧洲局势,维护了英国在欧洲的利益。
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在选举党的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一派占了多数,从而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主义: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获胜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内容:
(1)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2)对俄国的认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3)一国胜利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4)建立政权方式: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农业集体化: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1929年农业集体化运动被推向高潮。到1936年,几乎所有农户都加入了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为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稳定的来自农业的资源(粮食、原料和资金),满足了高速工业化的需要。但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农业现代化的经济规律,致使苏联的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非暴力不合作: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
绥靖政策:二战前夕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实质是一种妥协投降政策。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其目的为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以及称霸世界。
马歇尔计划: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欧洲各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援助西欧恢复经济,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出台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实质是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关系: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经济上的表现;杜鲁门主义是马歇尔计划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具体应用。
北约: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1949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目前已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
华约: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华约成立。是为对抗北约而成立的社会主义政治军事同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全面对峙)。1991年解散。
第一次柏林危机:第一次柏林危机,又称柏林封锁,发生在1948年6月24日至1949年5月12日,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1948年封锁西柏林。这就是“柏林危机”。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第一次柏林危机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危机导致战后东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加快了德国的分裂。
修筑柏林墙: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苏联为了扭转自己与美国在核对抗中的劣势地位,从1962年开始向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一旦完成,苏联能将美国大部分地区覆盖在其核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苏联就能够在与美国的政治对抗中获得优势地位。1962年10月,美国指责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十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滞胀”危机: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暴涨,带动了生产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商品成本增加,利润减少;政府仍然坚持扩大开支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导致经济增速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同时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新自由主义:主张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在国内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在新的历史时期维护个人自由,调节社会矛盾,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
中间阶层:是来自社会分层理论的一个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的社会分层结构中,均先后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为主的新中间阶层,亦称“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稳定保持在发达国家人口比例的25%~30%左右,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体力量。“中间阶层”是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含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
福利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实质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开始实践;二战后至70年代欧美普遍实行高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形成,特点为覆盖面广,种类多;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政府主导国家福利;20世纪80年代开始缩减福利国家的规模,减少社会福利。福利国家制度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加大了国家财政负担,降低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新殖民主义:是指二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赤裸的暴力和强权已经被国际社会所唾弃,西方发达国家被迫改变了直接的殖民统治的旧方式,而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国家政权和跨国公司是新殖民主义侵略渗透的两大支柱。其特征是:通过各种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援助”,从接受援助国获取各种特权;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低价购买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垄断,在转让技术时进行敲诈。新、旧殖民主义虽然采取了不同的统治方式,但其本质都是以金融资本统治为基础,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剥削、掠夺、控制和压迫。
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不结盟运动:1961年9月成立的国际组织。20世纪50年代后期铁托、尼赫鲁等提不结盟主义。参加组织的条件是:实行独立政策,支援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大国军事集团,不缔结双边军事同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等。1961年9月第一次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第三世界崛起的、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建立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不等价交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基础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体系,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具体表现是:在国际关系中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大国、强国依仗优势的经济军事实力,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干涉别国内政,践踏他国主权,追求控制、支配其他国家的权力。
东西问题、南北问题:
东、西是指两大集团,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中以美国、西欧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对峙成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东西问题主要是和平问题。
南北问题是指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发达国家和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关系不平等的问题。南北问题主要是发展问题。
欧洲一体化:从经济到政治、从西欧到东欧的全面一体化的过程。早在1969年欧共体就曾做过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的决定,并制订了初步计划,但由于各成员国存在着深刻的分歧,始终未能实现。1991年12月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第46届欧共体首脑会议,终于通过并草签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性转折。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正式发行欧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