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考生们备考,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6高考语文知识点:文体知识的相关内容,详情如下:
推荐阅读:2026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
考生注意:红楼梦在高考考试说明中为必考内容,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推出《2026高考语文红楼梦汇编》资料,包含重要知识点、模考真题等模块,希望能为各位考生提供帮助~
2026高考语文知识点:文体知识
1.古体诗: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2.近体诗: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3.绝句:亦称“截句”“断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近体诗,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近体诗的一种
4.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5.诗: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和民歌体。我们学过的叙事诗有《卖炭翁》《木兰诗》《石壕吏》等
6.辞: 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7.赋: 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8.骈文: 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作有《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9.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 (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10.曲: 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