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6北京高考高中生物长句表达

2025-08-29 17:34|编辑: 方老师|阅读: 480

摘要

本文北京高考在线整理了2026北京高考高中生物长句表达,分享给同学们!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搜集整理了2026北京高考高中生物长句表达!2026届考生重点关注!

知识点:2026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

北京高中学生看过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北京高考在线网站交流群】,群内每日分享高中升学政策、大学招生动态、竞赛、强基综评特招、科目备考知识等内容,还可以与群内小伙伴一起交流学习~

扫码进群吧~

2025年北京清华附中上地学校高考喜报

2026北京高考高中生物长句表达

【分子与细胞】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无论从结构上还是功能上看,细胞这个生命系统都属于最基本的层次。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就连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不例外。因此,可以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都有关系:基本上每个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和释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和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正因为有了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才能保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3.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病毒尽管没有细胞结构,但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依靠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自身需要的物质,离开了细胞,病毒就不能长时间生存。

4.细胞之所以会有统一性,是因为细胞来源于细胞,即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所有细胞都来自一类共同的祖先,所以具有统一性。

5.细胞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在进化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等原因,细胞出现结构分化,分别承担不同功能。

6.在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实验中,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的量只有4滴,不能过量的原因:过量的CuSO4溶液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7.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虽然组成细胞的元素来自无机自然界,但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C、H、O、N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差异很大,这与组成细胞内的化合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有关。

8.水是良好溶剂的原因: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以共用电子对与氧原子结合。由于氧具有比氢更强的吸引共用电子的能力,使氧的一端稍带负电荷,氢的一端稍带正电荷。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及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使水分子成为一个极性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分子(或离子)都容易与水结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剂。

9.生理盐水的含义: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正是人体细胞所处液体环境中溶质的浓度,所以叫生理盐水。

10.人体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减少都可以导致贫血。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不能缺少的一种元素就是Fe。缺Fe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从而引起贫血。

11.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是许多重要化合物和生物膜等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当P供应不足时,核酸的合成会受到影响,并波及蛋白质的合成,还会影响糖类的代谢。因此,缺P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2.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不是与脂肪酸结合成酯,而是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

13.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1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具有参与组成细胞结构、催化、运输、信息传递、免疫等重要功能。可以说,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5.吃熟鸡蛋、熟肉容易消化的原因: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16.加热、加酸、加酒精等引起细菌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可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17.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原因是DNA是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一般都有区别。

18.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因此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19.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而多糖不是。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无论多少个葡萄糖分子构成多糖,它的顺序没有什么变化。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核酸分子中4种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在数量上、排列顺序上就会千差万别,从而能够承担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

二、细胞的结构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0.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在水中能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的原因: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在空气—水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的一面,形成单分子层;当磷脂分子的内外侧均是水环境时,磷脂分子的“尾部”相对排列在内侧,“头部”则分别朝向两侧水的环境,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21.虽然细胞膜内部是疏水的,但是水分子仍能跨膜运输的原因:一是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二是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水分子可以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22.将磷脂分子置于水—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的“头部”将与水接触,“尾部”与苯接触,磷脂分子分布成单分子层。

23.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24.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由于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的部分是疏水的,脂溶性药物能被稳定地包裹在其中;脂质体的内部是水溶液的环境,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可被稳定地包裹在其中。因此脂质体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

25.差速离心主要是采取逐渐提高离心速率分离不同大小颗粒的方法。

26.液泡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27.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其作用是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8.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29.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需要经过高尔基体,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功能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30.细胞质中含有细胞代谢所需要的原料、酶、细胞器等物质与结构。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创造了条件,从而保障了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1.从功能角度分析,线粒体和内质网紧密相依的意义:线粒体为内质网提供能量,内质网为线粒体提供脂质等物质。

3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并使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2)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许多化学反应提供了场所;(3)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如同一个个小的区室,使得细胞能够同时进行各种化学反应而互不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33.细胞核中DNA与线粒体中DNA的不同存在形式:线粒体中的DNA以裸露的环状形式存在,细胞核中的DNA以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3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这两种不同的状态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染色体呈高度螺旋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移动并分配到子细胞中去,而染色质为细丝状,有利于DNA完成复制、转录等生命活动。

35.破坏核仁会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原因: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致使蛋白质的合成不能正常进行。

36.甘油、乙醇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原因:甘油、乙醇都是脂溶性物质,与磷脂分子有较强的亲和力,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进出细胞。

37.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8.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区别: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三、细胞的代谢

39.加热、无机催化剂和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区别:加热只是为反应提供能量,并不能降低活化能。无机催化剂和酶都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40.测定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设置多个不同的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数据出现峰值,峰值所对应的温度为最适温度,否则继续扩大温度范围,直到测出峰值。

41.新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的原因:加热会破坏将可溶性糖(甜)转化为淀粉(不甜)的酶的空间结构。

42.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原因: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起到消炎抗菌的作用。

43.新鲜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冷藏室中,能延长保鲜时间的原因:低温抑制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使有机物分解速率减慢,进而延长保鲜时间。

44.ATP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但生物体对ATP的需求量很大,生物体解决该矛盾的方法: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较快,因此能够满足生物体对ATP的需求。

45.同样是能源物质,ATP与葡萄糖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是ATP含有的化学能比较少;二是ATP分子中所含的是活跃的化学能,而葡萄糖分子中所含的是稳定的化学能。葡萄糖分子中稳定的化学能只有转化为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细胞利用。

46.生物体所需的能量不都来自ATP: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有些生命活动还需要其他物质来直接提供能量,如在转录过程中,实际提供能量的除ATP外,还有CTP、GTP、UTP。

47.无氧呼吸装置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在封口后,培养液表面上方的空气中还存在一定量的氧气,静置一段时间,让酵母菌将这部分氧气消耗尽,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可认为检验的是酵母菌无氧呼吸释放的气体。

48.燃烧是一种迅速释放能量的过程,而有氧呼吸过程则是逐步释放能量,这种方式能保证有机物中的能量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一方面可以使有机物中的能量逐步地转移到ATP中;再者可使能量缓慢有序地释放,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相对稳定状态。

49.线粒体内膜上的脂类与蛋白质的比约为0.3∶1,外膜中的比值接近1∶1,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内膜上含有较多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50.种子在密闭容器中储存,CO2生成速率逐渐降低的原因:种子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O2释放CO2,CO2浓度增加,O2浓度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种子的细胞呼吸。

5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直接原因是相关酶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生物遗传物质(基因)不同。

52.无氧呼吸只释放出少量能量的原因:无氧呼吸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大量能量储存在氧化分解不彻底的产物(酒精或乳酸)中。

53.向只含有线粒体和葡萄糖的试管中通入氧气,结果没有CO2和H2O产生,其原因是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底物为丙酮酸,丙酮酸才可以进入线粒体发生化学反应。

54.夏季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出现烂根现象的主要原因:水淹造成土壤中缺乏氧气,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会对根产生毒害作用,导致农作物出现烂根现象。

55.中耕松土的优点:可以使根细胞进行充分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促进作物生长,吸收更多的CO2,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增强根系的水土保持能力;避免根细胞由于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造成伤害;有利于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进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为植物提供更多的无机盐和CO2

56.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在滤纸条上扩散慢的原因:叶绿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小于类胡萝卜素。

57.植物工厂不用发绿光的光源的原因:绿色光源发出绿色的光,这种波长的光不能被光合色素吸收,无法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58.缺镁时叶片发黄的原因: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镁使叶绿素合成受阻,故叶片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

59.黑暗中培养的幼苗叶片黄化的原因:黑暗中叶绿素无法合成,而且会逐渐被分解,最终显现出较稳定的类胡萝卜素的黄色。

60.鲁宾和卡门实验的思路:用18O分别标记二氧化碳和水,再分别培养两组植物,最终产生含18O标记的氧气只来自标记水的那一组。

61.某种树木树冠下层叶片比上层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的主要原因:由于上层叶片对阳光的遮挡,导致下层叶片接受的光照强度较弱,光合作用强度低。

62.某种植物在夏日晴朗的中午13点左右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夏日晴朗的中午气温过高,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对水分的散失,叶片部分气孔会关闭,导致细胞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因而引起光合速率下降。

63.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为减少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

64.萌发种子干重减少的原因:种子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且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65.光下培养密闭容器中的植物,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先下降后不变的原因:开始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大于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量,随着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作用减弱,直至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动态平衡。

66.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施用农家肥的优点:农家肥中的有机肥可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同时产生矿质元素可为植物提供养料等。

四、细胞的生命历程

67.分裂间期的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68.有丝分裂的意义:有丝分裂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关键是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69.细胞不能太大的原因:细胞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70.细胞不能太小的原因:细胞中有众多的必需物质和细胞器,细胞太小,就没有足够的空间,细胞就不能进行相应的生命活动,发挥出相应的生理功能。

71.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控制个体发育的全套遗传信息。

72.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的原因: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

73.老年斑是由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造成的,主要是脂褐素的堆积,脂褐素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是一种不溶性颗粒物,在不同衰老细胞中的大小有一定的差异。皮肤细胞的脂褐素颗粒较大,会形成老年斑。

74.细胞自噬的意义: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 1
  • 2
  • 3
前往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中生物知识点2026北京高考生物长句

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5-02-07

2021-2025全年国内外热点事件汇总2024-01-02

2025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2025-07-23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