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45高考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含重点注释、赏析!

2024-03-14 14:27|编辑: 方老师|阅读: 2281

摘要

本文为考生整理了14篇高中语文必备古诗文,希望对大家的语文成绩有所帮助。

8.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①,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②!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③。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⑥。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⑦。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⑧!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⑨,砯崖转石万壑雷⑩。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⑪!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⑫。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⑬。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⑭!

【注】

①噫吁嚱(yī xū xī):三字都是惊叹词。

②蚕丛、鱼凫(fú):皆远古蜀王名。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③横绝:飞越。巅:山顶。

④“上有六龙”两句: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掉头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高标:指可以作一方标志的最高峰。逆折:倒流。

⑤青泥:青泥岭,在今陕西略阳境内。盘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萦岩峦:绕着山崖转。

⑥扪(mén):摸。参(shēn)、井:皆星宿名。仰胁息:仰着头,屏住呼吸。坐:徒,空。

⑦西游:指入蜀。巉(chán)岩:高而险的山岩。

⑧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⑨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⑩砯(pīnɡ)崖转石万壑雷:急流和瀑布冲击山崖,石块滚滚而下,千山万壑间响起雷鸣般的声音。转:使滚动。胡为:为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易守难攻。“所守或匪亲”两句: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或:倘若。匪:通“非”。咨嗟:叹息。

【赏析】

本诗可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写开辟道路之艰难。

第二部分,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主要写跋涉攀登之艰难。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前八句为一层,强调山势的高峻与道路之崎岖。“问君西游何时还”以下为第二层,描绘了悲鸟、古树、夜月、空山、枯松、绝壁、飞湍、瀑流等一系列景象,动静相衬,声形兼备,以渲染山中空旷可怖的环境和惨淡悲凉的气氛,慨叹友人何苦要冒此风险入蜀。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不如早还家”,由剑阁地理形势之险要联想到当时社会形势之险恶,规劝友人不可久留蜀地,及早回归长安。

全诗主要由以上三部分组成,至于在诗中三次出现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诗,则是绾结各部分的线索。它使全诗首尾呼应,回旋往复,连绵一体,难解难分。

9.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①。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②。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③。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④,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⑤。低眉信手续续弹⑥,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⑦,初为《霓裳》后《六幺》⑧。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⑨。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⑩。曲终收拨当心画⑪,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⑫。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⑬,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⑭,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⑮,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⑯。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⑰。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⑱!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⑲。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⑳。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

①江头:江边。瑟瑟:这里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

②主人:白居易自指。管弦:指音乐。

③暗:这里是悄悄的意思。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

④转轴拨弦:这里是调弦校音的动作。

⑤掩抑:低沉抑郁。思:悲,伤。

⑥信手:随手。续续:连续。

⑦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⑧《霓裳》:就是《霓裳羽衣曲》,唐代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yāo)》:也是当时有名的曲子。

⑨间关莺语花底滑: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滑:流畅。幽咽:低泣声,这里形容堵塞不畅的水流声。冰下难:用泉流冰下阻塞难通来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⑩“银瓶”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乍:突然。迸:溅射。铁骑:带甲的骑兵。曲终收拨当心画:乐曲终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划一下。这是弹奏琵琶到一曲结束时的常用手法。沉吟:默默深思的样子。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善才:当时对琵琶师的通称。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缠头:古代送给歌伎舞女的锦帛。钿(diàn):金花。节:节拍。“弟走从军”两句:弟弟当了兵,阿姨也死去,一天又一天地过去,我的容貌也衰老了。颜色故:这里是容貌衰老的意思。梦啼妆泪红阑干:在梦中啼哭,搽了胭脂粉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同是天涯”两句: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又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呢?呕哑(ōu yā):拟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嘲哳(zhāo zhā):形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出的曲调。暂:忽然,一下子。却坐:退回(原处)坐下。促弦:把弦拧紧。转:更、越。“座中泣下”两句:在座的人中谁流泪最多?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袍服已被泪水浸湿。

【赏析】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触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汇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10.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①。

无边落木萧萧下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③。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④。

【注】

①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②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③万里:指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④苦恨:极其遗憾。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潦倒:衰颓,失意。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仇,使自己白发日渐增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致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11.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②。

沧海月明珠有泪③,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④。

【注】

①锦瑟:绘有花纹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②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春心: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③珠有泪: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

④可:难道,哪能。惘然:迷惘,茫然。

【赏析】

首联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12.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⑦。

【注】

①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

②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24岁时即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

③乱石穿空:陡峭的石壁直插云天。雪:这里比喻浪花。

④羽扇纶(ɡuān)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这里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

⑤樯(qiánɡ)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

⑥“多情应笑我”两句: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华发:花白的头发。

⑦尊:同“樽”,酒杯。酹(lèi):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赏析】

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阕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③。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④。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

①孙仲谋:即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他始置京口镇。

②舞榭(xiè)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风流:指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

③草草:意为草率出兵。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

④路:宋时行政区域名称,相当于现代的“省”。

⑤可堪:哪堪,怎堪。社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奏的鼓乐。

【赏析】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等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韩侂(tuō)胄(zhòu)者,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行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闪耀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14.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①?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②,只是朱颜改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

①春花秋月: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了:了结,终止。

②雕栏玉砌:代指南唐的宫殿。

③只是朱颜改: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赏析】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反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 1
  • 2
前往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2024高考

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5-02-07

202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2024-02-20

2021-2023年北京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可直接下载)2023-07-04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高考

  • 大学录取分数线

  • 北京高考试题答案

  • 高中五大学科竞赛

  • 2026北京高考

  • 2026强基计划

  • 2026综合评价

  • 2026港澳招生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