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腹 有 诗 书 气 自 清
散 文 朱 自 清
他没有鲁迅的深刻与峻急,也没有鲁迅的深广忧愤与深层苦恨;他不像郭沫若的热情奔放慷慨激昂,也不像郭沫若的阿从时尚言潮澎湃。他的散文清丽朴实,满贮着一种诗意,屹立于“五四”散文之林。《菏塘月色》里有他淡淡的哀愁,《匆匆》里有他的徘徊与彷徨。国难当前,他在象牙塔里不断思考,不断拷问自己的良心,他“真诚与严肃,不会为自己开脱”,理性的执著阻止他成为一个激进的革命者。
铁 骨 朱 自 清
尽管饱受饥饿与病痛的折磨,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在《抗议美国援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他的民族精神让那些所谓著作等身的作家汗颜。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郑重颂扬,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是著名的学者、散文家和民主战士。他的高尚品行与气节无形中影响了千千万万个中国人。谨以一首诗来表达我们的敬意:
一世精神归石表,已剩丰功垂史册。泪添九曲黄河溢,良操美德千秋在。满堂血泪入云天,犹有大节誉人民。恨压三峰华岳低,亮节高风万古存!(潘雪苗)
42、冰 心
您的亲切话语,您的博大爱心使我终生受益!
我知道,您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又知道,您那扇“医嘱谢客”的门,对家乡的来客永远敞开着!
我知道,您《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乡思绵绵、童心未泯;又知道,您三次捐款家乡教育,乡情殷殷,爱心浓烈!
我知道,您的《春水》清澈,《繁星》灿烂;又知道,您纯真的心,永远不会老——《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我知道,您的《小桔灯》照亮了几代人的希望;又知道,坚定、勇敢和正直正是您高贵的品格!
我知道您在《我的家乡在哪里?》中寻找着精神家园;又知道,您的《无士则如何》敲响了警世的钟声!
我知道,您爱红玫瑰颜色好看,有风姿、风度,而且带刺,有风格、风骨;又知道,您就是一支美丽而带刺的红玫瑰!
我知道,您做过“灯塔守”的梦;又知道,您就是人类心灵的“灯塔守”,护卫着“光明之灯”,让我们永远不会迷帆!
我知道,您是活了一个世纪的历史老人,身上记载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又知道,您吐过血,曾偏瘫,曾断骨,但没有颓唐,没有萎缩……
如今您虽然走了,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庄曼娜)
43、张 爱 玲
张爱玲生长在一座“有阳光的地方让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的深宅大院。她自小被视为“天才”,三岁吟“商女不知亡国恨”,十岁读“红楼”,给弟弟编三国故事。她童年耳濡目染的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通俗文学,与生俱来的天才气质和得天独厚的中西方文化的熏陶,以及她对“市味人生”的深切体验和同情,造就了一个光怪陆离、冷艳讥诮、苍凉孤独的张爱玲,一片不同凡响的独特的文学天地。
张爱玲的作品视角独特,清丽闲逸,缠绵艳绝,大雅大俗,虽与《红楼梦》一脉相承,更接纳百川,既有鸳鸯蝴蝶之趣,又有市声闲适之风。
张爱玲一向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她知道自己的风应该往哪个方向吹,她说:“出名要趁早啊!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愉快。”同时,她也很坦白,她说:“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在世道萧条时,她说:“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上马定乾坤。”
对于人,张爱玲选择了宽容的远视,因为那些身上千疮百孔的人填满了她以往生活的记忆,生活在她心目中就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李雪梅)
44、三 毛
三毛,原名陈平,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以写作、演讲为重心,著作有《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红尘滚滚》等
三毛,在撒哈拉沙漠闯荡了几年,穿着大朵碎花长裙站在沙漠的风里,黑发飞扬,大概就是她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她是那种有灵性的女人,自由,漂泊,落拓不羁。
三毛,当然也热爱她的祖国——中国,她是第一个敢在台湾公开场合大声唱《义勇军进行曲》的人;她曾带病赶公车去观看《黄河大合唱》在台湾的第一次公演;她思念她的祖国,《橄榄树》中“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是她思念祖国的淋漓尽致的表现。在她的丈夫荷西去世后,她说:“如果我再结婚,我一定要嫁给中国人。”
三毛,是用她的生命去写作,她是一个神秘虚幻的人物,她像一朵飘动的云,人们为她的色彩、光芒所炫惑,却看不清、猜不透她,然而她又是一个极真极纯的真实存在,通过那一篇篇极为坦纯的内心独白,使我们能够清晰触摸到她的心灵。
三毛,以她为数不多的作品刮起一股“三毛旋风”,直到1999年1月4日去世,永远地成为一颗星辰,虽然她不是最亮的一颗,但毕竟曾经闪耀过,并且永远留在人们心目中。(张淑銮)
45、荷 马
荷马笔下的英雄无不带着古希腊单纯热烈的气息,无论是为瞬息而生的阿基硫斯,还是顾全大局抛弃妻子的赫克托耳,他们的生命早已注定一死,他们的命运在荷马笔下像花朵一样绽放,单纯却又丰富,热烈而又安详。
在荷马的《伊利亚特》里,无论多么显赫的英雄,他们都是“有死的”凡人,而非“不死的”神明。特洛伊少年英雄格劳科斯唱道:正如树叶的枯荣/人类的世代也如此/秋风将树叶吹落到地上/春天来临/树杈会萌发出新的绿叶/人类也是一代出生,一代凋零。希腊人认识到人最终的悲惨命运就是死亡和毁灭,尽管如此,他们仍要做“世上最勇敢的人“。于是我们看到,阿基硫斯选择战死沙场,而非颐养天年。
在史诗中人的命运是由命运女神主宰的,给定的命运谁也改变不了。宙斯不想让他的儿子萨尔佩冬死于特洛伊战场,但命运如此,宙斯也无力改变。神灵的意志远远大于人的意志,但史诗中英雄的命运并不因此而失色,荷马天才地描绘了凡人被神明给定的存在,于是我们看到脆弱的肉体生命与绝对的神明相碰撞在一起,擦出的火光照亮的竟然是终有一死的英雄,而非不死的神明,让人扼腕叹息之余,更多的是产生钦佩。荷马丝毫不想让人们为英雄悲伤,即使他们无一例外死于其他英雄之手,却丝毫没有我们所熟悉的那些阴郁和伤感。(陈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