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同学发现,自己虽然努力了,但是成绩还是上不去。可能是积累不够,可能是复习时缺乏反思和总结,学习效率低。为了帮助各位高中生提高学习效率,北京高考在线为大家总结了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总结,供大家参考!
1、重视概念
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要提纲挈领。
2、重视原理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 “地理原理” 关。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所以,一开始就要把原理摸透。
3、重视综合
要有整体性思维,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要多注意老师或网校中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4、重视对比
在地理学习中,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类似的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它们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图表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如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和北美,为什么欧洲西部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北美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两个区的地形图,用表格来比较它们所处的纬度。
5、重视运算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1. 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2.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3.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6、重视读图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我们而言很重要。
7、重视共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8、重视归纳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 1 )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 2 )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 3 )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9、重视特殊
“一般” 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们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