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5高考历史周年:世界史热点

2025-05-18 09:50|编辑: 李老师|阅读: 37

摘要

本文整理了2025高考历史周年世界史热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历史成绩。

高考历史成绩提升,需要掌握一些热点知识,并熟记于心,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2025高考历史周年世界史热点,分享给同学们学习。

最新知识点: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

2024高校选科发生较大变化,逐渐偏重物理化学,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为大家整理了《政治+历史+地理选科分析》电子版资料,可以直接打印!

 

点击下方按钮报名领取

https://www.gaokzx.com/subscribe/index.php?dm=a21d2bdf&subscribe_id=76571

热点18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385周年(1640-2025)

【考点梳理】

(1)背景:17 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要求政治权力以保障利益。而斯图亚特王朝厉行君主专制,鼓吹 “君权神授”,推行重税政策,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同时,清教与国教的矛盾激化,宗教因素也成为革命导火索。

(2)过程:1640 年,为筹集军费,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议会反对派要求限制王权,革命爆发。随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议会军在马斯顿荒原、纳西比等战役中击败王军,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去世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 年,英国发生 “光荣革命”,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迎立国王,革命结束。1689 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3)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道路。它还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世界历史进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方向】

0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近代欧美国家代议制的建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中王权与议会、宗教矛盾;聚焦“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等关键节点;

02 考查其对英国代议制确立、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进程的推动作用。

热点19工业革命开始260周年(1765-2025)

【考点梳理】

(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与市场,殖民扩张积累资本、拓展海外市场,手工工场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2)标志:18世纪60年代,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开端,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3)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生产力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确立,阶级结构变化;城市化加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推动思想文化发展。

【考点方向】

01工业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发展与生产力关系;

02 从英国政治、经济等条件考查工业革命背景;聚焦珍妮机、蒸汽机等标志性发明及工厂制确立等过程;

03结合世界市场、社会转型等,考查其对生产力、经济、社会的深远影响。

热点20拿破仑帝国覆灭(欧洲文化重构)|维也纳体系210周年(1815-2025)

【考点梳理】

(1)拿破仑帝国覆灭与欧洲文化重构:1799 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 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史称拿破仑帝国。拿破仑帝国实行中央集权制,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这部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对后世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广泛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启蒙思想,如自由、平等、博爱等。拿破仑的军队在所到之处,冲击了当地的封建制度,废除了一些封建特权和行会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维也纳体系(国际法发展):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另外,各国之间还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点方向】

01考查拿破仑帝国覆灭及维也纳体系建立的背景与原因。

02 关注维也纳体系下欧洲政治格局、国际关系的变化。

03 探讨相关事件对欧洲思想文化、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历史评价。

热点2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2025)(时政热点)

【考点梳理】

(1)二战背景:为摆脱经济危机危机,德、意、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转嫁国内矛盾;德国纳粹党利用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民族复仇情绪,希特勒上台后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不断膨胀,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英法等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德意日的侵略行为采取绥靖政策。

(2)二战经过:

①局部战争爆发: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这些局部战争逐渐演变为全面战争的前奏。

②全面战争爆发: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迅速占领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投降,英国则坚持抵抗。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同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卷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③反法西斯联盟形成: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从此,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相互合作,共同对抗法西斯势力。

④战争转折与反攻:1942 年—1943 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开始转入反攻。在太平洋战场上,中途岛海战使日本海军遭受重创,美军也开始由防御转为进攻。1944 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⑤战争尾声: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中国军队也发起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3)二战结果: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雅尔塔体系形成两极格局;联合国成立与集体安全机制尝试。

【考点方向】

01对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稳定性;二战对殖民体系瓦解的推动;

02 2025 年高考可能会从二战胜利原因、影响等角度命题。如考查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细节,或是借战后国际秩序变动,考查对国际格局演变的理解;2025年是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高考或聚焦中国战场贡献,如考中国牵制日军兵力对战局影响;结合当下国际合作,考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抗战时国际协作的关联,以史为鉴,洞察未来走向。(时政热点)

热点22联合国成立与国际法的完善80周年(1945-2025)(时政热点)

【考点梳理】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国际社会意识到需要建立一个更有效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二战后,原有的国际秩序瓦解,需要新的规则和机制来规范国家行为,处理国际关系,国际法的发展也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际机构来推动和保障。

(2)内容:

①建立:1942年,26 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联合国家”的概念形成。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初步规划了联合国的组织架构和职能。1945年4月至 6月,在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成立大会上,通过《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组织架构及各机构的职责等,为联合国的运作和国际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45年10月24 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②职能: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③推动国际法:联合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决议推动国际法的发展。例如,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丰富了国际法中关于战争法和国际刑法的内容;主持制定了许多关于人权、国际贸易、海洋法等领域的公约,进一步完善了国际法体系。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国际法在二战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完善,其调整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国际关系的各个领域,成为规范国家行为、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秩序的重要准则。同时,联合国的司法机构国际法院也为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提供了权威的平台,确保国际法的有效实施。

④作用:它是集体安全核心,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为国际合作提供平台,推动多领域发展;促进国际法发展实施,保障人权;推动非殖民化进程;推动解决难民问题等。

【考点方向】

01战后国际组织的作用、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如恢复合法席位50周年为1971年);

02结合安理会涉乌决议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考查国际冲突解决机制;

03借中国召集联合国会议反制美国单边主义,考联合国在维护多边贸易秩序、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方面的作用 。

热点23雅尔塔会议80周年(1945-2025)与两极格局70周年(1955-2025)

【考点方向】

(1)背景:二战接近尾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为协调盟军行动及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主要盟国开始筹备相关会议。战争使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美、苏实力空前增强,成为左右世界局势的两大力量,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经过:

①雅尔塔会议召开: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讨论了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以及联合国的建立等议题,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安排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企图称霸世界;苏联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在东欧等地扩展影响力。1947 年,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是两极格局形成的重要开端。1949 年,北约成立,加剧了美苏之间的军事对抗。1955 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出现。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全面对抗,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两极格局。

(3)评价

①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最后阶段的作战行动起到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规划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会议也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一些决定损害了部分国家的利益。

②两极格局:一方面,两大阵营的对峙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了世界相对稳定,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另一方面,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对峙也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局部冲突不断,阻碍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考点方向】

01冷战起源、大国博弈与国际秩序重建;考查雅尔塔会议与两极格局。

02如借俄乌冲突考雅尔塔体系下地缘政治影响,或结合中美战略竞争,让考生分析两极格局时大国对抗模式对当今国际秩序构建的借鉴与警示。

热点24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80周年(1945建立)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演变

【考点方向】

(1)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背景: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西欧国家经济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为重建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②内容: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同时,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以维持体系的运转。

③瓦解: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 “滞胀”,国际收支失衡,美元贬值压力增大。加之其他国家对美元信心下降,纷纷要求兑换黄金,美国无力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于 1973 年宣告瓦解。

④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但它也存在着内在矛盾,如“特里芬难题”,最终导致了体系的崩溃。

(2)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演变

①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陷入动荡,各国开始寻求新的货币体系安排。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对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内容:形成了牙买加体系,其特点是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不再是唯一的储备货币,黄金的货币作用进一步弱化;汇率制度多样化,各国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浮动汇率制或其他汇率安排;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机构调节等多种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③评价:牙买加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效率。但该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汇率波动频繁,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依然存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考点方向】

01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国际储备多元化、汇率制度多样化、国际收支调节;

02借中美贸易摩擦,考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金融秩序与当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关联;

03结合俄乌冲突后国际支付体系变化,考查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演变及中国应对策略。

热点25“非洲独立年”65周年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1960-2025)

【考点梳理】

(1)时间:“非洲独立年” 指 1960 年,这一年有 17 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1990 年 3 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2)内容:二战后,非洲独立浪潮兴起,首先在北非展开,1952 年埃及独立,1956 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62 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在其影响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独立运动高涨,1960 年 “非洲独立年” 出现。此后非洲独立国家不断增加,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终结了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的历史。

(3)意义:对于非洲而言,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非洲国家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对世界来说,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考点方向】

01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瓦解、非洲独立浪潮、民族解放、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亚非拉国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02非洲国家抵制西方干涉,考“非洲独立年”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意义;

03结合全球南方崛起,考查其对当今国际格局重塑的影响 。

热点26世界贸易组织成立30周年(1995-2025)‌

【考点梳理】

(1)背景:20世纪90 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跨国公司主导世界经济,国际贸易投资发展迅速。而《关贸总协定》(1947)因规则不完善、管理领域有限等,难以适应新形势,建立新的全球性贸易组织成为必然。

(2)成立与内容: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总部在日内瓦。其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等。其管辖的范围广泛,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各成员方不断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同时,世贸组织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确保各成员方遵守规则,解决贸易纠纷。

(3)中国加入:中国是关贸总协定创始缔约国,80年代初开始复关谈判,后转为加入世贸组织谈判。2001年11月10日通过加入法律文件,12月11日正式加入,成为第143个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的加入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意义:对全球经济,推动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促进经济合作交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对国际经济秩序,提供多边谈判和争端解决平台,维护秩序稳定,避免贸易冲突升级和保护主义泛滥,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考点方向】

01从世贸组织角度,考查中美贸易。可能涉及美国借世贸规则漏洞搞贸易保护,中国利用世贸争端机制维权,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对世贸组织权威性、多边贸易体制的影响等考点;

02‌‌比较关贸总协定(GATT)与世贸组织(WTO)在规则约束力、争端解决机制上差异;2001年后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03以“经济全球化是机遇还是挑战”为辩题,结合WTO发展历程多角度评述。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历史热点2025高考知识点世界史热点

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5-02-07

2024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2025-02-10

2024年每月国内外大事件汇总2024-11-07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高考

  • 大学录取分数线

  • 北京高考试题答案

  • 高中五大学科竞赛

  • 2025冬令营

  • 港澳高校招生

  • 2025综合评价

  • 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