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4高考作文素材:院士鞋底掉落碎屑专题练习

2024-01-15 19:03|编辑: 常老师|阅读: 128

摘要

本文整理了 2024高考作文素材:院士鞋底掉落碎屑专题练习,供考生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王志珍在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时,主持人发现,她脚上穿的鞋因为老化,在舞台上掉下不少黑渣。王院士自嘲出了“洋相”,但现场的观众纷纷感动鼓掌,很多网友看了节目后流下眼泪。北京高考在线整理了2024高考作文素材:2024高考作文素材:院士鞋底掉落碎屑专题练习,供考生参考。

相关汇总:2024高考作文素材:院士鞋底掉落碎屑

相关推荐:2024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总

2024高考作文素材:院士鞋底掉落碎屑专题练习

【写作方向】

他们的事迹,也反复向年轻人昭示着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要成为“侠之大者”,意味着一个人要经历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寂寞,这并不容易。但对一个有志于为国奉献的人来说,这一切并不成为问题。

【专题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批老科学家留下的手稿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其中,有“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院士的【甲】《微分方程笔记》,每一个字都工整得有如印刷体;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院士的手绘彩色植物图,每一幅图都栩栩如生,不逊于工笔画作;还有数学家周毓鳞院士的书信,信中对后生晚辈的【乙】垂问具体到“另起一行的数学公式是否该退两格”的问题……这些手稿折射出老一辈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实际上,这些手稿的流传,得益于一项抢救历史资料的工作,即“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项工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11个部委启动,着眼于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力求真实反映自【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情况,丰富我国的科技史文献。

【丁】截至九月底,采集工程已经搜集到600余位科学家的手稿、书信等实物原件7万余件,视频、音频等数字化资料数十万卷。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

1.对文中画横线处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处,将“《微分方程笔记》”的书名号去掉。

B.【乙】处,将“垂问”改为“指导”。

C.【丙】处, 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为“20世纪20年代”。

D.【丁】处,将“截至”改为“截止”。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还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

B.研究这些资料,既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创新打好进一步的基础。

C.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还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脉络,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

D.研究这些资料,不仅能了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历程, 又能厘清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脉络,为进一步创新打好基础。

3.学校将举办老科学家手稿展览活动,请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包含“手稿”“科学”两个关键词,句式对仗,不超过2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袁隆平院士,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事迹相信我们都。袁隆平院士,是我们心目中 的模范科学家。在他身上,有着太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爱国报国、无私奉献的学术精神,勇于挑战、不怕失败的坚韧意志,淡泊名利、谦卑笃实的学者风范,对后辈、热心帮助的无私态度等等。

袁隆平院士最大的成就是把“杂交水稻”从0变成了1。在他之前,杂交水稻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有但是完全无法种植生产。而他和他的团队彻底让这种粮食变成了实际的农作物。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适应力更大,产量更高,使粮食生产更具抵抗风险。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这是对袁老的铭记,这是对袁老的缅怀,这是在告诫每一代学子,不要忘记今天的丰衣足食源自哪里。

4.请在文中横线标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请将修改完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袁隆平院士,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事迹相信我们都 。袁隆平院士,是我们心目中的模范科学家。在他身上,有着太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爱国报国、无国界的学术精神;勇于挑战、不怕失败的坚韧意志;淡泊名利、谦卑笃实的风范;对后辈、对前辈不盲目崇拜的抱诚守真等等。

袁隆平院士最大的成就是把“杂交水稻”从0变成了1。在他之前,杂交水稻只是一个概念上的东西,有但是完全无法种植生产。而他和他的团队彻底让这种粮食变成了实际的农作物。杂交水稻的伟大之处也不是口感,而是“可控”。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具有更大的适应力与更高的产量,让粮食生产更具抵抗风险。风调雨顺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反之就可以增加。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这是对袁老的铭记,这是对袁老的缅怀,这是在告诫每一代学子,不要忘记今天的丰衣足食源自于哪里。

7.下列各项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家喻户晓德才兼备谆谆教诲

B.耳熟能详德才兼备苦口婆心

C.家喻户晓德高望重苦口婆心

D.耳熟能详德高望重谆谆教诲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因为在网络上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云科普”,而广受青少年喜爱,成为了科普领域的新“网红”。在短短五六分钟的科普视频内,院士们将一个个深奥的科学问题,讲得,生动有趣。他们为了能让知识基础不同的观众“各取所需”, 会录制不同长度的视频,既有面向普通观众的“短视频”,也有针对专业人士的“长视频”。

有人觉得,院士做科普是。实际上,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搞科研的目的,一是要推动社会发展,二是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怎样让大众了解科学、运用科学、具有科学精神?这都离不开科普工作。科学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知识本身会不断更新变化,但科学的思维可以。

1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1.梳理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辈子围绕一个方向、聚焦一个领域,誓要打破科技封锁,以科技报国,这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5岁的刘永坦院士① 的人生选择。他甘坐板凳十年冷、扎根北国边疆四十载,带领团队勇闯新体制雷达的“无人区”,生动诠释了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忠诚报国、矢志奋斗的精神之源、信仰之力。

研制新体制雷达有多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外技术严密封锁,国内科研经费短缺,团队里有人打了蔫儿。刘永坦话语铿锵:“如果没有难点,还叫什么科研!”他们在荒无人烟的试验场埋头苦干,一待就是几个月;他们在环境恶劣的废弃民房里挥汗如雨,常常通宵达旦。几十年来,风刀霜剑、挫折病痛,他皆不惧,② 干在一线,筚路蓝缕闯出新路,为祖国万里海疆筑起一道坚实的“海防长城”,带出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雷达铁军。

1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面临着国外技术严密封锁和国内科研经费短缺的难题,团队里有人泄气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参考答案:

1.D 【解析】原句语病有: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仅”与“又”不搭配,把“又”改为“还”;

语序不当,“科学”修饰“发展脉络”,改为“科学的发展脉络”;

语序不当,“进一步”应作状语,修饰“创新”,应放到“创新”前面。

全部修改正确的是C项。

2.C 【解析】原句语病有: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仅”与“又”不搭配,把“又”改为“还”;

语序不当,“科学”修饰“发展脉络”,改为“科学的发展脉络”;

语序不当,“进一步”应作状语,修饰“创新”,应放到“创新”前面。

全部修改正确的是C项。

3.万卷手稿,凝毕生心血;一片丹心,谱科学华章。

4.①耳熟能详

②德高望重

③谆谆教诲

  1.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适应力更强,产量更高,使粮食生产更具抵抗风险的能力。

6.连用了三个由“这是”引导的句子,句式结构相同,构成了排比句。三个“这是”开头的句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对袁老的铭记与缅怀,表达出对袁老的赞美和感恩。

7.D 【解析】第一空,“家喻户晓”,家家全明白,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根据语境可知,填入成语是说大家对袁隆平的事迹非常熟悉,应选“耳熟能详”。

第二空,“ 德才兼备”,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又有很高的声望。根据语境,填入成语是形容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在我们心中具有崇高的声望,应选“德高望重”。

第三空,“谆谆教诲”,恳切耐心的指导、教诲。“苦口婆心”,善意地反复劝说、开导。根据语境,填入成语是说明袁隆平对后辈的指导和教诲,应选“谆谆教诲”。

  1. 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具有更强的适应力与更高的产量,让粮食生产更具抵抗风险的能力。

9.连用了三个由“这是”引导的句子,句式结构相同,构成了排比句。三个“这是”开头的句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对袁老的铭记与缅怀,正面表达出对袁老的赞美和感恩。

10.浅显易懂大材小用一以贯之(始终如一)

11.首先提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然后讲述搞科研的目的,最后提出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12.①矢志不渝;②身先士卒

13.①原句中“国外技术严密封锁,国内科研经费短缺”单独成句,强调了研制新体制雷达面临的困难之大。而改句的重点不突出。②原句中“打了蔫儿”为方言,鲜活生动,更加形象地写出了团队中有的人想退缩的状况。改句只是平白的叙述,不如原句生动形象。③原句是整句,增强了语势,句子节奏感强。改句的韵律感不强。

温馨提示: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高中作文素材交流群",免费获取各省联考作文素材及作文范文电子版资料。​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4高考作文院士鞋底掉落碎屑

2023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2023-09-10

202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2024-02-20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