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2023-11-19 14:36|编辑: 吕老师|阅读: 183

摘要

本文整理了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作文是以“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为话题的作文考察,供各位考生学习参考。

为帮助各位考生的语文作文拿到高分,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一份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分享给大家学习参考。

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题

从古到今,“物”始终是个话题。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苏轼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主要的意思是,君子可以将心意寄托于物,而不可把心意留滞于物。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范文一:《物我关系》

通过古人的诗文不难看出古人对于“物我关系”的重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与我皆无尽也”,古人讨论外物与自身的关系,从而践行着安身立命的哲学。

当人类被抛掷到这世界上的时候,我们是孤独的,没有目的也没有计划,始终使孤零零存在的一个“我”,与外物相对。这不仅使可知与不可知的矛盾,物我关系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出于利己的本能,人类希望“役物而不役于物”,这也就是管子所说的“君子使物,不为物使”。随着人的成长,“物”具有了工具意义,使用价值,通过利用外物,人栖居在地球上,生产发展。如此看来,管子所说的“君子”并不难达到,个人主义的人类都会“使物”,但真的那么简单吗?

科幻小说里早早就有人类被机器人指挥的可怖描写,探险小说里也时常有为了金钱奋不顾身,成为财富的奴隶的人。戒不掉的网瘾毒瘾困扰千千万万个人,这种被外物指引控制“役于物”的例子很多,一旦人的自主意识被外物左右,这个“人”就不是完整的人。让我大胆假设这种“役于物”的根源在于人的无“根”,在于源头上的孤独无依、安全感的缺失。众所周知,人出于形而上的本性寻求意义,如萨特所说“人使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你必须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通过选择你也模铸了理想的人”,出于这自由之苦,人类倾向于被“统治”,易造成被外物所役使的情况。

于是我们可知,“使物”和“为物使”的冲动都存在于我们的心中,要做一个超然物外的圣人,一个平心静气的哲人,一个冷静面对自己人生并追求人生无尽可能的人,就必须像管子说的“君子”那样,使物,不为物使。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要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必须具有坚定的意志,宏大的目标,并且深刻领会物我关系。物有物性,人有人性,只有顺天尽性才能达到道家所说的“物我合一”的地步,管子的观点较之道家的观点更切实可行,要求保有“我”的本性,不被外物所更改,并利用外物来帮自身达到完善,修炼完美的人格。

管子所说的“使物”也要顺从物性,使主管符合客观。如果对于自然界无尽地开采砍伐,强行逆规律而为的话,自然界也会进行反击与报复,反而使人“为物使”。

人生是永恒超越,不断回归。处理好物我关系不仅会带来人生的成功,更有精神上的富足与纯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是一条人生信条,指引规范着我们找回放失的本心,追求人生的价值,处理好物我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寻求生命的意义,享受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

范文二:《使物与物使》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然而,我并不完全赞同,君子使物是对事物的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它强调了自我价值、精神的独立,强调了人是物的主人,物受人支配。而管子亦说“不为物使”,他否认了人受到客观规律的限制。因此,在我看来,人应有支配、掌控事物的能力,能且善于使物;与此同时,也应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此乃人与物相处的辨证之道,从而达到物与我的统一。

“君子使物”是合理的,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人不应只等待着命运的主宰,而应学会做命运、做生活的主人。(欢迎关注语文考霸)“君子使物”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的体现,将物为我所用,不被世俗所累,探寻精神的独立与自我的价值。“君子使物”是物尽其用,使君子品性等各方面更趋于完善。霍金身体残缺,却依旧没有被自身的缺陷与难以掌控的冰冷的金属仪器所限制,反而利用现有仪器为之所用,突破极限,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时间简史》的问世便使最好的证明。

然而,当人们习惯于强调人是物的主人,而忽视了物对人的制约,忽视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便会陷于虚妄与不义之中了。

人们过度砍伐树木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看似“使物”,使世间万物更有效地被利用,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却忘了在“使物”的同时,对大自然表达最基本的应有的尊重,最后竟被自然限制自身的发展,被其“物使”了,那么人类抛弃了义,将陷入虚妄之中。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君子使物以完善自身,那么若被物使,岂不是受到了牵制,达不到君子所追求的自在的精神、独立的境界了吗?”我想说,君子使物与被物使并不两相矛盾,我们应追求的是在接受事物客观限制下的支配事物,不任意妄为、不毫无节制,不做精神的虚妄者,与不切实际的事物统治者。陶渊明受世俗影响而寻求自我气节,一山一草的宁静安详都是他内心闲适、淡泊自守的写照,而他自守的气节对世俗亦有所裨益。杨丽萍受到自然的启发跳出灵动、纯美的孔雀之舞,她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她的每一次舞蹈,都是自然的重现,更是艺术的重生。他们都是在客观条件下寻求自我的价值,使“物皆着我之色彩”,使物变得丰富而多彩,使心灵与物达到完美的契合。

物与我应是辨证统一的。君子懂得使物,也应懂得接受事物对人的影响,寻求在限制下的自由与独立。

范文三:《“不为物使”的相对矛盾性》

管子曰:“君子使物,不为物使。”我并非完全同意这句古语,嫌它似鬼而非人,不带着一丝烟火气,因而不太适应人间环境。但凡是人,总有所念所贪所惧所嗔,圣贤有之,凡人更有之,有弱点就总能受制于物。如此说来,这“君子”实在是太难为了。

君子之称,古已有之。最初只是指地位高下,随后才有品行优劣之别。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生而知学,学而后使万物,故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发展规律。古代时便已有伐木为舟,铸石为铜,现代人更是升天入地,无所不能,算是把“使物”发挥到极致,倘若人失去使物的能力,只得在食物链之敬陪末座,被狮虎豺豹所噬,由此观之,“君子使物”之说,诚不欺我。

然而,“不为物使”在整个人类活动的范围内却是难以企及的。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人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倘若每天随性而为,社会就组织不起有效生产,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就没有了文明,这无疑是毁灭性的。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力,而为实现“幸福”的目标,为了填饱肚子,或只是为了不被野兽所蚕食,都必须抗争,都必须奋斗。追求幸福者,受使于对幸福的界定产生的攀比;追求生存者,受使于果腹的本能;追求活命者,受使于人类天性对生命的珍惜,倘若什么都不抗争,什么都不奋斗,除了餐风饮露,六根尽断的仙人,又有谁能做到“不为物使”呢?

缩小一点范围,将基本的生存需求剔除在外,管子教导我们的是少生欲念。一旦有欲念,就会想尽千方百计来满足自己。俗话道:“欲壑难填。”在不断的欲望膨胀中,人就如同行尸走肉,失去了本来的意愿,酿成悲剧,在这一点上倒是与佛家戒贪戒嗔戒痴相通,含有禅机于其中。

管子的最光辉之处,在于这句话预言的是社会终极阶段的思维模式。春秋战国百家皆有理想国的设想,与西方柏拉图时代相当,然而成就更进一步,在社会终极阶段,人民乐于劳动,以工作为快乐,自然地解决了“温饱”与“受使”的矛盾,这就顺理成章地有了“君子使物,不为物使”的结论,二千年前的管子有如此前瞻的思想,不禁令人叹服。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在各个时代会有不同的理解,虽然在现阶段不完全适用,但在未来发展的旅程中,古人的思想必将焕发更亮的光芒,这是先人的智慧,是理当谨记的。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京考一点通)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4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模拟题高考模拟作文

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4-03-05

202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2024-02-20

2023-2024学年全国各省市高三热门联考试题汇总2024-05-15

没有更多了

  • 全国甲卷数学试题

  • 2024招生计划

  • 2024北京初三二模

  • 2024高考

  • 2024生物竞赛

  • 强基计划笔试面试真题

  • 高一期末试题答案

  • 高二期末试题答案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