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4高考作文模拟题:“从知道到做到”优秀范文

2023-10-11 11:01|编辑: 吕老师|阅读: 215

摘要

本文分享一篇2024年高考作文模拟题目及优秀范文,关于古人名言思考,分享给2024年高考生学习参考。

为帮助2024年高考生更好的备考,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持续分享高考作文素材及模拟试题等,希望大家多学习多积累。本文整理了一篇模拟作文题目及相关优秀范文,供查看。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在先;论轻重,行为重。

——宋代思想家朱熹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

——当代法学专家罗翔

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毛泽东《实践论》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优秀范文

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当代法学专家罗翔说过,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由“知”到“行”是艰难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一知识一再行动"的教育思想。

我们通过观察、通过听闻获得知识。我们学习知识,应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的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

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曾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书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在学习活动中,老师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所成就。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 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到达理想的效果。

由此,我说,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京考一点通)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4高考作文高考作文模拟题

2022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2022-12-08

2022年全国重点高校录取分数线汇总2023-06-01

2023-2024学年全国各省市高三热门联考试题汇总2024-05-15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