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前炒得沸沸扬扬的,名篇《陈涉世家》已从语文教材中删除……一时惊起无数个浪儿~小编也一直坐等消息呢。因为删不删的,或者又是像张衡、霍去病那样只是又挪了个地儿,真的都不好说呐。
But,昨晚,人教社终!于!回应了。
非常干爽地表示,确实删了。
不过,历史教材里还在的!
▲人教社回应全文
言简意赅地来总结一下这个回应:意思就是现在不是全部都部编教材了嘛,统一(各种)编,所以语文、历史和道德与法制教材在统一编审过程中,就把不必要的交叉重复给处理了。于是乎,既然历史教材有讲到陈涉世家这篇,语文就算了,所以删啦~
删完之后,因为《史记》又很重要,所以选了《史记》中的另一篇《周亚夫军细柳》,替换掉《陈涉世家》。这一篇讲的是,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不畏权势的形象。
▲《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
好啦,不要再猜了!原因就是这么easy咯。早前网友们已经各种揣测原因了,有说因为题材不合规的(这个嘛,都学了60年了,现在发现不合规?),还有说因为这一篇太难学(小编真的感觉也还好吧,你们觉得呢?)
▲ 陈涉:我真的很难学么?
总之,大家的心情圆桌是深刻懂的。因为这个篇目真的太太太太太太太经典了(几个太都不足够形容)。
什么?还有人昨晚问小编《陈涉世家》是辣一篇?信不信你们初中语文老师打shi你。
可能真的篇名忘了,但你从小背过的那些名篇经典名句(或者说,你至今唯一仅存的还能记得的那几句古文)中,一定有这几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苟富贵,无相忘”。
▲ 这些名句都是出自《陈涉世家》呐
想起来了么??唤醒沉睡的记忆了么?是真的经典。因为这篇课文已经陪伴国人近60年。可以说真的是,名篇永流传,代代都要背啊。(奶奶背完,爸爸背,爸爸背完,你背。但以后,你的孩子恐怕是背不到了)。
来吧,马上出个题。
(1)请写出“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的前后文,并翻译。
(2)怎么理解这句话?
(来,给你10秒答题的机会)
标准答案来了,一起来回顾下。
原文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有权有势的高贵的人,难道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吗?王侯将相的贵都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我们应该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敢于起义。表现的是,陈胜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对命运不公平的不满和对抗。这句话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陈胜建立张楚政权,也许就有这一句话的影响。
放在当今,这话也仍然意味深长,值得细品呐。这就是为啥一篇经典古文被删,能引起无数千层浪儿的原因了~
网友们(谁说都是键盘侠了,总有人那么滴机智)已经很早就发现,最新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至九年级下,共六册,确实已经找不到《陈涉世家》的身影了。而之前旧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曾将这篇课文放置在九年级上册。
这次真的不是放哪的事了,是真的拜拜了。其实在历史上,这篇篇目也有过几次被删的情况,也曾遭遇过一些批评。还有语文专家认为,这一篇目比较难,不太适合初中学。
▲ 旧版人教社《语文》九年级上册
最后,一起来回顾下《陈涉世家》在语文教材里存在了近60年的恢宏历史:
《陈涉世家》是《史记》的名篇,记述的是陈胜、吴广等底层民众起事反抗秦朝暴政的历史。
有人翻阅追溯过,这一名篇进入初中语文教科书,至晚可以追溯到1960年——这一年发行的“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第十六册,也就是八年级下学期用书的第19课,课文标题是《陈涉世家》。人教社该年出版的初中语文第6册,课文标题是《陈涉起义》。
从1960年算起,这篇课文已陪伴国人近60年。但其实,在这近60年里,《陈涉世家》也曾短暂遭遇过被从语文教科书中删除的命运。1978年,中、小学生全部拿到了新的语文教科书,中学语文教育恢复正轨,《陈涉世家》也被收入了该年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课本》第5册。
此后,中学语文教育历经多次改革。教材所选文章也迭经变化,但无论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人教版(包括97版、03版、13版等各种版本),还是苏教版、北师大版,都可以见到《陈涉世家》的身影。
《陈涉世家》也遭遇过一些批评,主要集中于课文难度方面。部分语文教育界人士认为,《陈涉世家》中的部分文辞太艰深,不适合初中生,放到高中更合适:“文言文《陈涉世家》也偏深,文言文在当代来说,适用性小。初中生读文言文的任务是了解中国的古文化,粗通大意,教材也应以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文章为主。《陈涉世家》也应放在高中教材。”
关于《陈涉世家》篇目被删一事,“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老先生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没有任何背景考虑。
“学术性的东西,网上很多(人)搞不清楚。这没什么好解释的,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没有任何背景考虑。比如有100篇经典课文,只能收录40篇,哪一篇大家以前都学过的,哪一篇(撤)下来大家都有意见。”(哈哈哈哈温老说得也是很可爱了)
圆桌小编是觉得吧,确实经典名篇太多了。只是这一篇吧,70后80后90后的共同记忆实在又太深刻了而已。换换新篇倒也无妨,毕竟已经是00后的新世界了(他们的世界,你也未必懂)。
不过也有人提出异议:避免学科交叉??学历史和学语文的感觉能一样么?一个是讲历史实事的,一个是当文学在学的。而且本来历史和语文的很多内容都会重复到吧,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怕重复删这一篇呀。
so,这事大家怎么看?欢迎来留言~
PS:除了《陈涉世家》,还有人对比梳理发现,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在文言文篇目的变化是比较多的,比较重要(或大家比较熟悉)的篇章包括:
(1)杜甫名作《石壕吏》被删除。
旧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包括了《望岳》《春望》《石壕吏》。最新版教科书中,《望岳》被移至七年级下册(第20课),《春望》被移至八年级上册(第24课),《石壕吏》不再选入。
(2)白居易名作《卖炭翁》重新被选入教科书。
2010版人教社初中语文教材曾删除过《卖炭翁》一文;最新版教科书将之重新收入,放置于八年级下册(第24课)。
(3)《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被“富贵不能淫”取代。
旧人教版共收录《孟子》三章,分别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放置于九年级下册(第18、19两课)。
新教材也收录了《孟子》三章,分别是:《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前两篇放置于八年级上册(第21课),后一篇放置于九年级下册(第9课)。
就酱!
声明:本文来源于教育圆桌,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