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作为985院校主要招生方式之一,每年报考热度都很高,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于强基也存在很多误解:强基只招竞赛生?专业冷门、不好就业?…北京高考在线就强基计划最常见的几大误区进行解读,帮助大家告别刻板印象,高中家长和考生赶快来看!
强基计划报考9大误区解读
误区一:强基是在高考出分后报名
39所高校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一般在每年的4月初公布,简章公布后即刻就会开启强基报名,并在报名时确定专业志愿顺序。
报名时间通常在10-20天左右,需要在强基计划报名系统中按照院校要求完成报名工作。
误区二:强基只有竞赛生才能报考
强基计划报名基本没有限制!无论竞赛生还是非竞赛生、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只要报名了当年高考,就可以报名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招生对象大致包含两种类型:「综合素质优秀」及「基础学科拔尖」。大部分高校的招生简章也明确了两类招考对象的具体条件:
1️⃣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2️⃣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需要获得全国中学生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全国决赛银牌及以上的奖项。
不过数理基础学科成绩优异、擅长校测、或拥有竞赛经历的考生在强基计划中还是会有一定的优势!
误区三:强基能报多所,没入围还能重选
强基计划规定每位考生只能报考1所高校!没入围则失去强基后续选拔资格。
强基计划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报名、改报或取消等操作,而强基计划入围则是依据高考成绩(其中“高考出分前校测”模式报名即可入围)。所以在时间顺序上,其余学校只有高考成绩出来后才能判定是否入围,而这个时候强基报名已经结束了。
*注意:部分招生二类考生的院校需要进行破格审核,如清北等,若在报名过程中清北的破格审核未通过,此时还可以改报复交南浙等校的破格生,需要打好时间差。
若是以上高校破格审核全部失败的话,还有机会转报其他高校强基破格或任意高校非破格,或者以一类生的身份进行报考。
误区四:强基、综评等特招只能报一个
强基、综评、高校专项等特招报名互不影响,可以全部报考。考生家长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进行规划和备考安排,不放过每一次额外的升学机会。
⏩录取顺序:强基计划→提前批(综合评价和高校专项等特殊招生)→高考普通批
误区五:强基计划只有尖子生才能考上
强基高校的入围分数线基本上比高考统招分数线低5-35分不等,所以即使是500多分的考生依然有机会被录取!主要成绩有希望过一本线/特招线,就建议大家尝试!
2025年青海省强基计划招生中,考生以444分的高考成绩入围山东大学生物科学专业。
误区六:被强基录取后不想去就可以不去
如果你被强基计划高校录取后却选择不去上大学,这可能会对你的个人诚信档案产生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被强基录取后将不再参与后续高考志愿的录取,考生如果想继续上大学,只能复读一年重新高考,压力和难度非常大!
录取后退学通常涉及到与学校的行政办公室联系办理退学手续,提交必要的文件和支付可能的手续费。因此,如果考生真的最后决定不去上大学,应该尽快与学校沟通,了解具体的退学流程和后果,看看是否可以接受。
*注意: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几乎和强基校测同步,即使确定参与了强基计划,也不要忘记正常在高考出分后填报高考志愿!即使没有被强基计划高校录取,依然可以被高考普通批志愿录取!
误区七:只有数学、物理等传统基础学科
随着强基计划的日益发展,除了传统的基础学科以外,以交叉学科为首的“新专业”也开始加入到强基招生之中,其中有不少都是时下热门专业和高校王牌专业。如今年新增的智能科学、电子科学、量子科技、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挂钩。
而且,在强基高校转段的过程中,不少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人才可以在硕士或博士阶段,选择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方向的研究,更有利于未来的就业发展。
误区八:录取后必须本硕博连读
从高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来看,各校强基计划培养模式各不相同,考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并不是说报了强基计划就一定要读到博士毕业。
举例:大连理工大学,强基计划分别制定“3+1”本科、“3+1+2”本硕衔接、“3+1+4”本博衔接的培养方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规划选择直接毕业、还是本硕连读、或者本博连读。
另外,大部分强基高校都会对强基生采取“阶段性考核以及动态进出机制”,对不合适的学生分流到普通班,也会选拔普通班的优秀学生进入强基计划。
误区九:强基计划就业前景狭窄
参与强基计划招生的高校均为985,坐拥国内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学风优良,在就业市场上有着极高的认可度。依靠这些高校的金字招牌,考生的就业优势非常大。
同时强基院校设置的专业基本上都是基本上都是各校的王牌,其中不乏A+学科专业,涉及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挂钩,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不错!
我们汇总了强基计划毕业生可能的就业去向如下,2026届及低年级考生可以重点参考:
科研领域:中科院、之江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
重点行业:各大国企、央企非常乐于招收高精尖人才,中国商飞、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也是很好的选择。
体制内:选调生、公务员、教师等。
交叉领域:金融量化、AI大模型研发等。
福利领取:识别下方二维码,免费报名领取《新高一高二高三强基规划备考指南攻略》电子资料,各方面带你搞清楚今年新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