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会有一些人通过强基计划顺利被985高校录取,报考这类招生项目需要先入围,才能进行下一步,那么强基的入围标准有哪些?入围分数是多少分数是多少呢?为此,本文整理了DeepSeek关于强基计划入围的分析解答。详情如下:
强基备考:2026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指南汇总
校测试题:39所高校2025年强基计划校测试题汇总
除了传统高考外,大家需要了解上大学的不同招生途径,增加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近几年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开始重视强基计划招生,这个能进入985大学的特招机会。低年级的同学可以提前了解早做规划和准备!北京高考在线整理了以下资料,点击链接可免费领取~
2024年清北等高校强基计划校测笔试、面试试题集: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8526941221620802
新高一高二高三强基备考规划指南: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75676360110905941
另外我们还为考生们准备了2026强基升学备考交流群,扫码进群可直接小伙伴一起交流~
扫描二维码进群
DeepSeek分析2026年强基计划入围标准有哪些?入围分数是多少?
强基计划的入围标准分为两大类,而“入围分数”是一个动态变量,每年、每省、每校、每专业都不同,无法给出固定值。
下面为您详细解释:
一、强基计划的两类入围标准
强基计划的入围主要看高考成绩,但针对两类考生有不同的路径: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这是大多数考生走的路径。
-
核心标准:依据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
-
具体方式:
高考成绩公布后,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会向高校提供考生成绩。
高校将所有报名本校强基计划的考生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按照高校分省分专业的招生计划数的一定倍数(通常是4到6倍),确定入围参加校测的考生名单。
-
举例:清华大学某专业在浙江省招10人,入围倍数为5倍,那么高考成绩排名前50的报名考生即可入围校测。
-
前置条件:绝大多数高校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批次的省份则为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破格入围)
这是为极少数竞赛尖子生开辟的路径。
-
核心标准:高中阶段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五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等奖。
-
具体方式:
只要获奖且成绩达标,即可直接入围校测,不占用第一类考生的入围名额。
考生的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省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特控线)。(对于这些顶尖学生来说,这个要求通常不难达到)。
-
重要提示:省级赛区一等奖(省一)及以下奖项,通常不具备破格入围资格,仍需按第一类考生凭高考成绩竞争入围名额。
二、关于“入围分数”的详细说明
强基计划没有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其“入围分数”可以理解为:某校某专业在某个省份,最后一名入围者的高考成绩。它具有以下特点:
每年都在变(波动性):受高考试题难度、报名人数、招生计划等因素影响,每年的入围分数线都会有波动。去年的数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绝对标准。
因省而异(区域性):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在A省和B省的入围分数线会完全不同,因为各省考生人数、教育水平、报名热度不同。
因校而异(竞争性):顶尖名校(如清北复交)的入围分数线会远高于其他高校。即使在同层次高校中,因其优势学科不同,相关专业的入围线也会更高。
因专业而异(热度差异):同一所大学里,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和文史哲等专业的入围分数可能会有差异,这取决于该专业的热门程度和招生计划数。
如何查询和估算入围分数?
虽然无法得知确切的当年分数线,但考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合理预估:
查看往年数据(最可靠的参考):
访问目标大学的本科招生网,查找过去几年的《强基计划入围名单公示》或《强基计划录取标准公示》。这些公示名单里通常会包含考生的高考成绩、省份等信息。
通过阳光高考网、各大教育类媒体(如新浪教育、腾讯教育)查询他们整理的历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汇总。
进行排名估算:
由于入围是依据省内排名而非绝对分数,所以更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全省排名位次。
例如:如果你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去年在你省的入围位次是全省1500名左右,那么你今年高考成绩出来后,位次在1000-2000名之间,就很有希望入围。
咨询中学老师:
重点中学的毕业班老师通常有丰富的报考经验,他们对本校学生历年考入各校的排名情况有较准确的把握,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总结与建议
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全力以赴提高高考成绩是入围强基计划的根本。高考后,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全省排名,再对照目标院校往年的入围位次,就能大致判断入围可能性。
对竞赛尖子生而言:确保获得国决金银牌,并保证高考成绩过特控线,即可获得破格入围的“门票”。
核心行动指南:忽略绝对的分数,关注相对的位次。多研究目标院校近三年在你所在省份的入围位次趋势,这是最有效的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