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校强基计划录取工作已结束,2026新一届考生也需将备考提上日程了,为此,本文整理了DeepSeek关于2026年考生报考强基计划如何做升学规划分析建议。详情如下:
校测试题:39所高校2025年强基计划校测试题汇总
除了传统高考外,大家需要了解上大学的不同招生途径,增加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近几年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开始重视强基计划招生,这个能进入985大学的特招机会。低年级的同学可以提前了解早做规划和准备!北京高考在线整理了以下资料,点击链接可免费领取~
2024年清北等高校强基计划校测笔试、面试试题集: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8526941221620802
清华、北大强基计划报考指南: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9425826840385608
另外我们还为考生们准备了2026强基升学备考交流群,扫码进群可直接小伙伴一起交流~
扫描二维码进群
DeepSeek分析2026年考生报考强基计划如何做升学规划
作为2026年的考生,提前规划强基计划是明智之举!强基计划选拔的是对基础学科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其录取方式与普通高考不同,需要更早、更有针对性地准备。以下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升学规划建议,按时间线展开:
核心原则
-
“强基”是目标,高考是根本:无论强基计划如何选拔,高考成绩是最重要的入场券(通常占综合成绩的85%)。确保高考成绩优异是前提。
-
兴趣驱动,志向明确:强基计划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古文字学、历史、哲学等基础学科,学习难度大、周期长。选择你真正热爱并愿意长期投入的学科至关重要。
-
了解规则,精准定位:深入研究目标院校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往年政策是重要参考)、培养方案、专业设置、校测形式和难度。
-
长期积累,突出特长:在学科竞赛、科研实践、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者更具优势。
升学规划时间线(从现在 - 2026年高考及录取)
第一阶段:高二阶段(2024年9月 - 2025年6月) - 夯实基础 & 探索方向
1.全力以赴提升课内成绩:
重中之重:确保所有科目,特别是高考核心科目(语数外+选考科目)成绩优异且稳定。强基入围看高考分数!
查漏补缺:找出薄弱环节,系统性地进行巩固和提升。
建立优势:在目标强基专业相关的学科上力争拔尖(如目标数学强基,数学成绩必须顶尖)。
2.深入了解强基计划:
研究政策:仔细研读教育部发布的强基计划政策文件及目标院校近2-3年的招生简章(可在阳光高考网、各高校本科招生网查找)。重点关注:
招生专业和计划:哪些专业招生?在本省招多少人?
入围规则:是按高考分数划线入围?还是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一定倍数入围?
校测形式与内容:笔试考什么科目?难度如何(通常高于高考,接近竞赛一试或自招水平)?面试形式?体测要求?
综合成绩折算办法: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各占多少比例(通常是85%:15%或类似)?
培养模式:本硕博衔接?小班制?导师制?动态进出机制?
确定目标院校和专业:
结合自身兴趣、特长、成绩水平、地域偏好等因素,初步筛选3-5所目标院校及1-2个目标专业。要有梯度(冲刺、匹配、保底)。
深入了解这些专业的具体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路径。
3.发展学科特长与兴趣:
学科竞赛:如果学有余力且有兴趣,可以尝试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尤其是省一、省队)是极大的加分项,在部分顶尖高校的校测中可能获得破格资格或直接满分。但切勿为了竞赛而牺牲高考主课成绩,量力而行。
深度阅读与拓展:广泛阅读目标专业相关的经典著作、科普读物、前沿动态,深化理解,培养学科思维。
科研实践(如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研究性学习项目、高校夏令营、线上科研项目等,初步接触科研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4.提升综合素质:
表达能力: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锻炼清晰、有条理、有逻辑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面试必备)。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关注时事:了解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尤其是与基础学科相关的),培养家国情怀。
第二阶段:高二暑假(2025年7月 - 8月) - 聚焦目标 & 初步准备
1.强化目标学科:针对目标强基专业所需的核心学科(如数学强基必考数学),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拔高学习。可以自学或参加高质量的辅导。
2.初步接触校测内容:
收集信息:搜集目标院校往年的校测真题(笔试、面试题),了解题型、难度和侧重点。
基础准备:如果校测包含数学/物理等科目笔试,可以开始学习大学先修内容(如微积分、线性代数基础)或接触竞赛一试难度的题目(视目标院校难度而定)。
3.参加高校夏令营(如有可能):关注目标院校举办的暑期营(尤其是与基础学科相关的),争取参加机会。这不仅是深入了解学校和专业的好机会,表现优异者还可能获得“优秀营员”等称号,对后续申请有潜在帮助(需看当年政策)。
4.构思个人陈述/材料(初步):思考自己的学科兴趣起源、相关经历(学习、竞赛、阅读、实践)、未来志向、选择该强基专业的理由等,为后续撰写申请材料打基础。
第三阶段:高三上学期(2025年9月 - 2026年1月) - 冲刺高考 & 精细准备
1.高考复习为核心:全身心投入高三一轮、二轮复习,这是提高高考成绩的黄金时期。强基的基础是高考高分!
2.密切关注政策发布:
教育部和各高校通常会在3月底至4月发布当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5年政策是重要参考,但2026年可能有微调)。
2025年9月起:持续关注阳光高考网、目标院校本科招生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2026年强基计划官方信息。
3.最终确定目标:根据最新发布的招生简章、自身成绩排名(高三模考成绩是重要参考)、兴趣志向,最终确定1-2所报名院校(强基计划限报1-2所)。
4.系统准备校测:
笔试:
深入研究目标院校校测笔试科目、大纲(如有)和历年真题。
进行针对性训练:如果是数学/物理等,需要大量练习高于高考难度的题目,掌握解题技巧和速度。可能需要补充大学基础知识。
模拟测试:进行限时模拟,熟悉考试节奏。
面试:
深度了解专业与院校:对目标专业的历史、现状、前沿方向、著名学者、院校特色等做足功课。
梳理个人经历与思考:准备清晰、有说服力的个人陈述(包括学科兴趣、相关经历、未来规划、选择理由)。准备回答关于学科认知、科研兴趣、时政热点、价值观考察等常见面试问题。
模拟面试:找老师、同学进行模拟面试,练习表达、逻辑和应变能力。注意仪态仪表。
体测:了解体测要求(如跑步、跳远等),提前进行适应性训练(体测通常不计入总分,但需达标)。
5.准备申请材料:按照招生简章要求,认真、真实、高质量地准备报名材料,包括个人信息、成绩单、奖项证书、个人陈述等。个人陈述要突出学科志趣、相关能力和培养潜力。
第四阶段:高三下学期(2026年3月 - 6月) - 报名、高考、校测、录取
1.网上报名(通常在4月):
在阳光高考平台“强基计划”报名系统进行注册、填写信息、上传材料、确认志愿。注意截止时间!
仔细核对信息,确保无误。
2.高考最后冲刺(4月-6月):全力以赴备战高考!这是决定性的一环。
3.高考(6月7日-8日左右):稳定心态,发挥最佳水平。
4.高考后校测(通常在6月底-7月初):
高考成绩公布后,高校会根据入围规则确定参加校测的考生名单(入围分数线会公布)。
全力备战校测:集中进行最后的笔试、面试冲刺准备。调整好身心状态。
参加校测:按要求到指定地点参加笔试、面试和体测。自信、从容应对。
5.综合成绩计算与录取(7月初):
高校根据(高考成绩/本省满分 * 85% + 校测成绩/校测满分 * 15%)的公式计算综合成绩(具体比例看简章)。
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
强基计划在所有批次前录取。一旦被录取,后续志愿自动失效;若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批次录取。
6.录取确认:收到录取通知后,按要求及时确认。
重要提醒
-
信息为王:所有信息以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和目标高校本科招生网发布的2026年官方招生简章为准。切勿轻信非官方渠道信息。
-
高考是基石:无论校测准备得多好,高考分数不够入围线,一切免谈。务必保证高考成绩过硬。
-
校测是关键:入围后,校测成绩(尤其是面试)是拉开差距、决定录取的关键。务必高度重视,针对性准备。
-
竞赛非必须但有益:没有竞赛奖项不代表没机会,但高等级奖项是重要优势。
-
理性评估风险:强基计划竞争激烈,录取率低。要做好心理准备,将其作为升学路径之一,而非唯一。确保高考复习不受过度干扰。
-
保持身心健康:高三压力大,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保持积极心态。
总结规划要点
-
高二:狠抓成绩 -> 了解政策/确定目标 -> 发展特长/兴趣 -> 提升素质。
-
高二暑假:目标学科拔高 -> 初探校测 -> 参加夏令营(可选) -> 构思个人材料。
-
高三上:冲刺高考 -> 紧盯政策发布 -> 最终定校 -> 系统准备校测(笔试/面试) -> 准备申请材料。
-
高三下:报名 -> 决战高考 -> 入围后冲刺校测 -> 参加校测 -> 等待录取。
这份规划为你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步骤。现在开始行动,脚踏实地,相信凭借你的努力和智慧,一定能在2026年的强基计划中脱颖而出!祝你学业顺利,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