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进行中,今年的强基计划有变化吗?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对近2年的招生情况进行分析如下,分享给大家。
招生简章:2025年39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入口汇总
除了传统高考外,大家需要了解上大学的不同招生途径,增加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近几年越来越多考生和家长开始重视强基计划招生,这个能进入985大学的特招机会。低年级的同学可以提前了解早做规划和准备!北京高考在线整理了以下资料,点击链接可免费领取~
2024年清北等高校强基计划校测笔试、面试试题集: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8526941221620802
清华、北大强基计划报考指南:https://www.gaokzx.com/form?xyppid=559425826840385608
另外我们还为考生们准备了强基备考交流群,扫码进群可直接小伙伴一起交流~
扫描二维码进群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强基计划招生变化
变化巨大:复交南模式,高考出分前校测。
中国人民大学2025年VS2024年强基计划简章 | ||||
2025年简章发布时间:4月17日 | 2024年简章发布时间:4月8日 | |||
招生计划 | 具体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我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 | |||
报名条件 |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相应专业所需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第二类: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高中阶段在数学、物理、信息学任一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获奖名单以中国科协官网公示为准,网址:http://gs.cyscc.org/)。 招生对象增加第二类竞赛破格 |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来从事专业相关领域工作;高度认同我校“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相应专业所需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符合202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高中毕业生。 | ||
招生专业 | 专业名称 | 选考科目要求 | 专业名称 | 选考科目要求 |
数据计算及应用 | A组:物理+化学必选;第一类和第二类招生 |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 B组:不限;第一类招生 |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 | 不限(文史类、历史类) |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类 | |||
哲学 | 哲学 | |||
招生专业变化 | 2025新增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分智能科学方向和数据计算方向。 | |||
考生报名 | 考生仅可选择一个专业组进行报考,组内可报考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各专业组单列计划,单独排队入围及录取。 | 考生报名时,可在我校强基计划投放该省相应科类(或首选科目组)的招生专业范围内,填报不超过3个专业志愿,并填写是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 | ||
报名时间 | 第一类:2025年4月17日-5月10日 第二类:2025年4月17日-5月8日 |
2024年4月8日至30日 | ||
第二类考生按照系统提示上传竞赛成绩证明。我校将对考生的学科特长进行审核,预计5月9日通过报名平台公布审核结果。审核通过者可获得破格入围复试资格,审核不通过者可登录报名平台以第一类考生报名或自行取消我校强基计划报名。 | 6月中旬学校将在高考后成绩发布前于报名系统内增加考生确认环节并签订承诺书。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报名资格。高考成绩发布后,确定入围校考名单。入围校考的考生登录报名平台,下载《测试指南》并按时参加后续考核环节。 | |||
初试 | 参加校考考核的考生应提前登录报名平台下载《测试指南》,并按时参加相应考核环节。 | |||
我校拟于6月13日左右(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组织初试。 | 我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按不超过分省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 | |||
初试考核方式为笔试,专业A组重点考查考生数理科技相关领域知识积累、学习兴趣、综合素质等,专业B组重点考查考生文史哲相关领域知识积累、学习兴趣、综合素质等。考查范围均不限于高中课程标准范围。 我校依据考生初试成绩,分别划定专业A组、B组的全国统一及格线,分省按不超过分专业组招生计划数4倍的规模确定入围复试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 审核通过的第二类考生不参加初试,直接入围复试,不占用第一类考生入围名额。 |
||||
复试 | 我校拟于6月21日左右组织复试,含专业面试和体育测试,测试具体时间、地点、考试组织形式、成绩折算办法以《测试指南》为准。 | 7月4日前举行校考考核,含专业测试和体育测试 | ||
(1)专业面试: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专业相关领域学习兴趣、发展潜力等,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参考材料使用。专业面试落实考生、评委、考场“三随机”工作机制,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对于审核通过入围复试的第二类考生,我校将结合学科特长单独组织面试。 (2)体育测试:测试项目为肺活量和立定跳远。体育测试标准详见附件。体育测试成绩作为同分比较时进行名次排序的重要依据。 |
1.专业测试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专业相关领域学习兴趣、发展潜力等,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参考材料使用。考核形式为笔试和面试,考查范围不限于高中课程标准范围。面试落实考生、评委、考场“三随机”工作机制,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2.原则上所有入围校考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项目为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考生如因病或残疾无法参加体育测试的,可以申请免测,须填写《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体育测试免测申请表》(详见附件),并提交三甲医院证明材料。经学校确认可予免测的考生,体育测试成绩计为0分。未经申请不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视为主动放弃我校强基计划录取资格。 |
|||
综合成绩 计算公式 |
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占85%,校考成绩占15%。 校考成绩中,第一类考生初试成绩占60%,复试面试成绩占40%;第二类考生复试面试成绩占100%。学校将设置复试面试成绩及格线。 |
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占85%,校考成绩占15%。校考成绩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学校将设置校考成绩合格线;体育测试成绩将作为录取时同分比较的优先条件之一。 | ||
录取办法 | 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不得低于所在省(区、市)相应的特殊类型招生最低控制分数线。 | 学校根据分省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次确定强基计划拟录名单。在拟录考生中,按照分专业计划数,根据校考成绩、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调剂到学校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否则,不予录取。 若首轮拟录结束后,仍有未完成的分省招生计划,则在相应省份根据计划缺额情况按以上原则递补和录取专业,直至录取完成。确定拟录名单时,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校考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体育测试成绩。确定录取专业时,若考生校考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
||
对于第一类考生: (1)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分省分专业组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次确定强基计划拟录名单。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校考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体育测试成绩。 (2)拟录考生将按照“校考成绩分数优先”的原则,根据分专业或专业方向计划数、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或专业方向;所有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调剂,将调剂到学校该专业组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否则不予录取。 (3)若首轮拟录结束后,仍有未完成的分省招生计划,则在相应省份根据计划数缺额情况按以上原则分专业组递补和录取专业,直至录取完成。确定录取专业或专业方向时,若考生校考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对于第二类考生: 综合成绩达到所在省份A组第一类最低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将依据校考成绩、专业方向志愿、分专业方向单列招生计划数予以录取。所有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调剂,将调剂到单列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方向;否则,不予录取。若考生校考成绩相同,则比较体育测试成绩。 |
||||
7月5日前公示录取标准。被我校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