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外国语大学、南方科技大学2025综合评价招生初审通过名单已发布,审通过后考生应该做什么呢?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DeepSeek的分析建议。,详情如下:
综评招生信息:2025年高校综合评价在京招生初审、入围、录取结果汇总
往年数据参考:2024年北京综合评价7所招生院校招生简章及录取分数线汇总
福利领取:
综合评价作为高考的一种升学途径,在本科提前批进行录取,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为备考的学生准备了相关资料,助力考生备战高考!
《2025北京综合评价招生报考指南》电子版资料,免费领取!点击下方按钮领取吧~
DeepSeek建议综合评价初审通过后考生做这些
通过综合评价初审后,考生需快速进入下一阶段准备,既要冲刺高考,又要针对性备战校测,同时关注流程安排。以下是分阶段任务清单和核心策略:
一、确认流程与时间节点
查看复试通知
登录高校本科招生网或报名系统,确认校测时间、形式(线上/线下)、所需材料(如身份证、获奖证书原件)。
注意:部分高校需缴费确认参与(如中山大学需支付校测费80元),逾期视为放弃。
协调时间冲突
若多所高校校测时间重叠,需提前取舍(参考录取概率、专业偏好)。
例:2023年南科大校测(6月中旬)与国科大面试时间相近,需提前规划行程。
二、备战校测:笔试+面试+体测
1. 笔试备考
题型分析:
理科:数学、物理为主,难度接近强基(如南科大考数学物化综合卷,含微积分思想题)。
文科:侧重阅读写作、社会热点分析(如浙大“三位一体”考批判性议论文)。
刷题策略:
重点刷近3年目标院校真题(部分公开,如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提供样题);
补充训练:
理科生用《高中自主招生考试真题集》;
文科生练时评写作(参考《人民日报评论》)。
2. 面试突破
常见面试形式:
类型 | 特点 | 代表高校 |
---|---|---|
结构化面试 | 固定问题(如自我介绍、学科认知) | 华南理工大学 |
无领导小组讨论 | 分组辩论、案例分析(如“共享单车管理方案”) | 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
专业相关问答 | 针对所报专业提问(如报考医学类问“AI对医疗的影响”) | 上海交通大学 |
提分技巧:
自我介绍:1分钟精简版(突出奖项+兴趣)+3分钟完整版(结合专业志向);
热点准备:整理科技、社会、教育类热点(如“双减政策”“生成式AI伦理”),关联所报专业;
模拟训练:用手机录制答题视频,检查眼神、语速、逻辑漏洞。
3. 体测准备
常见项目:
必测:BMI、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如山大、中南大学);
选测:50米跑、立定跳远(如华南理工)。
突击建议:
每天练习坐位体前屈(早晚各拉伸10分钟);
体测前3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肌肉拉伤。
三、高考冲刺:保底线,冲高分
时间分配
强基/综评生:高考成绩占比通常为60-85%(如浙大三位一体高考占85%),必须保证高考不崩盘。
每日规划:
70%时间主攻高考薄弱科目;
30%时间穿插校测准备(如晚自习后练1小时面试题)。
策略调整
理科生重点巩固数学选填题速度(高考数学140分以上可显著提升综评总分);
文科生强化语文作文素材积累(适用于高考和校测议论文)。
四、志愿填报与录取规则
锁档风险
锁档高校:部分高校(如南科大、上海纽约大学)在校测合格后直接锁定档案,考生无法再投档其他学校。
非锁档高校:如浙大三位一体,高考出分后需再次填报志愿,未录取不影响普通批。
分数计算
牢记目标院校的综合分计算公式:
例:复旦大学综评=高考成绩÷750×850 +面试成绩÷100×150;
若高考600分,面试135分,则总分=600÷750×850 +135÷100×150=680+202.5=882.5分。
五、关键时间轴与任务清单
时间节点 | 核心任务 |
---|---|
初审结果公布后1周 | 确认校测时间,订车票/酒店(如需线下) |
高考前1个月 | 主攻高考,每日抽1小时练面试模拟题 |
高考后-校测前 | 集中突破校测笔试,参加面试集训班 |
校测结束后3日内 | 复盘考题,记录回答亮点与不足 |
高考出分后 | 根据综评录取规则计算胜算,决定是否确认录取 |
六、注意事项
材料真实性:
校测时携带所有报名材料的原件(如奖项证书、社会实践证明),部分高校会现场核验。
心理调节:
避免因校测准备过度焦虑,高考后可通过模拟面试(如“腾讯会议”组队互练)缓解紧张。
应急方案:
针对线上面试:提前测试网络、摄像头、麦克风,准备安静房间和备用设备。
七、资源推荐
真题获取:
《重点大学自主招生面试真题解析》(机械工业出版社);
知乎“综合评价”话题下考生经验帖。
模拟面试:
机构:学而思综评面试班、本地重点高中组织的模拟面试;
免费渠道:B站“综合评价面试技巧”教学视频。
总结:初审通过仅是第一步,考生需在高考与校测间精准平衡,吃透目标院校的考核规则,针对性提升面试表现和学科素养。务必保持“高考保底、校测冲刺”的策略,避免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