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解读:历史学类专业

2024-04-24 14:57|编辑: 杜老师|阅读: 124

摘要

强基计划作为进入985高校的特招机会,近几年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同学所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的强基招生专业都学什么?未来发展如何?跟着北京高考在线一起来看!

强基招生近两年热度越来越高,多种升学优势让很多家长和同学开始关注,想要了解是否适合报考,建议先看看招生专业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北京高考在线今天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历史学类专业是学什么的!

点击查看:2024年39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汇总(附往年招生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历史学类专业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均具有本硕博学位授予权。历史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强基计划”。2021年考古学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入选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世界史获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科简况

人大历史学科建设起源于延安时期,具有悠久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拥有如范文澜、何干之、胡华、尚钺、戴逸、李文海、彭明、郑昌淦、王思治等一批海内外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培养了大量活跃于学界的骨干人才,是国内外史学研究重镇。在八十余年的办学实践中,为探索新中国历史学体系及其教育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史学科建置齐全,特别是在秦汉史、唐宋史、清史和民国史等方面实力雄厚,史学理论史学史、专门史、历史文献学等方向特色鲜明,新世纪以来在探索历史学新方法与交叉方向研究的实践思潮中,居于先锋地位。

历史学院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史研究所),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倡议的推动者、重要组织依托和学术支撑。现有三份CSSCI来源刊物——《清史研究》《新史学》《唐宋历史评论》,在国内高校历史学院系中排名第一。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项。中国史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21年再次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世界史方向老、中、青三代结合,国际化特色明显。学科在优势和特色领域建设上,形成以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为主体、以世界环境史和医疗社会史为新增长点的学科布局,在古希腊罗马史、世界中世纪史、英国史和世界环境史等领域居于国内前列。

考古学科团队“立足北方,着力边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在史前考古、商周考古、秦汉考古、城市考古和西域考古领域形成特色;在考古学理论创新、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考古中国”研究、丧葬美术考古等方面具有优势;团队已成长为一支学术实力雄厚、成果丰硕的教研力量。

师资力量

师资方面,现有教授37人,副教授30人,讲师17人,是国内历史学科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单位之一。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4人,国家级人才及青年人才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青年教学名师1人。学院教师在国内多个重要学会担任会长、副会长等学术兼职。

强基计划培养目标

历史学院以中国史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考古学、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为支撑,在人才培养、科研组织上实质性打通三个学科,协同育人。强基计划着力培养具有浓厚史学兴趣,具备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拥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中华文化底蕴、国际学术视野,能够潜心学术并致力于建构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青年高端史学人才。

人才培养特色

以“通专结合”为指导重新设计了贯通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的课堂教学体系。

以“走进历史现场”为目标,打造了多层次现场教学体系。

以“读写结合”为理念,构建了循序渐进的课外指导体系。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在“三个体系”运转循环中悄然实现了通识素养与专业知识并重,基础训练与学术前沿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平衡发展的目标。

弘扬传统,探索交叉

通专结合的课堂教学体系包含三个层面:学校层面的通识课程群、历史学类的基础课程群和强基互选专业基础课程。

这三个层次的“通”,保证了学生知识图谱的广度和厚重基础。“通”与“专”紧密结合,在厚重的基础上,强化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训练,突出扎实能力养成与挑战性。专业核心课程定量设计,在不同模块中选择课程修读更具有灵活自主性。个性化选修丰富多样,既包含三个一级学科模块选修课程,还包含跨院特色课程和前沿选修课程群:例如文化交流史、环境生态史、公共史学、量化历史研究等,突出创新性。实践课程与训练课程则突出实用性,包含田野实训课程群(田野考古发掘、田野调查与历史研究等)和写作实训课程群(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史学论文阅读与写作),有针对性的设计“史学研究能力培养与论文写作提升计划”。

2023级修课地图

2023级专业课程简表

融合贯通的本硕博衔接培养强基计划的重要特征是“本硕博衔接培养”。强基计划的培养方式以一级学科融合为导向,注重知识传授的系统性的同时因材施教,本硕博一张课表,减少重复课程,加强进阶课程设计,支持提前选修。在取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后,研究生阶段既可以在学院内的三个一级学科继续攻读,或经双向选择在其他相关专业进行交叉培养。

多层次历史现场教学体系为了在历史场景中认知历史,提升学生走近田野的意识,学院借助教务处的支持,打造贯通式、标准化的“历史现场教学体系”。配合“中国通史”系列课程教学,学院打造了一个从先秦时期的殷墟遗址到近现代的保定军校纪念馆的历史现场考察体系。“行走的中国通史”引领同学们走进田野大地,走进历史现场,将历史知识感性化。

四个阶段的课外指导体系该体系由“原典读书笔记”“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本研衔接训练课”4个循序渐进的部分组成,每个阶段培养目标和内容环环相扣、逐级上升。第二学年主题是“原典读书笔记”,旨在帮助学生基本掌握文献阅读方法,精读细读学术经典,撰写读书报告。第三学年主题是“学年论文”,旨在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查找阅读专业文献的方法,了解基本学术规范,尝试进行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第四学年主题是“毕业论文”,旨在养成学生基本的独立研究素养,撰写出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本研衔接训练课”分为阅读训练、写作训练、调研训练三个模块,旨在强化学术研究训练,使学生尽早适应研究生学习模式。

立足本位,博约专精

强基计划单独编班,独立培养,采取全程全员导师制;选聘校内外优秀师资承担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趋势提供丰富的学科模块,学生在学术导师组指导下构建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管理。

历史学类强基计划重视基础、贯通古今、融汇东西,充分利用校内外学术资源开设讲座,加强论文训练,锻炼学生写作和科研能力。高年级依托现有的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科研教学平台,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以项目研究为目标,按照学习和研究有机融合的方式,开展科研实践,实施渐进式学术训练。

产研融合,服务社会

历史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学院建设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史研究所)、院属科研平台6个、数字清史实验室、考古实验室、尚钺资料室、清史文献馆等,北京市市级优秀实践教学基地1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0余处,中国古代文化实验教学中心1个。与相关学科共同建设“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人大分中心、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中华文明研究校级跨学科交叉平台等。

国际视野,与时俱进

历史学院与海外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并设有联合培养项目,如德国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英国约克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日本奈良女子大学等。国际化培养,一方面采取与海外名校联合培养模式或赴海外名校交换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依托学校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进行“在地国际化”培养,强化语言能力。设立专项奖学金,开展海外研学,鼓励和支持参加海外高水平大学暑期学校和国际学术会议。

暑期学校部分师资

丰富的第二课堂

熔铸学科优势,回应时代之问在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先后邀请黄兴涛、朱浒、郭双林等专家开设讲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先后邀请两位党的二十大代表方勤、付巧妹及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列讲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学活动暨首届十一校 “以党建引领走好历史学科人才培养新路”论坛;85周年校庆之际,组织“我与人大历史”系列口述史访谈活动,邀请丁超副教授做《何以为家:人大校史85年》主题讲座;结合主题教育,和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等开展联学,邀请吴玉章老校长的孙女、信息学院教授吴立本为同学们作专题报告。

借由丰富的第二课堂、主题班团活动引领青年学子在与时代的同频共振中实现个人理想与家国梦想的统一。一方面鼓励学生致知力行,参与学校大型实践活动,读懂中国、街巷中国、千人百村、青年服务国家等;另一方面立足历史学科专长,以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为指引,学院打造特色品牌项目,“明德薪火”历史文化遗产守护人项目、港澳学子读史知行计划项目等。协助参与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大国边疆等思政育人项目,组织学生至北京中轴线、新疆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通过文化考察、研讨、观展等多样活动,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坚定了每个人的报国之心和强国之志。

历史研究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的。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

期待与你在人大历史学院相会!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人大招生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强基招生专业人大强基招生2024人大强基计划

2024年39所高校强基招生专业解读汇总2024-04-29

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在京招生人数及专业2024-04-17

2024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2024-04-10

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变化要点2024-04-11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