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海淀六小强接连出招,释放两个教育信号

2025-10-10 09:55|编辑: 赵老师|阅读: 21

摘要

地处北京甚至全国教育资源最丰富、教育创新最有活力的地方,六小强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教育新风向。北京高考在线整理了相关内容,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开学短短一个月,清华附中、首师附中、北大附中等名校陆续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它们如此密集出招儿,释放出哪些教育信号?又带给家长哪些教育启示?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详情如下:

免费福利:

历年真题是中考命题趋势的风向标,对真题的充分掌握至关重要。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整理了《2022-2025年北京中考试题及答案》电子版资料,建议收藏下载练习!点击下方按钮即可免费领取~

北京海淀“六小强”特色班型及招生录取条件

海淀六小强接连出招,释放两个教育信号

“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训项目”第二期正式启动,面向十一学校联盟校小学高年级和新初一学生,报名通道今天(10月10日)12:00即将关闭,有意向的学生要抓紧报名。

一、海淀六小强有哪些新动作?

开学以来,部分六小强接连出手:

(一)十一学校“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项目”

计划招收不超过150人,提供基础通识、分类、个性化、可选择的课程,作为学生校内学习的有益补充。

(二)首师大附中“数学+人工智能” 科学营

9月13日正式开营,培养兼具深厚数学素养与前沿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的未来领军人才。据热心家长分享,该营总人数约50人。

(三)北大附中的物理卓越营

9月13日开课。该营主要面向集团校内新六年级、新七年级招收约200人。据热心家长反馈,开营第一课数学讲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物理涉及电磁学内容,信息学课则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小程序。

(四)清华附中人工智能实验班

9月6日迎来第三届学生。该班面向全区新初一学生,规模180人,3年贯通培养。核心课程涵盖数学思维、计算思维、程序设计、AI实验、数学建模等8门。今年5月,首届人工智能实验班的学生毕业,55项课题成果、16 篇优秀论文惊艳亮相。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同期,人大附中和101中也启动了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今年两校的最新动向,京城教育圈将会持续关注。

(五)人大附中

去年9月下旬启动了“科学创新人才基础培养项目”,面向人大附中暨人大附中联合总校的各成员校初二年级学生,每期学生人数严格控制在 200人以内。

(六)一零一中学

去年10月6日-7日举办人工智能大模型科技英才研训营活动,面向全国6-12年级学生,提供专家讲座和基于腾讯混元国产AI大模型的专项实训。

值得一提的是,海淀共有24所“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这意味着,每一所学校都可能推出自己的特色培养项目。

建议家长重点关注所在集团龙头校的最新动向,第一时间掌握教育信息差。

海淀区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名单
学校名称 批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第一批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第一批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第一批
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 第一批
北京市十一学校 第一批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第一批
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 第一批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第一批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第一批
北京市八一学校 第一批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 第一批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城学校 第一批
北京中法实验学校 第一批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第一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中学部 第一批
北京市育英中学 第一批
北京市育英学校 第二批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第二批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分校 第二批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第二批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第二批
北京十一晋元中学 第二批
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第二批
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 第二批

二、释放两个教育信号

(一)大中小联合培养渐成趋势,对北京孩子是重大利好

当小初衔接、初高贯通、大中协同的一体化培养成为教改风向,当高校资源下沉到中学课堂,这对高校和科研院所扎堆儿的北京,无疑是超级利好。不仅如此,六小强的合作高校,几乎都是各自领域里的“王牌”。清华附中的人工智能实验班与清华大学合作;北大附中的物理营有北大物院教授授课;首师大附中的数学+AI营携手首都师范大学,而数学正是首师大的双一流学科,实力稳居全国顶尖行列。

(二)瞄准黄金赛道,为孩子的核心竞争力铺路

国家和高校需要什么人才,中学就布局培养什么人才。

不难发现,顶尖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越发聚焦前沿科技与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清华附中深耕AI,北大附中选择物理方向,十一学校夯实基础学科。还有首师大附中,去年聚焦生命科学,今年转向数学+AI方向。

或许你会觉得,基础学科与前沿科技关联不大。但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数学专业。

在某种程度上,基础学科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很多扇门。反之,没有扎实的数理根基,未来向前沿领域的顶峰发起冲锋可能会异常艰难。中学阶段把基础学科的底子打牢,也是为日后的厚积薄发储备势能。就像原地起跳,只有蹲得足够深,才能跃得足够高。

三、给家长的三个教育启示

集团校的春天真的来了!

多所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面向集团校或本区招生,0.5+3、1+3、特长生等多元升学方式,也越来越呈现出向集团内部倾斜的趋势。集团化办学已进入到资源深度融合、小初高贯通培养的新阶段。这种贯通,让学校能够打破学段壁垒,站在更高维度整合知识体系,让孩子的学习更系统、成长更持续。所以,对小升初家长来说,未来“择集团”的意义,或许超过了单纯“择校”。

有天赋的孩子,家长要早发现、早培育、早衔接。丘成桐老先生也曾表示,尖端研究要依赖一流的本科生,而一流的本科生要依赖一流的中学生。牛娃家长要尽早布局相关领域,鼓励孩子早进项目、早进产业、早进科技前沿。

放眼北京,创新人才培养通道其实非常丰富: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强基计划、雏鹰计划、英才计划、领军计划、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等;面向教育集团的,有丘成桐少年班和各种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可以预见,未来还可能出现其它的创新人才的“特殊通道”,天赋型选手真的很难被埋没。

但要提醒一点,参与这些项目的前提,一定是学有余力。毕竟,大部分的项目都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上课,所以更适合那些可以轻松应对课内学业,又渴望接触更深层次知识的孩子。普娃尽可能靠近AI。每一个大领域之下,都藏着无数个细分机会。AI是未来二十年的明确风口,北京正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创新高地,成为全球机器人应用标杆城市。那么,不妨让孩子尽量靠近AI,先进入这条赛道。AI就像一架正在上行的扶梯——先让孩子站上去,确保自己处于上升趋势,再思考如何在扶梯上努力地加速前进。具体来说,牛娃可以偏向底层开发、解决尖端问题;普娃则可以聚焦应用,学会借助AI这个超级工具,让自己变得更厉害!

AI时代,社会既需要技术人员去设计芯片、开发模型,也会催生出AI审计师、AI伦理师、AI整合师等大量需要复合能力的新岗位。复合型人才在未来一定特别吃香!而AI+特长,就是一个普娃的核心竞争力。当然,靠近AI的第一步仍是夯实课内基础,上好校内的AI通识课,形成基本的AI素养,包括熟练使用各种AI工具,学会向AI提问,警惕AI幻觉,有意识地进行信息分辨和筛选等。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6北京中考2026北京海淀六小强

2026北京中考初升高最新招生动态及政策汇总2025-09-07

2025北京各区中考录取分数线及区排名汇总2025-08-01

2025年北京中考1+3项目招生简章、面试及录取名单汇总2025-07-29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