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各中学陆续发布了2025年中考招生计划,但和去年相比,今年明显招生人数减少,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相关分析内容如下:
中考:2025北京中考报名、学业水平考、志愿填报等通知安排汇总
对于初一至初三的数学尖子生来说,提前规划初高中数学衔接至关重要。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别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规划指南》电子资料,可免费领取:
点击下方按钮报名领取
2025年北京各区中考统招指标大幅度减少
师大附中,24年统招198人,25年统招69人,也大幅减少统招名额,24年校额到校名额102个,25年校额到校名额有260个,同样大幅增加!
从目前各校透露的中招信息来看!北京教育改革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2025年中考招生计划的公布,再次让家长和学生们感受到了教改的巨大影响力。其中,西城、东城的招生政策差异显著,给整个升学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先把目光聚焦到西城。以北师大附中为例,今年招生总数为470人,看似变化不大,但内部指标却有了天翻地覆的调整。钱班外区指标全部取消,统招指标大幅缩水,普通班和钱班面向西城初中的招生人数从去年的198人锐减到89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校额到校人数却大幅增加,从102人激增至240人。
北师大二附中的情况也类似,统招指标从182人减少到90人,校额到校人数从101人增加到260人。这种统招指标 “砍半”,校额到校指标 “翻番” 的变化,意味着西城升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以往的全区竞争变成了各个初中学校内部的竞争。
35中也官宣了今年的中考招生计划。相比往年,统招指标大幅度减少,校额到校大幅度增加。
这种转变的背后,或许是教育部门推动教育均衡化的决心。让更多普通初中的学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避免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少数优质初中,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对于那些原本在 “差初中” 就读但学习努力的学生来说,校额到校政策就是他们的 “升学利器”。只要在本校成绩足够优秀,就有可能逆袭进入像北师大附中、北师大二附中这样的名校,实现教育上的 “弯道超车”。然而,这也让很多家长陷入了纠结。以前,大家挤破头想把孩子送进优质初中,认为在那里孩子能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升学机会。但现在,优质初中的统招名额减少,孩子即使在优质初中成绩中等,也可能面临升学困境;而普通初中却因校额到校政策,升学机会大增。这让小升初家长在择校时,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权衡。
再看看东城,与西城形成了鲜明对比。东城的校额到校指标并没有显著增加,依旧以统招为主。像汇文中学,2025年招生计划中,校额到校仅有76人(含面向丰台区的20人),而统一招生有156人。并且,A类优质初中校的校额到校指标大多只有1个,主要还是依靠学生的中考裸分和区排名来进行录取。
这种模式相对传统,家长和学生对其较为熟悉,在升学规划上也更容易把握。对于成绩稳定且优秀的学生来说,在东城通过统招进入优质高中的路径较为清晰,只要努力提升成绩,保持在区内的排名优势,就有很大机会进入理想的学校。
海淀区虽然还未公布最终指标,但据传和东城模式相似,以统招为主,仅象征性地给A类初中极少校额到校指标。这对于海淀区众多优秀学生来说,中考裸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竞争依然激烈,大家需要在全区范围内 “一较高下”。
面对各区不同的招生政策,家长和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选择。对于成绩顶尖的学生,无论在哪个区,都有机会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优质高中;
但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在西城,选择一所校额到校名额多且自身排名有优势的初中,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在东城和海淀,提升成绩,在统招竞争中脱颖而出才是关键。
2025年北京中考招生政策的变化,让教育更加注重公平与均衡,但也给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个变革的时期,家长们要保持冷静,深入了解各区政策的差异和影响,结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潜力,为孩子规划出最适合的升学路径。学生们则要更加努力,适应政策变化,抓住每一个升学机会,向着自己的理想高中迈进。未来,希望北京的教育改革能不断完善,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