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6年北京高考高中政治哲学考点

2025-11-13 17:23|编辑: 方老师|阅读: 3

摘要

本文北京高考在线整理了高中政治哲学考点,没背过的抓紧看。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整理了高中政治哲学考点,分享给同学们学习。

知识点:2026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

2024高校选科发生较大变化,逐渐偏重物理化学,文科类选科可以报考哪些院校和专业呢?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为大家整理了《2026北京高考政史地选科组合可报考院校及专业清单》,可以直接打印!

点击下方按钮报名领取

https://www.gaokzx.com/subscribe/index.php?dm=a21d2bdf&subscribe_id=76571

北京高中学生看过来,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北京高考在线网站交流群】,群内每日分享高中升学政策、大学招生动态、竞赛、强基综评特招、科目备考知识等内容,还可以与群内小伙伴一起交流学习~

扫码进群吧~

2025年北京清华附中上地学校高考喜报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

1. 哲学、意识、认识、思维等具有双重性,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

2. 哲学不能说成科学之科学。

3. 注意区分哲学与真正的哲学。

4.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子是唯物和唯心、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 哲学不能提供事情的具体的解决方法。

6.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的存在方式,人不能创造、消灭物质。

7. 物质和意识之间不能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8.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决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9. 不能创造、消灭、改变、战胜、变革规律,可以认识、利用、尊重、遵循规律。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人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能改变规律本身,规律本身无好坏。

10.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不能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客观规律可以制约主观能动性,但不能反过来。尊重客观规律是做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11.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12.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13.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不是大脑的机能。只有人有意识、能实践,机器人都没有。意识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必须通过实践,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4.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说法不能错),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15. 认识的来源只有1个实践,但是认识的途径有2个。

16. 意识、实践、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只能是人。

17. 超越真理(说法正确)推翻真理、终极真理、穷尽认识(说法都错)真理中不包含谬误。

18. 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先后顺序不能错)。

19.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顺序不能错)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过程。

20. 认识的发展是不断用新认识超越和发展已有认识的过程。

21. 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或者是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从普遍性到特殊性。

22. 联系是普遍的,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说法错误。

23. 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是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

24. 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食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是人不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来建立新的联系,不能消灭联系。

25.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要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

26. 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的变化不一定就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27. 当部分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8. 变化不等于发展,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

29.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状态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量变不一定能引起质变。

30. 矛盾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解决,解决矛盾知识把矛盾的激化状态化为缓和状态。

31.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要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做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3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3. 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地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对立性和同一性不是矛盾的双方,而是矛盾双方的关系。

34.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广义上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36.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7.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改革。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是人民群众,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解决斗争。

3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是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不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39. 事物的属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具有客观性和固定性。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6北京高考高中政治考点政治哲学考点

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5-02-07

2024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2025-02-10

2021-2025全年国内外热点事件汇总2025-10-22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