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中,被同学们戏称“靠运气得分”的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占的分值可不小。今天,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同学们带来该题型常设的“8大陷阱”,帮助同学们不靠运气也能得分。
最新知识点: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
资料福利
高中作文提升,素材积累十分重要。同学们日常学习之余,也需关注近期的国际、国内大事、热门电影、重大赛事、新闻热点、时下潮流等内容,这些可能都会出现在作文考试中。
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5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汇编》电子版版资料,囊括高三整个学年的作文素材,可以帮助同学们提升作文写作水平。
【领取方式如下】
识别下方二维码报名领取资料
以偏概全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者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以个别代一般(或以一般代个别)、以特殊代普遍等。
02 混淆时态
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定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指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指事物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定事实”,或者把“或然”即“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03 因果混乱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指选项在因果/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04 混淆是非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05 偷换概念
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章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如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致,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06 无中生有
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07 张冠李戴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类事物表述成彼类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是乙方的。
08 指代有误
选项句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阐述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范围上的。如:“这些”“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