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分现状与SOLO评分法的应用

2025-03-05 09:23|编辑: 李老师|阅读: 43

摘要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分现状与SOLO评分法的应用,分享给同学们查看。

主观题评分是高考语文阅读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信效度具有重要影响。北京高考在线为大家整理主观题评分现状与SOLO评分法的应用,希望对大家高考语文答题及备考有帮助。

点此查看>>>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

高考语文备考,除了日常学习外,还要借助一些资料来实现语文成绩的提升,因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特意制作了以下资料:

《北京高考50篇语文必背古诗文汇编》电子版资料,免费领取,快快点击下方链接领取吧!

https://www.gaokzx.com/form?id=376&promotionId=49

《论语知识点&考题汇编》电子版资料,免费领取,快快点击下方链接领取吧!

https://www.gaokzx.com/form?id=377&promotionId=49

高考语文是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高利害考试。高考综合改革以来,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组织命题专家在高考语文试题内容与形式设计等方面多有创新,在价值观念引导、关键能力考查、教考衔接、题型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革实效。然而,作为高考语文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主观题评分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有必要在传统采点评分法的基础上深化改革、探索新方法,以更加准确、全面、深入评价考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01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分现状

在高考语文阅读评价中,评分方法深刻影响着考查的信度和效度。当前,高考语文阅读客观题评分主要通过计算机直接读取完成,准确率接近100%。2017年以来,高考语文全卷主观题的数量由8题增加到13题,其中阅读主观题(不含默写)分值由34分增加到39分,在阅读部分的分值占比从2019年以前的48.57%增加到2024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54.16%,对阅读部分总得分的影响逐渐增大,评分利害性不断增强。

当前,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分过程严密,兼顾了效率与公平。高考结束后三天内,评卷专家线下封闭集中,研究分析试题、参考答案,预设评分细则,对不少于5%的答卷样本试评、采样,依考生实际应答完善细则并报上级审核,此阶段持续两三个工作日。接着,根据审定后细则遴选各得分层次典型样例及评分说明,挑选随机考核卷,用于培训评卷人员,并考核评卷人员的评分准确度。全体评卷人员参加评卷培训并掌握评分标准后,需登录试评系统工作8小时,随机考核与最终考试通过方可正式参与评卷工作。正式评卷过程中,后台全程监控准确率、工作量等情况。

近年来,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分已广泛采用双评模式。研究表明,检查论述题评分可信度的最好办法是有两个或更多独立的评价,因而要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两个或更多的人来给每个答案评定等级[1]。在对每一位考生答卷进行双评的基础上,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分还设置了仲裁环节。如果两位老师的评分误差在规定阈值内,即取平均值;若超过规定阈值,则计算机再将试题发送给第三位老师——评卷组组长进行评阅,确保将误差控制到最小[2],全力保障评分全过程的科学、公平。此外,所有评卷人员除签署保密协议外,均按要求全程接受监控,直至评卷结束。

尽管当前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卷工作流程已经十分严密、精细,评分准确性与公平性得到充分保障,但在评分方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02传统采点评分法的利弊

当前,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分多采用采点评分的方法。采点评分是指将参考答案及相应评分细则的内容拆解为若干信息要点,再将其与考生应答逐一对应,并赋予相应点位分数。这些要点一般表征为参考答案中的一个关键词或短语以及与之具有相同或相近含义的一组词或短语。考生只需答出各组词或短语中的任意一个,或答出相同或相近意思,即可得分。由此可见,采点评分本质上是在评价考生应答的内容信息。

采点评分具有如下三个方面优势。首先,采点评分法对评卷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不高,便于组织评卷。在实际评分操作中,评卷人员只需掌握若干内容信息点——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中所示的若干含义相近的关键词或短语——即可开展评卷工作,无须全面掌握语文学科结构化的必备知识和系统化的关键能力。其次,采点评分法的评卷时间和人力成本相对较低。该评分法信息点明确、操作简单,培训评卷人员所需时间较短,评卷前时间成本较低;评分速度较快,便于核查,评卷周期较短,所需人员较少,评卷过程中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较低;评分争议较小,评卷后的复核成本也较低。最后,采点评分法易于保持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有利于落实“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评卷要求。其锚定的得分点信息少,评卷人员可以较快掌握并实际操作,能够较好地保持评分标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辅之以双评和误差控制,能够有效避免评卷者疲劳引发的评分失准问题。

在侧重评价知识和单项能力掌握情况的时期,采点评分法以其评分准确率高、速度快等优势,高度契合知识理解与记忆复现、筛选、转述等单项阅读能力运用等评价需要,因而在高考语文评卷工作中广泛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1989年全国高考语文第14题,要求考生对文言文中标点遗漏和错误进行补充或修改,答对位置并修改正确即可得到相应点位分数。

自2022年起,高考语文全国卷阅读主观题参考答案大多提供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要点,并在“解题思路”中说明:“参考答案给出三点(或四点),供阅卷场参考。但考生只要答出其中两点(或三点),且意思答对,即可得满分。”[3]答案要点的可选择性提升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开放性,有利于激发考生答题及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但其内部存在多个答案要点是否等价的问题,其表征的评分方法本质上仍是采点评分,在评价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可能存在不够准确、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为应对时代变化与发展,近年来语文课程教学已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进而过渡到综合素养立意。阅读素养是在特定阅读情境下综合了必备知识与阅读策略运用、阅读认知能力以及阅读者主观情意等要素的复杂概念。评价考生的阅读素养,要求试题设计具有综合性,对考生应答的要求也不宜过于简单。因而,对考生应答的准确评分必须超越采点评分,采用更适宜的评分方法。换句话说,以往的采点评分法已不能很好适应高考评价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转向。如果继续采用,可能带来评分不准确、不全面、不深入乃至不公平的风险,也无法满足当前高考语文考查思维品质与素养的新要求。

例如,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第9题的参考答案除信息内容要点外,明显呈现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以及围绕试题任务有机关联信息要点的思维结构特征。该答案首先由此及彼,将试题任务中的“记忆里的光”转化为可从文本中直接筛选提取的火车头“光芒闪烁的图标”,亦即镰刀锤头;其次由浅入深,指出小说情节围绕镰刀锤头这一核心意象按时间顺序安排;最后揭示出文本结尾直接抒发的对镰刀锤头的“特殊感情”与标题的呼应关系,强调其升华主题的作用。三个答案要点体现了从个别意象、行文线索与顺序、思想情感主题及其与标题的关系等多个维度,由浅入深地解决“如何统摄全文”这一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构。但实际评分中,有的阅卷点仅将其拆解为“光芒闪烁的图标”“镰刀锤头”“时间顺序”“人生片段”“呼应题目”“对镰刀锤头的感情”“升华主题”等内容信息要点,对考生应答进行采点评分。这种做法不仅未能评价考生应答所表征的思维结构水平,将照抄原文的表层信息要点与体现出由浅入深、有机关联的思维结构的内涵要点同等对待,也忽略了这两类内容信息要点背后的思维水平差异。

近年来的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价研究中,此类评分的问题并不少见,需要优化完善评分方法,以弥补采点评分法仅能评价内容信息而无法评价思维结构水平的缺陷。

03以SOLO分类评分法改进阅读主观题评分

温红博等通过对比基于专家经验的传统采点评分法、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分类评分法以及基于阅读认知理论的建构整合模型(constructed integration model, CIM)评分法,提出“采用SOLO评分法和CIM评分法,题目区分度更高,评分信度提升,试卷内部结构拟合更佳;SOLO评分法和CIM评分法优于‘采点’评分法”[4]。不过,CIM评分法尚处于探索阶段[5],仅可评价考生理解语句或文段的过程,从字词到句子再到文本整体理解的三个阶段,实质上仅关注理解转述这一相对低阶的阅读认知能力,未能评价阅读素养中的推断整合、评价鉴赏、反思[6]等深层高阶阅读认知能力。此外,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分标准和评分工具暂付阙如。与之相较,SOLO分类评分法综合了从具象到抽象、从单点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认知发展过程,符合阅读中认知能力层级规律,具有坚实的认知发展理论基础。SOLO分类评分法不仅能够评价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有效评价概括分析、推断整合、比较综合、鉴赏评价、反思应用等高阶认知能力及与之直接对应的思维结构,对于当前阅读主观题评分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将考生学习成果结构化、客观化的分类方法理论,由教育心理学家彼格斯(John Biggs)于1982年创立。彼格斯认为,考生回答某个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是可以观测的,他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即SOLO。在他看来,有四个因素决定着个体认知反应水平:一是能力,即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或注意广度;二是思维操作模式,即个体把应答与答题线索联系起来的方式;三是一致性与收敛,即个体应答前后的一致性和结论的兼容性程度;四是回答结构,即个体应答中使用的各类信息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看,个体认知反应水平需从个体应答所使用的信息及使用这些信息所反映的思维结构两个维度综合判断。通过分析近两千名考生对开放式试题的应答,彼格斯等按照考生个体应答的复杂特点,区分了五个不同的思维水平层次[7]27-32。SOLO分类理论曾在历史、地理、英语等学科学习评价中运用,其有效性得到较充分验证[7]36-169。借用于高中语文阅读主观题过程评价,也有相应实践研究案例[8]。运用SOLO分类理论评价高考语文主观题,一方面可以弥补当前我国依据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评价的模糊性和结构性缺陷等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同时评价考生应答的信息内容和思维结构,为考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思维结构发展提供进阶性目标。因此,SOLO分类评分法更加适用于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价。

根据阅读认知能力及SOLO分类理论的构成要素,将阅读认知能力按照由低阶到高阶的顺序分别对应SOLO分类理论中的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层级,并对考生的阅读主观题应答表现进行分类,可以建立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阅读认知能力从本质上可以看作考生在阅读活动或任务中处理内容信息的表现,而SOLO层次则是考生在阅读活动或任务中的思维结构形式表现。二者结合,可以更准确、全面、深入地评价考生的阅读素养水平,呼应了近年来注重思维品质考查的评价导向。当然,考生在完成阅读任务时的思维结构表现隐藏在表征性的内容信息背后,唯有接受过培训的专业评卷人员才能予以准确辨识和评分。

新高考实施以来,更加适用SOLO分类评分法的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已多次出现。例如,2021年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第9题。该题任务中的“不同层面”这一表述,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具备由浅入深的思维结构,多个层面又形成多点关联结构;同时,每个层面的理解又涉及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该题参考答案体现了以上思维形式特点。考生在解答这道试题时,将小说文本中有关“门”的内容提取出来,就能回答出“木头门”“石头门”“砖头门”“石门阵”“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等要素。如果按照传统的采点评分方法,考生仅需在浅层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检索定位和筛选提取等低阶阅读认知能力就能获得高分。但如果将考生应答的信息内容和思维形式表现结合起来,则以上提取出的信息仅为完成该题任务的第一步,只能获得较低分数。其原因在于,这类考生应答缺乏试题要求的“层次”结构,在思维结构上尚处于前结构、单点结构或多点结构的水平。

事实上,这道试题的参考答案按照试题任务要求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现实生活中的“门”,分别指可以直接检索到的经王木匠虚构之前的“木头门”和“砖头门”;第二个层次是王木匠对现实中“门”的故事进行演绎变形,将现实中的砖头门等虚构为“石头门”,将现实中的战斗故事演绎为具有传奇色彩的“石门阵”故事;第三个层次则从文中的“大门”与“二门”的象征意义中提炼出“国门”和“家门”这一组体现家国情怀的抽象概念,在思维结构上达到了抽象扩展层次。当然,从实际评卷情况来看,能完全答出以上结构层次和内容要点层次的考生极少。要想答出参考答案中的内容要点,并体现其背后的思维形式结构,考生不仅要具备SOLO分类层次所示的结构化思维,还要熟练运用检索定位、筛选提取、概括分析、推断整合、鉴赏评价等多层级阅读认知能力。答案第①点是现实层面的“门”,即现实常见的“木头门”和“洪子店村民用砖头堵门”,体现了检索定位和筛选提取信息等阅读认知能力,在思维上处于多点结构层次。答案第②点是“门”在王木匠所讲的故事中表现出虚构层面的变形、转化,即“石头门”,现实中的战斗随之变成了具有传奇性的“石门阵”故事。考生若能区分现实层面的“门”和虚构故事层面的“门”,并提取相应信息,则体现了其思维的关联结构以及比较综合能力。答案第③点,要求考生从现实战斗故事和虚构故事中深入挖掘和推断深意,提炼出故事的家国情怀主题,将爱国和爱家相结合,明白“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的抽象道理,以体现考生思维的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以及推断整合、鉴赏评价等阅读认知能力。

又如,2022年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第9题题干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不同层面”的表述,但同样可以运用SOLO分类评分法评价考生应答中的内容信息和思维结构。根据该试题参考答案,可以按照表2评分示例对考生应答表现进行评分。

观察以上两例可以发现,适合SOLO分类评分法的试题具有良好的考查广度和深度,其参考答案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综合性。此类试题题干所指向的答案范围相对较为宽泛,且不止于筛选提取文本中已有信息,而需立足全文,从文本内容和形式等多个要素或层面出发,由表及里才能准确回答问题。如表3所示,近两年高考语文部分阅读主观题参考答案具有以上特征,更适合采用SOLO分类评分法进行评分。

从当前高考实践及相关研究来看,语文阅读主观题的试题要求及其预设的参考答案信息要点通常等于或多于两个,多个信息要点之间往往存在多点、关联以及抽象扩展等认知思维分类结构上的区别。因此,采用SOLO分类评分法不仅能够评价多个内容信息要点的准确性,还能够评价这些内容信息所表征的思维结构水平。SOLO分类评分法为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参考答案增加了思维结构维度,赋予不同答案要点以不同的分值,对评价考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更加准确、全面、深入评价考生阅读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引导教学,发展考生高阶思维能力,更能适应当前高考语文阅读开放性主观题逐渐增多的现实。因此,为了更准确、全面、深入评价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的考生应答,应当在传统的采点评分法之外引入SOLO分类评分法。对于简单封闭的考查知识和单一能力的阅读主观题,可继续严格运用采点评分法赋分;而对于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综合性的阅读主观题,则应运用SOLO分类评分法,在评价考生必备知识运用能力和阅读认知能力的同时,对其思维结构水平进行评价。

04结束语

相较于采点评分法,SOLO分类评分法更为复杂,对评分标准细则的制订以及评分人员的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制订更加科学、全面、合理的评分标准细则及示例。从考试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公平性等角度考虑,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价要汇聚更多专家力量和智慧,更加全面、准确、深入地评价考生应答中的内容信息和思维结构。其次,要加强评分指导。通过更精细的评分指导,以最大力度保障评分统一性、真实性与公平性,以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各地语文教育质量,更加有力地引导教学,保障课程标准实施。最后,要建立评卷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依据相关评价标准,更加严格审慎地进行评卷培训与考核,从知识、能力、价值观等各方面全方位考查,遴选出综合素质优秀的专业评卷人员,建立评卷专家库,确保评卷科学准确,努力实现服务选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略。

引用格式:於胜成,胡向东.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评分现状与SOLO评分法的应用[J]. 中国考试, 2025(2): 25-31.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中国考试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知识点SOLO分类评分法语文阅读主观题

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5-02-07

202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招生录取投档分数线汇总2024-07-30

2023-2024学年全国各省市高三热门联考试题汇总2024-05-15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