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高三考生迎来备考阶段第一次重要考试——期中考试(附高三期中试题答案),这次考试对于高三学生们有着重大的意义,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次考试尽快熟悉高考,尤其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题型,为高三的学习做好准备。今年各城区期中考试出题方向和难度如何?如何依据本次考试成绩做好接下来的复习备考工作?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本次期中考试全市各区的试题特点是什么?
特点一:重视基础性、应用性。突出阶段核心知识、主干内容,注重考查学科基础。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典型模型的掌握、基本方法的运用;素材的选择,情境的创设,内容的关联,设问的角度,问题的呈现方式。
特点二:适度体现综合性、创新性,从综合性看难度上还是有所差异。(一轮复习正在进行,还没有到专题整合阶段)
问题1:优秀生厚度不够;
问题2:学科核心知识的理解、典型方法的运用能力有待提升。
问题3:学生因规范性失分问题突出。规范性问题,本届学生尤为突出。
二、期中考试学科考查重点领域是什么?考查学生哪些能力?
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典型模型的掌握、基本方法的运用;素材的选择,情境的创设,内容的关联,设问的角度,问题的呈现方式。
价值引领,彰显学科的育人功能。
素养导向,注重情境与问题解决的融合。
能力为重,注重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及学科思想方法。
知识为基,突出阶段复习的核心知识、主干内容。
如:海淀期中数学考试涉及到函数主题(函数概念与性质;幂、指、对、三角函数;导数;数列)和几何与代数主题部分(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复数)。
难度适中,但是没有送分题,能够充分考出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并没有给学生设置太多审题上的障碍,专注于对学科基础主干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考查,非常符合北京高考试题的一贯的务实风格,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这也是高三总复习早期的首要任务。
能力需提升的四点:审题、提取信息、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行文逻辑。
三、命题和形式呈现什么特点?对学生提出哪些新要求?
从命题形式上看,高度关注信息的提取与概括。内容上看,突出学科思维、更重视情境化命题。所以对于学生提出了新要求,要实现三个转变:既从识记到应用、从理解到探究、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四、预计2024年高考呈现出哪些新的调整和变化?
(1)教材非常重要,拿到题目首先还是要思考试题设问与教材的关联。
(2)进一步重视考查开放性的思维能力:考生需要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想办法通过听课——训练——反思这个逻辑将知识夯实,同时提升思维能力。
(3)稳中创新的趋势: 增加创新的力度。对策是坚定问法开放,逻辑不开放,这个指的是学科核心思维逻辑。
五、寒假前的备考期,学生如何利用好学校等资源进行备考?
(1)课上、课下、家里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始终明确“一切尚未定型,一切皆有可能”。此外,要有明确的目标、可行的计划,加强高三意识与时间管理、加强自律与坚持、学会自我激励。
应试能力上要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感悟、运用、总结各学科的思维逻辑以及行文逻辑。
(2)夯实基础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3)树立问题意识,重视学科知识的理解运用。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京考一点通)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教育面对面,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