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手机软件广告惹人烦,随便点开一个app,总会先跳转到淘宝,遭到用户大量吐槽。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3篇相关的时评,分享给同学们学习。
更多素材学习:2024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总
时评1:手一“抖”就跳到广告 让人反感的流量有意义吗
金台资讯 2023-11-08土土绒
打开手机,启动软件时轻微晃动,屏幕上立刻就跳转到第三方购物软件;软件使用过程中离开片刻,返回时广告会再次弹出;试图点击关闭按钮,却还能继续跳转到广告……近日,不少用户吐槽手机软件广告的不良体验。
手机软件广告惹人烦,这不是新问题了。此前,针对App开屏弹窗信息“关不掉”“乱跳转”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进行了整治,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不过,一些软件弹出广告诱导点击的手段不断“升级”,让用户越来越防不胜防。比如,不少网友吐槽,自己在行走时轻微晃动手机,就会被强行跳转到第三方App;此外,软件又“发明”出上滑广告、前倾广告、扭一扭广告等模式,让用户用个手机也如履薄冰,生怕一动就跳转到莫名其妙的链接。
手机软件发布广告,本是正常商业行为。但是,不顾用户体验甚至违背用户意愿强行推送广告,就越过了“正常”的界线。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以电子信息方式发送广告的,应当明示发送者的真实身份和联系方式,并向接收者提供拒绝继续接收的方式。”“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很明显,那些明明点击了关闭按钮,却反而跳转到第三方链接的广告;那些虽然有关闭按钮,却强制要求过若干秒以后才能关,用户再着急也只能等着的广告;那些晃一下就跳转的广告,都涉嫌违反以上规定。难怪不少网友对这类广告深深厌恶,戏称它们是电子“牛皮癣”。
关不掉、乱跳转的广告,不光剥夺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还涉嫌侵犯用户隐私。“摇一摇”等互动类广告离不开手机陀螺仪和运动传感器数据的调用。这些个人数据的使用是否取得用户授权?软件是否存在违规收集信息、过度索权等问题?都必须调查清楚,厘清责任所在。如此,才能更好保护用户权益,不用担心自己的隐私数据被当成引流的工具。
2022年10月,华南理工大学一名大学生起诉某社交平台“摇一摇开屏广告”没有关闭功能,主要依据就是涉事App并没有申请使用自己手机的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权限,却在弹出广告中使用了对应权限。可见,“摇一摇”等互动广告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缺失。
在上述案例中,因涉事社交平台在开庭前对被起诉的技术设置做出了整改,法院驳回了原告诉讼请求。但是,法院认定了被告确实侵害了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及自主选择权。
这个案例也给广大网民以启发。面对关不掉、乱跳转的手机软件广告,用户应提高自我维权意识,积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加手机软件运营商的违法成本,让他们在设置引流陷阱时处处碰壁,从而减少误导、诱导用户的行为。
当前,手机和手机软件都已成为大众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电子“牛皮癣”式的广告,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也涉嫌侵害个人合法权益,决不能听之任之。广告法明确,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广告主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手机软件的监管,畅通投诉渠道,加大执法力度,以保护用户合法权益。
对于投放这些广告的商家来说,即使借此吸引了一些流量,但实际转化用户的意义极其有限。以用户反感为代价的流量,无异于饮鸩止渴。真正有眼光的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时评2:条条大路通淘宝?霸王营销何时休
红网2023-11-07陈子荷(山东大学)
在双十一期间,一些手机APP开屏之后会“不小心”跳转淘宝——用户或是由于手滑没点上跳过广告按钮,或是因为“摇一摇”功能的自动触发,从而被动进入淘宝双十一会场。在一通跳转之后,大家逐渐忘记最初打开手机要做什么,严重影响了使用体验。(11月6日 中国经济网)
在互联网时代,商家的网络营销和广告投放已经是十分平常的现象了,为什么淘宝软件尤其令人反感,归根结底是因为其“违背消费者意愿进行强制跳转”。这事实上是凌驾于消费者主观意愿之上的霸王营销,甚至跳过了签订“霸王条款”的环节,是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成立的使用程序。
商家网络广告营销的边界亟待明确与规范,这其中包括平台渠道的边界、方式手段的边界等。回想平时,你是否在微信朋友圈不时刷到投放广告并多次手动取消无果?你是否在微博博文下方常见不相关推送广告影响使用体验?你是否苦于一些社交软件中令人眼花缭乱无处分辨的“软广告”?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事实上我们已经深受营销乱象的困扰。其他软件不当攫取的尚且只是部分注意力资源,就已经令人不胜其烦,而淘宝软件迈出的这一步“强制跳转”,则正式点燃了导火索,引发舆论争议。
边界具体在哪,仍待专业人士结合公众意见进行探讨确立。而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营销手段绝不能凌驾于消费者的主观意愿之上,绝不能以牺牲、侵犯消费者权益为代价。否则,结果将适得其反。
诚然,商家需要网络营销广告,本无可厚非。正如前文所提,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商家要实现营销的效果,就不得不费心思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力,争夺注意力资源。而如何做到在实现效果的前提下,令消费者不反感,则是商家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其中一定包括了“以正当的方式、适当的手段”,在此基础上若能做到“有新意”“有心意”,自然而然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者不是没有感情的,一个个手机屏幕前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正因如此,强硬的手段不可取,隐形的霸凌更不可为。也因为如此,我们理解商家需要营销来维持运营的需求,但同时也希望得到商家对自身意愿的尊重。以真心换真心,商家提供的品控扎实的产品、简洁流畅的使用页面、舒适安心的消费体验和售后服务……诸如此类,回归与专注消费过程的本质,才是商家营销的核心与真谛。
时评3:淘宝统治世界?跳转广告不应竭泽而渔
2023年11月10日来源:红网王俞淇
近日,“购物狂欢节”双十一火爆。有不少网友发现,无论点开什么手机软件,都会在开屏的那一刻直接跳转到淘宝、京东等各大购物软件。甚至在进入软件后也会有各种隐藏款广告,无论是点开评论或是视频暂停,都有可能直接穿越至购物平台,令人防不胜防也令人不胜其烦。
广告,在这个人人皆有手机的网络时代早已不再少见。随处可见也随时可见的广告早已充斥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但是从多年前真假“关闭”按钮点击反而进入广告,到摇一摇进入广告界面,让人在走路途中不知不觉便进入广告,再到如今的强制跳转至广告平台,广告诱导手段在不断的更新升级的过程中,其投放强度、数量与手段越来越令人瞠目结舌,众人也纷纷发文吐槽。
针对广告乱投放等乱象,工信部也早已重拳整治,对相关广告等提出整治要求,发布了一篇题为《工信部大力推进APP开屏弹窗信息骚扰用户问题整治》的内容。而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规定广告应有明显标志以供用户一键关闭。于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广告衍生出开屏广告、跳转广告等令人无法拒绝无法关闭的形式。广告跳转过于迅速以至于甚至无法反应便已经到了购物软件。
“本来想去×××,结果一打开就跳转到淘宝”“条条大路通淘宝”“淘宝统治世界”等对跳转广告的吐槽,逐渐演变成热梗广泛讨论。品牌方刺激消费的目的和效果是否达成有待商讨,但对于淘宝、京东等广告打得极其扎眼的吐槽火了,这也给淘宝、京东等购物软件带来了一定的热度,在这种近况下购物热度及讨论度也逐渐被炒起,正所谓“黑红也是红”。
在双十一的背景下,各大购物平台都希望抓住任何一丝机会,激发每一个潜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取得更加出色的成绩。这样的想法消费者可以理解。或许有部分用户若无急事,会在跳转后选择在其中小逛并有消费可能。但在当下,每一个人都来去匆匆,在用户都很忙,点进一些如微博、小红书等软件仅仅只是为了放松,在跳转广告后不仅不会有心情去看广告去逛购物软件,还会因此对该购物软件有所烦厌。抓机会无可厚非,但不应该处处设下“陷阱”,强制性将用户带入品牌方的首页,也不应该处处投放广告,仿佛一块块狗皮膏药将用户围得密不透风。同时,各大软件平台也需要考虑到此种广告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接受广告投放时考虑到自身用户的流失。
“竭泽而渔,后不得鱼”,无论是想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提高自身的热度或是想让并无购物计划的软件用户等潜在消费者出现消费的可能,都应该注意一个“度”。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京考一点通)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