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4高考作文模拟试题及优秀范文: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的时代

2023-09-21 14:25|编辑: 吕老师|阅读: 1601

摘要

本文整理了一篇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的时代“为话题的作文模拟试题及优秀范文,分享给大家参考。

北京高考在线网站整理了一篇高考作文模拟题,主题是”你觉得应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包含作文题目、审题指导、写作立意及两篇优秀范文,分享给大家参考。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60分)

历史的眼光,要“远视”,不应只局限于当下,而应从一个纵向的时间维度去分析、判断。

新闻的眼光,要“近视”,需要与时代脉搏贴得更近一些、再近一些。

作为青年人,你觉得应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篇作文题目贴合当下高考作文主旋律,主要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以及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在面对作文题的两种视角中,不仅可以观察出两者不同,更应解析出二者关系,再将思考结果融入进实际生活中,这就是解题中常用的辩证法。

材料中关键词是两种眼光:远视与近视。

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思考现实,意味着要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其好处可能在于能使我们看问题更客观、更清晰。如古人所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历史的眼光看当下的现实可以具有超越性、前瞻性、未来性,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当下。回顾历史、着眼于未来,放在一个历史的维度去考量,很多问题更容易看清楚。

新闻的眼光则要求我们紧贴时代的脉搏,与时代保持足够的温度。新闻强调及时性、新鲜性、敏锐性,因此新闻的眼光往往可以让我们及时了解时代、社会的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落伍、不掉队,与时俱进。正如古人所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为青年人究竟该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可以强调两种眼光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也可以在比较中强调其中一种眼光。

【拟写题目】

锤炼历史眼光,磨砺新闻视角【题目点题】

远近结合,俯仰人生【将二者关系阐释】

与过往同起点,和当下同步伐

“远视”时间维度,“近视”时代脉搏

【时评选文】第一篇

人民日报评如何锤炼历史眼光

一位老同志曾勉励在任的当地领导干部,再忙也要多读点书,尤其是历史和哲学方面的。他说,对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来讲,历史眼光和哲学思维都是看家本领。

所谓历史眼光,就是将事物和现象放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有没有历史眼光,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大不一样。它往往决定了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特别是认识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毛泽东同志一生酷爱读史、论史,并古为今用。300万字的《资治通鉴》读了17遍之多。1944年,郭沫若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对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验教训作了总结。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学习和时局》报告时说:“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德国一个历史博物馆入口处就有一段醒目的铭文:警告!历史会让人具有洞察力并导致其意识觉醒。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包含着许多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安与危、正与邪、荣与辱等方面的经验上教训。一些优秀的政治家总是能够善于从历史中借鉴汲取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自我修正,防止重蹈旧辙。

但锤炼历史眼光,不仅要让自己的眼光穿透历史,还要折射现实,看到未来。在历史的浩瀚中,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这样的历史眼光才是深邃和明亮的。

听一位著名教授作的一场“国际政治格局”讲座,他讲的本是“现在”,但其逻辑起点却是历史,特别是现代史上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从雅尔塔协定到战后美苏争霸,从苏联解体到冷战结束,然后逐步过渡到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的认知与分析。这让听讲者对当今的国际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的走向有了基本的把握。的确,“现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时间点,而是一个不断由“过去”走向“现在”的过程。

其实,许多现实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尽管都是一定时代背景和具体环境的产物,而且其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也会有不同,但都蕴含着事物的发展规律。所谓“历史惊人的相似”“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就是这个道理。因而,锤炼历史眼光,还须运用哲学思维,把事物放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分析,从历史的脉络中判断事物的发展方向。“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历史长河中,从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近70年、建党97年、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文明5000多年这5个历史维度去考量,使我们深刻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宝贵成果得来极不容易,让我们更好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深处走来,我们才能对一些问题看得更深更远、更透,才能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历史也是一位长者,从与它的对话切磋中,我们才能活跃了思维,深邃了思想,试炼了精神,发现了新图景。

【优秀范文】第二篇

用“变动”的眼光看时代

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处于变动之中,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英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精神,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追求。因此,面对变化的时代,我们也要用“变动”的眼光去看待。

历史的眼光,要“远视”,不应局限于当下,应从长远来看待。2023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由于人类活动,排放过多二氧化碳,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众多北极熊因丧失栖息地而迁移。人们也经历了又一年的高温天气,因户外工作而患热射病的人数只增不减。近期,日本还不顾众多国家反对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众多海洋生物因此变异、死亡。他们认为当下排污水依靠海洋的自净能力可以将其化解,这只是他们自欺欺人的说法。我们应从长远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据专家分析,经过长期的流动,最终污水还是会流向日本,他们这种短小浅陋的见解只会危害海洋环境。由此,无论是作为人类个体还是国家,都应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当下与未来、个体与民族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有长远的发展。

那么何为“历史的眼光”?就是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去更好地解决问题。历史上不是没有此类事件的发生:在20世纪,苏联的核辐射基地发生了爆炸,他们采取紧急措施,还派遣众多士兵前去减少核辐射所带来的危害,众多志愿者们奔赴前线,为此贡献一份力量。这不是一般的爆炸,由于核辐射,众多参与到当中的士兵在此后的三个月内死亡。但是,正是他们这种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才将此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再反回来看看日本的做法,怎能不让人痛心?

作为青年人,还应有“新闻的眼光”,去“近视”时代问题,与时代相贴近。现如今我们处于AI时代,它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疫情期间可以通过网课来学习。但AI“偷”走了时间,似慢性毒药,一点一点侵蚀着我们的意志。人们开始过度沉溺于网络世界,害怕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面对“AI写诗与诗人写诗”这一话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是这样说的:“从技术上讲没有问题,但就是没有感情,没有个性,这样产生的文学不是真正的文学。”冰冷的屏幕终究不能传递体感的温度,虚拟的空间终不抵一次现实的拥抱。因此,面对我们所处的时代,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样才易于把握时代脉搏,创造时代辉煌。

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作为青少年,纵使先前用局限的眼光看时代又何妨?我们正值青春年华,从现在开始学着用“变动”的眼光看待身处其中的时代,做到“远近结合”,如此依旧不晚。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京考一点通)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4高考作文2024高考作文范文以怎样的眼光看待身处的时代

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4-03-05

2023-2024学年全国各省市高三热门联考试题汇总2024-05-15

2024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总2024-05-23

没有更多了

  • 全国甲卷数学试题

  • 2024招生计划

  • 2024北京初三二模

  • 2024高考

  • 2024生物竞赛

  • 强基计划笔试面试真题

  • 高一期末试题答案

  • 高二期末试题答案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