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各地区高三年级陆续组织开学考试,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4届黑龙江高三哈尔滨三中校考开学考试语文作文题目、范文及参考立意等内容,分享给大家学习参考。
更多推荐:2023年8月各地区高三热门联考模考作文题目及范文汇总
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哈尔滨三中校考开学考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夏季运动会上,央视的解说词引发热议。“雏凤清于老凤声”是对青年跳水运动员张家齐和陈芋汐的赞美,“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是对青年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的肯定。网友评论“还是要多读古诗,读古诗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获得了最多点赞。
在“科技为王”、追求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许多古诗词的“渗透”。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请结合学习与生活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范文】
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
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也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更是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写照,就如赞美青年跳水运动员张家齐和陈芋汐的“雏凤清于老凤声”,肯定青年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的“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
从“雨雪霏霏”开始,“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自然喟叹、“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人生豁达、“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绵绵情思……我们吟诵着一篇篇传世佳作,也在诗词中尽览文化的魅力。我们学习的一篇篇古诗文,并不枯燥乏味,反倒在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心灵补课,让我们如沐春风,在古诗文的海洋里畅游,我们的灵魂不断涤荡升华,让我们愈加不畏风雨、无惧挑战。
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唯有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才能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沈从文先生说:“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也必将被历史忘记。”请诸位试想,若我们任由古诗文残留在历史的尘埃里,任由她冷落在岁月的风霜中,若连华夏儿女都不再愿意亲近古诗文,不再愿意深情地抚摸她字里行间的文化脉络,不再愿意虔诚地延续她优秀的民族基因,谁能坚信“佛狸祠下”的悲剧不会再重演,谁能相信“戍卒叫,函谷举”的场景不会再出现?谁又能肯定“后人复哀后人”的时代不会重来?优秀古诗文中的思想在当今世界依旧历久弥新,依旧对各位同学的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三年里,我们学习了不少古诗文,且不说课外涉猎的诗词歌赋,仅这一本本教材中古诗文的熏陶已让我成长不少。踏上岳阳楼,我体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泛舟赤壁,我纵享“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超然;登临滕王阁,我也不再对眼前的美景无语凝噎,而是自然地感叹“秋水共长天一色”。当然,看到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也能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表达期望。
加大古诗词的学习比重,确实有其必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希望同学们能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投入到古诗文的怀抱中去。
【详解】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借助2022年夏季运动会上央视运用古诗词赞美评价在赛场上表现精彩的青年运动员张家齐、陈芋汐、孙颖莎等人的事件,引出网友对于多读古诗的讨论,进一步涉及古诗词的现状、人们对古诗词的看法,并提出问题,“对于成长中的青年人,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调味品?”
这个问题指向古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必需品”意味着不可或缺,“调味品”则可有可无。毫无疑问,古诗词在当今社会中依然不可缺少。现代社会中的人忙于追名逐利,拼命奔波,忘记了停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忘记了等一等灵魂的脚步。古诗文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窗口,更是我泱泱两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见证。现代化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想不断激荡。唯有沉浸在古诗文的“黄金屋”中,才能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自信,让中华之颜如玉般光亮润泽。从这个角度,发言提纲可概括为:在平凡生活中感知诗意之美;继承传统文化,高举复兴大旗。
写作时,首段可以从古诗文对我们的影响写起,然后结合古诗文现如今的阅读状况,分析其深挖它对同学们人格塑造的重要作用,然后引用古诗文,分析其自身的文化魅力,最后指出古诗词的学习比重加大的必要性,号召同学们挟“诗书”以遨游,抱“辞赋”以长终,投入到古诗文的怀抱中去。
【参考立意】
1.腹有诗书气自华。
2.以诗为灯,启明华夏。
3.阅读古诗词,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