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科不仅关乎高考成绩,更关乎志愿填报!然而,从2024年高考起,北京高考选科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高一高二考生和家长到底如何在新变化中选科更具优势?如何在新高考“选科大战”之中抢占高地?北京高在线为大家整理了以下七大选科因素供大家参考~
高一高二选科要考虑哪些因素?2024高考新变化该如何应对?
01 学科基础
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学习亦是如此,因此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学习基础的判断应该结合分数、排名来综合判断。
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
1.分数:分数是权衡学科基础的最直观的数据,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
2.排名:赋分分数取决于名次,因此排名是衡量学科基础的重要依据。高一、高二的排名参考班级或学校排名,高三模拟考试后,参考全市乃至全省的统考排名。层次越高,范围越广,其参考价值越大。
3.知识掌握程度:可以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来看,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02 提升空间
提升空间是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它代表未来可能。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选科后到高考前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判断学科的提升空间主要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潜力:一名学生的学科潜力是很难直观判断的,只能通过对错题题型的统计,进行模糊判断,比如错题集中在选择题还是大题。
2.学科能力:从平时练习和试卷中判断。错题主要因为基础知识点含糊,还是这道题的思考逻辑想不出来、想不明白。补基础易,补思维难。
3.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方法、方式、节奏等,不同的学习习惯应对不同学科,其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
这里需要理智评估,千万不能想当然。比如你对某科目十分感兴趣,但是成绩不是很好,或者说相比于其他科目分数稍低,那么如果将该科目作为选择的科目,最终可能导致其拉低了自己的高考总分,这样就不利于实现自己升学的愿望。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还是不要选择自己的弱势学科。
03 兴趣倾向、爱好特长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让孩子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喜欢上的课、想参加的兴趣小组或社团分类,这样就可以较为清楚地了解其兴趣点和特长了。
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综合评判。建议可以借助霍兰德职业测试,帮助自己更准确地判断自身的兴趣倾向。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最基础的职业测试。
如果学生并不知道自身到底喜欢哪个科目,这时可以从反面考虑,明确自己不喜欢的科目,通过排除的方式也可以缩小选科范围。
04 职业生涯规划
考生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往前可追溯至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这些都可以先落脚于选科组合。
建议在设定职业目标之前,学生应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有机会进行职业体验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认识职业。
建议选科时要靠近孩子自己的理想职业。可以让孩子做一下学业测评,来参考一下孩子的性格和兴趣点适合哪方面专业和职业。
05 就读中学教学资源
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高中学校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学生才能够享受到最佳的教学条件。
反之,选了学校教学资源较差的科目,即使孩子潜力再好,可能也无法全力发出。
06 大学专业招生要求
科目选择的合理可以使专业的选择范围十分广泛,反之则会使自身的专业选择变得很局限。因此考生在选科时,需要先提前对大学专业有一定的了解,知晓大类学科专业对科目的要求。
07 结合社会需求
选考科目也应当考虑个体家人的想法、大学专业的需求及社会工作的需求。要观察、分析社会趋势,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借鉴个体父母的经验和想法,更谨慎地选择。
综上,选科要综合各类因素,进行综合选择,要考虑的因素包含兴趣、专长、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选科人数、对手实力等,孰轻孰重,大家自行衡孰轻孰重,大家自行衡量择选!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京考一点通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