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设计学类(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怎么样?学什么?有哪些课程?就业情况怎么样?跟着北京高考在线一起来看~
北京工商大学设计学类专业
一、设计学类专业包含
•产品设计
• 数字媒体艺术
二、产品设计
专业简介<<<<
产品设计专业前身是建立于1994 年的工业设计专业,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工业设计专业之一,2012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更名为产品设计专业,2012年确立为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确立为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示范专业,2020年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迄今已有29年办学历史,毕业生千余人。
培养目标<<<<
面向未来经济、技术发展需求,以首都“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为导向,培养掌握先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具备设计审美能力、设计洞察能力、设计表达沟通能力以及系统思维,能够整合用户、科技、文化,在智能制造业、移动互联网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能胜任实体产品及互联网产品研发与设计工作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产品设计人才为培养目标,围绕首都“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发展定位,面向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生活方式转变,结合学校强势学科资源,打造以整合创新实践为特色、“互联网+” 产品设计为方向的产品设计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优势,形成以设计审美、设计洞察、产品意识、交互逻辑为四个模块的教学体系。
近年来,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设计竞赛,获得了包括国际设计大赛IF奖、红点奖、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原创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在内的多个国内外重要设计奖项。
师资力量<<<<
产品设计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 11 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教师多有海外留学经历,或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专业教师团队教学、科研经验丰富,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工商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
近年,产品设计专业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3 项,北京市社科项目 2 项,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3项;完成横向设计项目数十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被CSSCI、CSCD 收录。
主干课程<<<<
设计思维与表达、材料体验与模型制作、设计制图与建模、造型基础设计、人机工程学、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语意设计、设计工程学、产品设计(I)、体验与交互设计、产品设计(II)、信息与服务设计、产品设计(III)整合与创新设计、产品系统设计
实践教学<<<<
产品设计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实践中心进行。
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依托多元化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活动。我专业分别与多家企业单位签约成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多位资深业界人士签订了企业导师协议,通过与政府平台、设计企业、生产企业各自发挥专长,完成新时代需求下的学生实习实训环节培养目标。
实践特色具体体现在:1、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专业课中实践教学总学时占40%以上,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积极性。2、从课程实验、设计性实践到综合性实践,从课程内、专门课程、独立实践环节到课外实践,实践教学贯穿全程;3、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设计专题工作坊、设计竞赛、大学生科研、创新创业等活动形式多样。
就业与深造<<<<
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企业或设计公司从事产品设计与研发、交互设计、多媒体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历届毕业生广泛活跃在奔驰、广汽、阿里、小米、锤子、爱国者、360、百度、完美世界等知名企业,取得了骄人业绩。
部分毕业生考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江南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多名毕业生出国到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英国杜伦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美国创意设计学院等学校继续深造。
三、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简介<<<<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办于2005 年,是国内成立较早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之一,2022年获批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本专业重视学生人文、艺术与技术综合素质的培养, 立足首都功能定位,服务北京“文化中心”和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着重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掌握跨界创新思维、拥有较强设计沟通协作能力、理解前沿技术手段、以及具有较强行业实践能力,符合新时代国家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培养能够满足信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重点行业领域所需人才为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扎实的艺术素养与专业技能,能够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各类新兴技术、应用场景与未来趋势,具备综合运用创新设计思维,创意设计方法,以及综合设计实践能力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面向未来的灵活、开放、个性化教育生态体系的构建。
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以“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化消费体验设计”为特色方向 ,依托北京工商大学商科和轻工学科优势,打造新文科视阈下“艺工融合、艺商相契”的面向融合、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新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专业在中国科教网发布的“2020-2021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排名”中位列第5/306。专业拥有北京市一流程课程、北京市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高水平教学成果和资源。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各类专业教学学习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拥有较强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4人, 其中副高级职称6人 中级职称8人。在师资结构方面,专业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专业背景多元化,涵盖数字媒体艺术与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领域人才。本专业非常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一半以上教师拥有海外留学或访学深造经历 ;在学术科研方面,本专业教师主持完成各级科研课题和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项,教师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高水平作品展并获奖;在学科建设方面,本专业“产、学、研” 融合进一步深化,教师与企业之间合作频繁,近五年总计完成横向科研课题近四十项,行业实践水平与社会认同度高。
主干课程<<<<
互动媒体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影视特效技术、动态视觉设计、创意编程、数字游戏设计、数字插画设计、商业短片创作、衍生品开发与推广、文化遗产数字设计、数字产业双创技能、设计思维与创意等。
实践教学<<<<
专业本着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构建了包含基础理论、设计方法、数智技术、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五大模块在内的立体化、多维度、联动性的课程体系。北京市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平台与虚拟仿真实验室等软硬件设备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专业还通过实验课程、行业竞赛、双创教育、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产学研深度融合,力争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就业与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深受业界欢迎。大部分毕业生就职于知名互联网公司、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华为、小米科技、中央电视台、中影集团等,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持续输送了大量创新复合型数字艺术人才。另外,也有多名学生自主创业,成立影视广告公司、游戏公司、独立设计工作室等直接服务于国家创意产业。
近三年毕业生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显著提升,除了继续在本校攻读数字媒体设计MFA艺术硕士外,也有很多毕业生进入如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以及卡耐基梅隆大学、帕森斯设计艺术学院、伦敦艺术学院、日本多摩美术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北京工商大学,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