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高考,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本文整理了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主题是“传统文化”,分享给大家学习参考。
【内容梗概】
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
2022年3月20日,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再曝重大发现,现已出土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全世界为之震惊,并在网上引发刷屏浪潮。有专家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堪比著名的秦兵马俑,将中华文明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
“三星堆上新”掀起网友考古热的背后,除了三星堆遗址文物本身所蕴含的巨大文化价值外,也反映了国民对国家文物发掘、保护、传承的重视,折射当今国民文化自信的提高。
【核心立意】
弘扬传统民俗,保持传统文化的自信与担当。
【适用话题】
文化传承与传播、文化自信与担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关系、乡规民俗、民风、民族特色。
【名言名句】
传古今文化,播东方神韵。
传播古典文化,成就华夏修养。
弘扬传统文化,缔造华夏智慧。
东方文化之源,当代修身之所。
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热门时评】
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淀出文化、闪耀着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的“用典”,正是一个感受历史魅力的窗口。用东汉杨震“四知拒金”说廉洁,引《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讲实干,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谈信仰……信手拈来的精妙典故,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章充满魅力、引人入胜,也让人看到历史中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适用话题:传统文化、弘扬历史)来源 人民日报
五千年文明从来不缺乏精彩故事,只是缺少融入时代语境的表达方式和途径。无论是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全景式直播,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展示馆、线上文创馆,还是此前收获无数“点赞”的《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唐宫夜宴》等节目,都是对表达方式和途径的有益探索,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适用话题: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来源 中国青年网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