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海淀高三二模考试已结束,本文整理了海淀二模语文微写作范文一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202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二模语文微写作范文
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向来不乏“洞见”者,他们对历史、现实或未来看得透彻,看得深远。请推荐一位这样的人物,为其撰写短评,向校刊“洞见·人物”微专栏投稿。要求:对象明确,理由充分。
①毛泽东是一位有洞见的伟大领袖。他对中国当时的局势有着深刻的洞见,知晓农民工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针对中国农村占比大的情况,创造性地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团结了一切能团结的人,带领民众击败日军侵略者。同时,他以《论持久战》的观点,纠正了当时的“必亡论”和“速胜论”,成功地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告诉人们做好长期斗争准备的同时也鼓舞了人心。他对现实与未来有深刻见解,是有洞见之人。
②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伟大的洞见者。对历史,他看到清政府软弱无能卖国求存,看到北洋和国民政府谋求小资产阶级利益共和,洞见只有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才能救中国;对现实,进京“赶考”面对“历史周期律”的拷问,他洞见人民监督政府的力量,充分发扬民主、保障民主,使人民真正成为推动历史的力量;对未来,面对美国对朝鲜的侵略,深刻认识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之重要,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新中国未来发展奠定安稳局面,它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洞见者。
③毛泽东身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无疑是最能洞见历史现实及未来的人之一。他洞见历史,知道腐败的国民党救不了中国,只有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脱离列强的魔爪。他明察现实,知道实力不足以直接与国民党或列强相抗衡,于是采取游击战术暗中壮大。他预见未来,定下“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以必胜的决心逐步击溃国民党,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可以说,正是他对历史现实及未来的洞见,带给了中国新生。
④邓小平可称之为洞见者。面对现实,他提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呼吁实干,消除当时社会中的浮华风气,为中国快速发展打下基础。放眼未来,他大胆推进改革开放,实行包产到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领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公路。他可以洞察社会的不良风气,并加以改正;他能透彻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各自利弊,放眼未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造福后世子孙。邓小平不可不谓洞见者。
⑤我推荐习近平主席。他对历史看得透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因此,他始终主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他对现实看得清晰,在如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下,他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让中华民族走出去,让世界美美与共。他对未来看得深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飞跃,必将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对历史看得透彻。《狂人日记》中“每页写着‘吃人’”的呐喊喊出了古代封建礼教对人精神的毒害。他亦对现实看得透彻,祥林嫂、孔乙己的悲剧揭露了民族麻木冷漠的劣根性。他对未来看得深远,以夏瑜之死,发出革命只有唤醒百姓,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才能胜利的呼号。他的洞见珍贵,而更为宝贵的是他不因清醒的痛苦而重入污浊,反而以笔为矛,以星火之力推起燎原之火。有洞见,亦有作为。
⑦我推荐鲁迅。鲁迅对于历史的遗留与风俗,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吗?”的质疑。他认识到历史与传统所具备的巨大力量,因此自比“历史中间物”来进行不断的反抗与革新。他批判二十四孝图,称礼教“吃人”,都是对历史的本质的透彻认识。同时,鲁迅对于现实也较为悲观,因为他认识到中国人的劣根性仍然深植于当时。同时,他作《阿Q正传》就体现了乡村人对革命战士的不认可、不了解,称帝国主义的奴才为“假洋鬼子”,反映他清醒认识到革命的阻力。
⑧我推荐李大钊先生。在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的存亡关头,李大钊先生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并开创性地认为这一新思想可以作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他在《新青年》中积极撰文,引入马克思主义;在北大建立研究学社,带头学习、宣讲马克思主义,浸润爱国学子之心,培养许多为民族独立奋斗的有识之士;看到无产阶级力量,发表《庶民的胜利》并支持工人生活学习。先生对中华民族从觉醒到崛起的思想影响不可谓不深远,故而推荐。
⑨千年古韵,飞檐叠嶂,洞见古今文化者,梁思成当属典范。他洞见历史,实地考察各省古寺庙古建筑,精心绘制研究,填补中国唐代寺庙的缺口,与承载历史的文物进行心灵的沟通。他洞见现实,开创中国现代建筑学,将收集的千万字资料存续于战火,流传于今人,传承建筑之美,建筑之风韵。他洞见未来,设计北京古城保护计划,反对拆除城墙。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才为他的长远目光感到惊叹与惋惜。他洞见了建筑文化超越时光的意义。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