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各区中学陆续公布了2023年招生政策及招生计划,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招生要点介绍,详情如下:
各中学招生计划:2023年北京中考各学校招生政策及招生计划汇总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2023年中考招生政策及招生计划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前身是由北京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创办的孔德学校,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中国钻探之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刘广志,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伊君,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剧作家吴祖光、音乐家吴祖强、社会活动家陈香梅等许多知名人士都曾在学校就读。学校秉承蔡元培先生“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保持孔德时期“注重美育与实践”的优良传统,以“全人教育”为办学理念。
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采用以下方法,帮助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
提升教师素养——大力完善教师培养提升的机制,打造优秀教师队伍,这是学校提升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建设课程体系——整合完善创新,不断丰富我们学校的全人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对课程有所选、有所爱,形成27中课程的特色,这是关键所在。
抓住课堂阵地——课堂做到提升效率,敢于改革尝试,小组合作、融合课程等,切实落实课堂教学的实践,让学生有所得。这是我们学校提升发展的基础。
加强人文沟通——建立家委会,做好家校协同,不断了解学生的诉求,做到双向奔赴。这是做到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必要条件。
2023年招生计划
今年高一的招生计划6个班,总人数比去年略有增加,一共270人。
办学特色
(一)“全人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促进学校三级课程的整体、协调发展的目标,成立了学校课程中心。由课程中心协调各部门力量,统一规划、部署,将学科课程、德育课程、课外活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学校以全人教育为办学理念,结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完善、丰富校本课程,形成了面向全员的基础课程、培养兴趣的拓展课程和学有所长的个性课程三大层面,每个层面又包含“科学理性”、“价值追求”、“艺术品味”、“独立精神”四核心素养。
百年来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秉承全人教育的理念,通过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我们在各个年级开设了“力行博物,慎思广学”的博物馆系列课程,初中年级“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科技馆”课程,高中年级的“航空航天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课程,结合语文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学校开展了的“红楼游学”课程,在“大观园”、“曹雪芹故居”等地进行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在每年春季组织高一年级全体同学到青岛进行海洋意识教育的游学课程,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开拓视野。
在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大背景下,我们在各个年级开设了语文和英语学科的诵读基础课程。学生大声诵读经典名著,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提升学科素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还开设了大量的体验类拓展课程,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非遗课程(毛猴、扎燕、烙画、泥人、剪纸、草编等),为了让金帆民乐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学生,还在初中各个年级开设了木笛、中阮、打击乐等民族乐器的体验学习课程,实现了“学校有特色,学生有专长”的目标。
(二)“专业成长”的教师发展机制
搭建师徒对、学科指导团、骨干教师的三级培训体系,从压力传导转向目标驱动,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以校内特级教师为核心,建立跨专业的人文学科名师工作室,发挥特级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学校成立上官卫红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由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学科骨干和青年教师组成,工作室以理论学习、专题讲座、课堂实践、外出培训等形式带动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逐渐丰富教育成果,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上官卫红老师也光荣地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成为普通校在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的代表。
(三)特色发展
学校精品特色的科技课程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平台。“我爱飞行”课程的学生们在历年的全国模拟飞行大赛中屡获殊荣,入选北京市初中开放性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全市初中学生开课;“机器人课程”的同学们在全国和北京市机器人大赛中多次取得冠、亚军。学校科技课程培养的优秀学生有获世界海模锦标赛金牌的吴羽珩同学、获得世界海模锦标赛银牌的刘漠同学。
在艺术课程中,“是之戏剧社”也是一个品牌,这个名字就来源于我们的校友于是之先生。是之社从最初创办的学生自主社团到现在的特色社团,18年来不断发展,先后有三千多名同学参加过朗诵、演讲、形体、戏剧创作、课本剧表演、美术设计、影视戏剧赏析与评论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三百多名同学在剧社里排练实践,有三十多名骨干成员考入中戏、上戏、传媒、北电、南广等专业院校的编剧、导演、表演、文艺评论、舞美技术、市场经营等专业,由此走上艺术之路。
在今年热播的《觉醒年代》中,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很多我校“孔德时期”的师长、先生的形象,同时在演员中也有我校毕业生的身影。
(四)多渠道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效
1.小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在班级教学工过程中,因为各自学业基础、学习习惯等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而对课堂的参与度表现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近年从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结合自身的学业基础、性格特点等在组内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组织能力强、爱“张罗”的担任组长,口头表达好语言流畅的代表本组在全班发言,性格内向但思维敏捷的落实文本文案,动手能力强的负责实验操作……组内合作、班内竞争,把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组内不但是同学,更互为学习的资源。在合作、展示与竞争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不断拓宽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学科融合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和招生考试改革的推进,对学生利用已有多学科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愈发重要。同时,有些同学“短板”学科的问题,恰恰制约了优势学科的发展,比如有的同学物理题不会做是因为对文字的理解出现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学科融合教学的尝试。比如初二年级融合课《<中国石拱桥>的理与力》,先由语文老师讲《中国石拱桥》,接下来是物理老师讲《拱形结构》;高中《实用类多文本阅读的过程与方法》,先是语文讲文本阅读,后是以高考生物为例,讲大题干的信息提取。
学科融合课是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又打破了学科的壁垒,促进了学科间相互渗透与交叉,这是科学研究与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型成果的重要途经。这种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加强了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创造性,能够拓宽学科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导师精准帮扶,充分挖掘学习潜能
从这个学年开始,“希望之星”和“600+”已经有了升级版,就是毕业年级“精英培养”计划。结合导师制,对尖子学生、临界生和偏科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培养,精准帮扶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弱点,挖掘孩子们的生长点,促进全面发展。
填报志愿的注意事项
01专业230人:统招,含艺术(民乐)、科技(模型)、体育(女排)三个专业特长生11人
02专业40人:外交部子女班,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先到外交部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由外交部和学校共同报市教育考试院备案,这样才能按02专业被录取。
已经通过特长生测试的同学,一定要将27中填写在第一志愿01专业,才能按照特长生政策被学校录取。
中招录取是按照志愿分数投档,学校录取优先分数,填报本校的考生分高者先录;考生个人以志愿填报次序以此投档,优先志愿录取。也就是说要按照预计录取分数从高到低以此填报,不要填乱次序。另外今年同样是先出分后填志愿,家长和考生现在可以先做了解,不必急于确定志愿。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65288342
微信公众号:“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教育面对面,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