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高中政治:《政治与法治》基础知识汇总,纯干货汇总

2023-03-02 17:51|编辑: 王老师|阅读: 2841

摘要

北京高考在线汇总了政治常考基础知识点,赶快背诵起来了。

本期为大家整理了政治基础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

高中政治:《政治与法治》基础知识汇总,纯干货汇总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两大历史任务

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4.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5.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主要原因

1.中国共产党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党的领导

1.党的领导的地位和意义: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2.领导方式: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等。

3.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总要求: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全面从严治党

(1)意义

①必要性: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②重要性: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3)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有机统一的,其中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

(1)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国家职能: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对外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我国的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

1.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主要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3)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它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等。

二、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

2.职权: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3.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制度优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政党包括执政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2.人民政协

(1)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2)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2.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主要功能、任务:办理本村(社区)村(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2)产生及与村(居)民会议的关系:村(居)民委员会由村(居)民选举产生,向村(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途径: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原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一、法治国家

1.表现: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2.要求: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3.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二、法治政府

1.内涵: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2.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3.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三、法治社会

1.内涵: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2.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3.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科学立法

1.内涵: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

2.原则: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

3.要求: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二、严格执法

1.内涵和主体:严格执法,就是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

2.意义:严格执法,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3.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规范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坚持文明执法。

三、公正司法

1.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2.意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3.要求: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四、全民守法

1.内涵: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要求:

(1)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五、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政治政治知识点高中政治

考试必备,高中政治重要原理及方法论2023-01-28

高中政治怎么学才能拿高分?你需要这样做!2023-02-22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高考

  • 大学录取分数线

  • 北京高考试题答案

  • 高中五大学科竞赛

  • 2025冬令营

  • 港澳高校招生

  • 2025综合评价

  • 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