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高中语文知识点: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也?

2022-10-28 11:21|编辑: 李老师|阅读: 150

摘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其中一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近日,有网友在知乎发文《出大事了,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文中称,其记忆中早年学的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却发现现在的教材中都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一时间,相关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在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里,阅读次数达3.6亿,3.9万人次参与讨论。

在上游新闻创建的投票中,截至10月27日22时许,选择“我记得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达15.8万,占比超八成。

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并没有改,本就是“是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在教材中被要求“熟读并背诵”。这段文字选自《孟子·告子下》,目前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录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早在今年9月7日,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就曾在个人微博中回应这一争论。

温儒敏表示,并没有改,本就是“是人”。课文所选的是中华书局的《孟子译注》。他查过宋代朱熹《四书章句》,也是“是人”。另查十三经注疏(汉代赵岐注),同样是“是人”,并非“斯人”。语文统编教材所选的都是权威版本,不可能随意改动。

10月26日,上游新闻记者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获悉,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北京一中学语文老师:意思无差别,没必要过度纠结

那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斯人”和“是人”,到底哪个更准确呢?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老师于晓冰在接受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而言,是“是人”还是“斯人”,其实并没有什么过度纠结的必要性。

实际上,“是人”和“斯人”都是“这人”“此人”的意思,两者意思基本没有差别。“是”和“斯”都可以作为代词“这”来使用,在各种经典古籍以及中小学的课文中,这类例子比比皆是。

于晓冰老师表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与其纠结于是“是人”还是“斯人”,好好回顾诵读一下这篇课文更有意义。

就在两个月前,有条关于中学语文课文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了一场“回忆杀”。有博主说:“奈何当时学业繁重,只将其作为任务完成,未能体会其中韵味,以后想来全是人生。”

有网友回忆起经典的课文:《氓》、《孔雀东南飞》、《我爱这土地》、《归去来兮辞》……

有网友感慨,毕业若干年后,突然体味到了一句诗一首词中的深意,“少时不知词中意,再读已是词中人。”

一条“当时忙着赶路,没来得及窥探古人风骨”的评论,更是让数万人共鸣。

教材是编者智慧的结晶,休息的时候,让我们不妨重新拿起中学时的语文课本,细细重温一番里面的文章吧!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北京日报,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语文知识点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2025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5-02-07

2023年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合集2023-05-30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高考

  • 大学录取分数线

  • 北京高考试题答案

  • 高中五大学科竞赛

  • 2025冬令营

  • 港澳高校招生

  • 2025综合评价

  • 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