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3北京高考作文素材:扶贫主题人物事迹+精彩时评+写作指导

2022-09-27 14:12|编辑: 李老师|阅读: 299

摘要

实干兴邦,自然就需要扶贫干部在为民一线“回头看”“回头帮”,只为了换取群众满意的那一点甜。

语文作文贵在积累与应用,为了帮助同学们学习更多的作文素材,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近几年较为热门的扶贫主题的一些人物事迹、精彩时评和写作指导,详情如下:

更多素材学习:2023年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合集

37岁“白发书记”,用心用情真扶贫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四川省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驻村第一书记文雪松在推进扶贫事业的过程中,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年仅37岁的他竟一头白发,由此可见扶贫干部的艰辛。他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深入群众,一步一个脚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用劳动为人民创造幸福,用实干为民族铸就伟业,即使青丝变白发,亦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抢眼白发,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

(题目即观点,礼赞之情跃然纸上。)

①“大家都很辛苦,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突出事情。”近日,甘孜州理塘县一位扶贫干部,手捧青稞饼干和青稞糌粑当“带货主播”的照片在网上热传。亲和的笑容,黝黑的皮肤,尽显基层干部形象。让照片热传的原因,竟是这位扶贫干部头上,那抢眼的一头白发。(开篇叙述甘孜州理塘县一位年轻的扶贫干部照片在网上热传并揭示其热传原因:抢眼的一头白发。)

②李白有云“朝如青丝暮成雪”。当血气方刚的我们承担起工作压力和生活重担之后,有惶恐、心焦和失眠,也需要用脚步去丈量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背井离乡的扶贫一线,沉下去从城市到农村的落差,干什么都害怕后劲不足,做什么都畏惧支撑不够,自然会牵动青丝变白发的忧愁。(现实性分析。扶贫干部青丝变白发的原因:害怕后劲不足,畏惧支撑不够。)

③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沉下去,到群众的身边去多听、多看、多想,充分收集第一手资料,在分析、研判以及多次的思想碰撞中,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都只能从基层的锤炼磨砺中积淀而来。

④要在基础牢固中,才能行稳致远。干部的“下”是真抓实干,是苦干、巧干,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示范引领,是志在当好人民群众的“领头雁”,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双手去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必要性分析。对扶贫干部提出要求:深入群众,真抓实干。)

⑤实干兴邦,自然就需要扶贫干部在为民一线“回头看”“回头帮”,而用汗水去走访对标,在“5+2”“白+黑”加班的苦中,在舆论质疑的辣中,在背井离乡的酸中,只为了换取群众满意的那一点甜,扶贫干部即便青丝变白发,也是用真心实意去灌溉的经验,是干出来的印记,更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照应文题,呼吁礼赞:扶贫干部青丝变白发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郭林

【时代警语】

实干兴邦,自然就需要扶贫干部在为民一线“回头看”“回头帮”,而用汗水去走访对标,在“5+2”“白+黑”加班的苦中,在舆论质疑的辣中,在背井离乡的酸中,只为了换取群众满意的那一点甜,扶贫干部即便青丝变白发,也是用真心实意去灌溉的经验,是干出来的印记,更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

【相关时评】

青平:涵养80后白发书记“无我”之境

近日,四川省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驻村第一书记文雪松一张推介青稞饼干的照片吸引了网友的目光——这位1983年出生,年仅37岁的驻村干部竟几乎满头白发。网友们对他的一头白发感到吃惊,更对高原扶贫干部的辛苦表示心疼。

2019年5月,文雪松主动申请到汉戈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村民寻求致富之路。今年初,因受到疫情影响,汉戈村的土特产一度滞销,文雪松急得四处想办法,最后决定“亲自上阵”,面对摄像头当起了“带货主播”。截至今年5月11日,文雪松进行的5场直播,共成功销售产品3800盒。

出名之后的文雪松只希望提高汉戈村旅游知名度,卖好饼干,做好村级旅游,巩固脱贫成效。这位“白发干部”值得我们尊敬,我们要从中汲取榜样力量,发扬奉献精神,努力涵养“无我”之境,担当时代使命。

心中无我,方能成就大我;心中无我,方能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无我”之境是一种胸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将“自我”完全融入国家、社会和人民,摒弃“小我”,成就“大我”。

要有“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忘我”奉献精神。成名在乎无私,故在当而忘我。(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处理好“我”和集体的关系、“我”和他人的关系、 “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涵养为人民而“忘我”乃至“无我”、为人民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做到计利国家、无私忘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全心全意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的行动中。

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无畏舍我”奋进精神。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推进绝非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更不可能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作为党员干部,要有“舍我”的无畏精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以“舍我”的无畏精神,迎击风雨,一往无前。

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愧真我”为民情怀。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终生追求,把权用在人民身上,把情系在人民身上,把利谋在人民身上,将“小我”完全融入“大我”,更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来源:2020年12月16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周塑仁

这位“捐书爷爷”的扶贫故事,有暖到你吗?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脱贫工作是事关民生工程,事关祖国千秋大业和群众奔小康的重大使命。2014年8月29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会议,指出并同意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旨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贫困工作、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从思想意志上先扶贫,引导村民转变脱贫观念。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正是秉承“解决近忧需扶贫,解除远虑还需扶智与扶志”的宗旨,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为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捐书爷爷”,是一本“知识扶贫”的生动书籍

(题目即论点,使用比喻修辞,表达对“捐书爷爷”的高度赞美之情。)

①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被称为“捐书爷爷”的宁波市镇海扶贫明星陈伟高讲述了他半生的扶贫故事。(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自1988年以来,陈伟高将满腔热忱奉献给了扶贫工作。2008年退休后,他也从未停下扶贫的脚步,他开启了长达12年的“书知天下”公益捐书活动。截至2019年年底,共捐书41500册,受益人超过4万人。(10月18日《宁波晚报》)(开篇点题。借用《宁波晚报》道出“捐书爷爷”陈伟高12年的“知识扶贫”事迹,真实感人。)

②从茅草棚到砖瓦房、从下山背水到山上直接取水、从衣不蔽体到服饰亮丽……看着自己精心挑选的照片被整理成一幅幅图文故事,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捐书爷爷”陈伟高欣慰不已。“捐书爷爷”是当之无愧的。他用长达12年的时间,节衣缩食地购买书籍,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学生则带进了贫困地区的家庭。这些书籍里,有励志的故事,也有致富的知识。(节衣缩食,坚持捐书,指出意义:帮助学生,帮助家庭,因为书里有故事,也有知识。)

③有人觉得,扶贫应该是“实打实的金钱投资”。“捐书扶贫”不如“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实在。“捐书爷爷”倒不如把购买书籍的钱款,直接投入到对扶贫的资金投入上。而实际上,“捐书爷爷”才是一本丰富而生动的“扶贫故事”“扶贫书籍”。(面对质疑,引发思考,即要采用何种方式扶贫,进一步肯定“捐书扶贫”的意义,点明主题。)

④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资金扶贫”“项目扶贫”是扶贫,而“书籍扶贫”也是一种扶贫。相较于“资金扶贫”和“项目扶贫”而言,“知识扶贫”有“知识扶贫”的好处。比如,这些书籍可以改变孩子的认知,而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当孩子掌握了知识之后,长大后就能成为创作幸福的力量。而孩子将书籍带回家,将知识带回家也能改变家庭的认知,从而有利于贫困家庭的脱贫。(现实性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扶贫”可以改变孩子,改变家庭的命运,再次肯定“捐书扶贫”的现实意义。)

⑤扶贫需要扶志。这就是一个人的“志气”。一些人之所以不能脱贫,不是只因为没有脱贫资金,没有脱贫项目,而是没有脱贫志气,有的人没有脱贫的勇气,有的人没有脱贫的努力,就是因为少了脱贫的志气,“捐书爷爷”提供的书籍里,有很多励志故事,这些故事能催生前行力量。(具体阐述“捐书扶贫”的意义一:励志故事可以扶“志”,能催生前行力量。)

⑥扶贫需要扶智。这里说的就是创造价值的“智慧”。正所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鱼”确实是美味的,但吃完了也就没有了,而“渔”是一种技能,掌握了这个技能就能有源源不断的“鱼”。“捐书爷爷”捐出的是“智慧”,如此扶贫才有脱贫致富的恒久力量。(具体阐述“捐书扶贫”的意义二:书中智慧可以扶“智”,提供脱贫致富的恒久力量。)

⑦12年的时间里,“捐书爷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颗心,为脱贫攻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书香天下”的方式,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知识扶贫”是一部生动的“扶贫书籍”。(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卒章显志。“扶贫书籍”改变贫困命运,书香天下必将书写精彩的“扶贫故事”。)

【时代警语】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扶贫需要扶志。扶贫需要扶智。12年的时间里,“捐书爷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颗心,为脱贫攻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书香天下”的方式,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知识扶贫”是一部生动的“扶贫书籍”。

小路变坦途,扶贫先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修建成渝铁路、川藏公路到如今公路村村通、高铁四通八达,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都成为享誉世界的建筑奇迹。公路通,百业兴。翻峰越壑的高速路、串寨连户的乡村路,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脱贫攻坚的希望路。各地要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道小路连着幸福生活

(题目即论点,表达美好与希望。)

①贵州的路,可谓千姿百态:晴隆抗战公路,4公里内连拐24道弯;汕昆高速贵州段,凌空跨越马岭河大峡谷;赤水河旅游公路,山地自行车赛道与机动车道并肩……从贵阳到遵义再到毕节,笔者看到了翻峰越壑的高速路、串寨连户的乡村路。在当地人眼中,这些路也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脱贫攻坚的希望路。(开篇点题。以千姿百态的贵州路引出小康生活的幸福路和脱贫攻坚的希望路的话题。)

②车行贵遵高速,山间雨势渐收,雾中峰峦隐约,村居零星散布,约140公里的路程在不知不觉间驶完。大客车司机孙大慰是家在遵义的贵阳人,从23岁开始开客运车,至今已有26年。(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据他介绍,“老路盘山,不堵车也要两三个小时。跑高速,逢山钻洞、遇水过桥,就一个半小时”。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来说,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度,很多人都有着幸福感与日俱增的切身感受。(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意义一: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速度,使人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③阻则穷,通则富,一条路足以穿越贫穷通向富裕。赤水市黎明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民种的漫山遍野的竹子无法运出大山,曾是全市最贫穷的山村之一。“以前一条泥石路,守着金山饿肚皮”。村支书王廷科带着乡亲拉项目、筹资金、定路线,10多年修成26条村组路。如今,楠竹做家具、杂竹造纸张,踏着脚下的路,摸着鼓鼓的腰包,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黎明村山幽谷深、竹海郁郁、飞瀑流泻、云雾悠悠,生态资源丰富,依托赤水大瀑布,生态旅游也开了张。(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意义二:穿越贫穷通向富裕。)

④修路难,敢于攻坚就不难。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和决心,让“青山连绵、山外有山”的生态美景,成为脱贫致富的聚宝盆,成为美好生活的奠基石。贵州虽然山地丘陵占比92.5%,但截至2019年底,省内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并且在“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基础上建成近8万公里的“组组通硬化路”,各式桥梁总数超过1.7万座。曾经交通闭塞,一座大山、一条大河足以隔断致富可能;如今路桥相连,能送各类产品出山,能引英才归巢,也能助产业发展、谋绿色赶超。可以说,贵州善于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奋力攀登,越高山、谋幸福。(脱贫致富措施一:敢于攻坚,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奋力攀登,越高山、谋幸福。)

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彩贵州虽然山水秀美,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欲求金山银山,必须守好绿水青山。贵州发展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生态保护得好不好,能不能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修路而言,本身就是在为绿色发展做示范。遵义一位老交通人感慨说,修好一条路不容易,测定路线翻山越岭,工程实施如履薄冰,要修成通产路、便民路,还得框定环评、水保、占补,平衡好每一条生态红线,修成环保路、绿色路。的确,修路与致富一体,发展与生态融合,用生态公路扮靓生态风景,脱贫致富就能行稳致远。(脱贫致富措施二:守住绿水青山。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到了冲刺时刻、最后关头,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响鼓重锤,甩开膀子干、挥洒汗水拼。“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守好发展和生态的底线,铺好连通生态之美、民生之惠的大道小路,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眼前。(总结全文,勉励号召。)

作者:2020年07月10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程聚新

【时代警语】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到了冲刺时刻、最后关头,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响鼓重锤,甩开膀子干、挥洒汗水拼。“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守好发展和生态的底线,铺好连通生态之美、民生之惠的大道小路,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眼前。

【相关时评】

踏平坎坷成大道

1950年初,人民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1万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和群众汇集起来,手拿铁锤钢钎、身绑绳索在半山腰作业,几乎每公里就有一人倒下。他们用生命和勇敢,凿出了一条从雅安到拉萨的通道。铭刻在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幕,感人至深。

这是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中的一个场景。呈现70年一路走来的历史脉络,反映亿万人民的生活变迁,讲述砥砺奋进的动人故事……近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景展现新中国发展的壮丽征程,这部大型文献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引发热烈反响。观众由衷感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走出一条令世界瞩目的现代化之路。

路,象征着70年的不凡征程。作为通行之路,从修建成渝铁路、川藏公路到如今公路村村通、高铁四通八达,交通巨变映照着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探索之路,无论是剑指苍穹的飞天路,还是承载梦想的奥运路,都标注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奋斗足迹。(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作为发展之路,它融汇着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启示着未来的前进方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迈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的道路,是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出来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之初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再到前进道路上的一次次风险挑战,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顽强拼搏、敢闯敢试,杀出一条条血路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中国道路的每一个创造,无不源自植根于中国大地的鲜活实践。我们在摸索中寻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让一个个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我们的道路,是一条后发赶超的新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中国道路无先例可循、无模式可依,善于借鉴但不照抄照搬、既放眼世界又立足国情的中国,蹚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的道路,是亿万人民通向美好生活的坦途。70年的辉煌成就,标注着中国道路的力量。在这条奋进之路上,中国共产党是坚强的领导核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党带领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激发出前所未有、震烁古今的巨大势能。在70年的征程中,奋斗是最美的表情,奔跑是最“燃”的姿态。在城市,在乡村,在校园,在车间……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为中国道路挥洒汗水、贡献力量。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行进,我们就能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渐行渐近。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壮阔征程、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加深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如《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所唱的那样:踏平那前路崎岖,为梦想和衷共济。坚定意志、矢志奋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我们必将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

来源:2019年09月30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石羚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作文素材2023北京高考

2024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4-03-05

2023年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合集2023-05-30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