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3北京高考素材:人民日报金句+高分范本

2022-09-05 16:57|编辑: 李老师|阅读: 996

摘要

本文整理了一些人民日报金句+高分范本,新一届高考学生们可以在线学习。

高考语文作为重要的科目之一,语文作文素材积累十分必要。为此,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人民日报金句+高分范本,详情如下:

【金句】

1.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2.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百年大党初心如磐,亿万人民使命在肩。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3.诗人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这样写道:“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还能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就能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4.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5.那些非凡的勇气、思辨的精神、激扬的斗志,极尽人们对青春年华的无限想象;那些意志的消磨、生活的妥协、人生的沉沦,也在提醒人们对未老先衰的潜在担忧。

6.信念坚定、信仰如磐、品格高尚、志向远大,精神振奋、气宇轩昂、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活力,充满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

7.把低俗当通俗、把欲望当希望,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刻意迎合猎奇心理的作品,注定会遭遇滑铁卢。

8.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9.天空是飞鸟的荣光,高峰是攀登者的使命。

10.说到底,仪式是情感的唤醒、价值的重申,是为寻常赋值、为生活添彩,仪式感真正落脚点在于感,被仪式裹挟、绑架,无疑会消解掉真正的仪式感。

12.对人类这个有着敏锐感受力的物种来说,对生命的理解,和生命本身一样重要。苦难如同一把锉刀,在疼痛中加速人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13.在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娱乐方式,让专注做同一件事情成为很多人的奢望。指尖点点画画,屏幕放大缩小,一天的时光就在指缝中悄悄溜走。

14.敦,意为大;煌,意为盛。辉煌盛大的敦煌文化,无比生动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5.信念坚定、信仰如磐、品格高尚、志向远大,精神振奋、气宇轩昂、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活力,充满蓬勃朝气、浩然正气、昂扬锐气。

16.李时珍访百川,行千里,见药工、樵夫、渔夫等“每事问”,呕心沥血27年,这才有了巨著《本草纲目》;徐霞客跋涉千山万水,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历时34年,才写出了《徐霞客游记》;屠呦呦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之前,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不下一番苦功夫、笨功夫,不把基础打牢、打扎实,就难以采撷到成功的果实

17.肯下苦功夫、笨功夫,也是一种大智慧。

18.为梦想打拼,为国家和民族奋斗,哪里都是舞台。

19.克服奋斗路上的困难,要有恒久的坚持、踏实的付出,还要有敢闯敢干的勇气、开拓进取的品格、百折不回的意志。奋斗不仅要靠激情支撑,更要靠汗水浇灌。

20.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用道德的阳光互相温暖,让社会浸润在文明的雨露之中。

21.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22.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高分范本】

【范本1】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胼手胝足,开启新时代新征程。一百年,我们从荆棘坎坷中走来;一百年,我们向复兴光辉中走去。青年的我们,生长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中,必将继续汲取营养而茁壮成长。先辈的拼搏,让我们可为;吾辈的奋斗,必将使我们有为。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青年的我们,不啻微芒,以有为,造炬成阳。

①开篇不凡,考生以鲁迅先生的话来引出“可为与有为”的主题,紧扣材料,并快速点题,语言铿锵有力,彰显了良好的写作意识和不俗的语言驾驭能力。

犹记得,革命年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共产党人,聚集时代力量让中国充满生机。革命年代的革命文化以其坚韧、刚毅、无私的内核充实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一语唤起了多少心怀家国的青年的热血;“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一词鼓舞了多少保家卫国的战士的志气……

犹记得,创业年代,一心为国甘守清贫的国家卫士,凝聚情怀与智慧为祖国打造钢铁铠甲。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总是被这个国家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他们中不仅有保家卫国的战士,还有潜心钻研的科学家。“我愿化作一朵浪花,奔腾加入中国滚滚向前的洪流之中”,黄大年在人党志愿书中留下铮铮誓言;“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于敏在七言律诗中表达出拳拳之心……②

②回顾在革命年代、创业年代里,周恩来、毛泽东、黄大年、于敏等人的付出,用例典型,且都是先引用他们的名言,再简述事迹,不仅充实了文章的内容,还彰显了考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

转眼间,新时代新征程已经到来,当年意气风发的前辈们,已经将“可为”的天地为我们打造,青年的我们,到了接过“有为”接力棒的时候了。

青年有为,于奋斗中夯实基础,在创新中崭露头角,二者结合绘就时代蓝图。北斗团队经年累月、稳扎稳打,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嫦娥团队夜以继日、团结协作,嫦娥五号携月壤返回;奋斗者号团队攻坚克难、独立自主,奋斗者号在全球海洋最深处成功坐底。

青年有为,于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奉献社会以成就自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时代的青年正以行动践行。抗疫行动中的平凡众人,或逆人群而行,或遵守法规,都为中国创造世界奇迹做出了贡献;抗洪抢险中的年轻战士,或驾冲锋舟冲刺,或涉激流前行,保卫着人民的安全;戍守边疆的青年战士,或深入敌营,或以身御敌,誓以生命捍卫祖国的每一寸疆土……

愿我们的青年趁“可为”时代,凭“有为”志气,遇见旷野必添新绿,遇见沙漠开掘井泉。青年是有力量的青年,国家是有生力的国家,时代是有潜力的时代,青年、国家、时代构成坚不可摧的铁三角。让我们不啻青春微芒,造炬成阳-趁时代可为,做有为青年,让华夏之光永远绽放。

③文章结尾整散结合、收束有力,彰显了“豹尾”的特点。特别是以铁三角来阐述青年、国家、时代三者的关系,不仅贴切,而且形象生动,也让结尾处主旨的升华有了依托。

【阅卷组推荐】

文章从“革命年代”到“创业年代”再到“新时代”,按时间顺序紧扣中心进行论证,最后阐述了“可为”与“有为”的关系,可谓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说理透彻,很好地体现了考生的思辨意识。此外,文章语言流畅,多用整句,句式灵活,多处恰当引用,文句有意蕴,展现了考生的才情。

【范本2】入可为佳境,臻有为化境①

①标题不仅对仗,且富于思辨,很好地阐释了“可为”与“有为”二者的关系。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转眼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历程。百年艰难,百年辉煌,同时间赛跑,和历史奋进。不管身处何种时代,我们都应为时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或在无为之境,奋力做好可为之事,或处可为之势,继续勇攀高峰······无论如何,我们都应有敢于作为的韧劲和闯劲,用“有为”成就更多的“可为”!②

②开篇简明扼要,措辞准确生动,在回溯历史中巧妙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回首过往,先辈们知其不可为而有为。

先哲孔子在两千年前就已道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良训,这是成才立志的关键,更是中国人薪火相传的品格。回首百年前,纷飞的战火让国家满目疮痍,军阀的割据让家园民生凋敝,黑暗的时代让先驱迷惘彷徨。种种衰亡、失落接踵而至,时代似乎关闭了青年奋发有为的通道。渡尽劫波,中国青年却用有为筑起保家卫国的铜墙铁壁;中流击水,每一颗有为坚定的心,为时代标记刻度。李大钊、陈独秀站在时代前列,用《新青年》唤醒沉睡的大多数;蔡元培三顾茅庐,决心大胆重振民族教育;鲁迅写作《狂人日记》向封建礼教大胆开炮···不可为的条件下,先贤们“知其不可而为之”,苦苦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将家国情怀埋于胸中,用奋斗铸就当下可为之大局!③

③回顾历史,找到“可为”的对立概念“不可为”来加以论述,体现思辨的深刻性和独特性。

立足当下,时代可为,我们更当有为。

走过荆棘,我们迎来新生。一组组亮眼数字,代表新辉煌;一项项重大改革,激发新动能;一个个精彩瞬间,擦亮新名片。当下的家国为我们成长成才提供了“大有可为”的条件,我们更应激荡起“后浪”奔腾的澎湃动力。事实证明,当历史的挑战落在我们肩上时,我们仍然能用“有为”战胜虚无,用奋斗接过使命。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守卫边疆的前线士兵,奋力工作的科研人才····各行各业都能见到“90后”“00后”有为的背影,他们顶了上去,扛了下来,让人看到了中国有为且可为的无限活力。可是,面对挑战与压力,部分青年却用“躺平”来进行消极抵抗,“躺平”虽易,但我们并不需要此种“无为”之逃避与妥协,相反,勇立潮头、不畏艰难才应是当代青年之生命底色!

④此段妙在能进行对比论证,既能结合时代,论证当代青年如何“有为”,也能针砭时弊,结合“躺平”等社会现象,强调青年应当“有为”。

展望未来,青年有为,时代方能可为。

走过百年,无为之境的突破,有为、可为之境的奋斗与作为让我们告别困境,创造奇迹。百年交汇点,唯有我们继续有为、持续奋进,方能为后辈开创可为的条件。从走过的百年历程看,我们的伟大事业都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有鉴于此,你我又怎能甘愿“躺平”,蜷缩于“无为”之境,而断来人“可为”之途呢?奋斗的漫漫征程,愿我们能携手入可为佳境,用拼搏、奋斗的身影,汇聚成祖国前行的强大力量!

【阅卷组推荐】

文章紧扣主题,将“有为”与“可为”的关系辨析得非常具体深刻。在内容上,文章纵横捭阖,语言汪洋恣肆,巧妙选取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并用简洁、精妙的语言表达出来。总之,本文从结构、内容、语言等维度考量,都较为出色,是阅卷场上难得的高分佳作。

【范本3】借得失之过程品人生

有人视得失为终点,于是念念不忘,陷入柏拉图“洞穴”理论中计较一锱一铢的泥淖;也有人将其视为起点,如顾城《白桦》有言,“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依我刍荛之见,我们更好的姿态应为将得失视为过程,在得失之间体会生命的盛大与丰饶。

(开篇概引材料并扼要分析,直接亮明观点。揭示“视得失为终点与起点”的弊,明晰“借得失之过程品人生”核心观点。——1考场作文开篇的标配。)

将得失等闲视为生命瓜熟蒂落的过程,会以一种超越得失的非功利心态正视得失,将分寸之间的物悲与物喜划入生命的宏大格局中。

人们为何会关注得失?第一,人天性中的那秤天平总不能趋于平衡,喜于所得,怅于所失,乃人之常情;第二,当今社会环境下,事物与意义在利益的坐标下被精细划分,周围人的虚荣与攀比,时代关于成功的定义都促使我们关注个体朝夕之间的得失。关注得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我们积极作为,寻求各方对自我价值的确认。然而若目光短浅,将其视为终点就会沦为熊培云笔下“物质的所有物”。所有对名利、关系得失的看重会成为人的枷锁。

(我们在写论述文时,经常为论述不深入,平面划水所苦。追问——乃论述深入必备利器,“人们为何会关注得失?”一发问,原因分析便有了着落。究其原因,不外乎“内”与“外”、主观与客观、个体与群体、当下与未来等方方面面的缘由。——2如何深入辩证分析。)

故而,以“三大境界”定义之,将得失视为终点,汲汲营营是短期功利主义;将得失视为起点,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思维,是为长期功利主义;而将得失视为过程,在人生逆旅之中追古抚今,品味生命,就达到了更高境界:内在的价值的非功利主义。

(由原因分析,自然而然过渡到意义分析,揭示结果,指出危害,从而“立”出准确观点。)

正如人生非结果,而是过程一样,我们也在得失的过程中抵达“河的第三条岸”。从中国古代特有的“贬谪文化”谈起,失意的文人,失去了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与社会地位,他们最初企图用手中瘦笔抵抗裸露而贫穷的现实,却最终得到了对于自我与文人的结构与重塑。在生命得失的过程中,黄州的苏东坡,柳州的柳宗元,杭州的张岱却以得失为舟,自渡渡人,完成了生命的臻至,同时也使中国文脉浩荡绵延。得失也不过是生命形式的载体,以大情怀视之,在这过程中我们能够收获阅历、认知与风骨,风度,这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

(得失乃为人生之过程,而事例论证确实需要在考场上快速检索到好素材,该考生得益于平时的思考积累,方能灵感突至,从贬谪文化谈起,失意文人到中国文脉,到生命形式,浅出深入论述。——3平时积累素材有思考有归类。)

如是我言,无论是从个人安身立命或是从社会前进,家国大局的层面来看,将得失视为过程而一路播撒,一路收获,较之视为起点或终点,都更有利于个体奋进、时代前行。淡然将得失视为过程,犹如从北岛所批判的“羽毛之轻”进升为“飞鸟之轻”。

(过渡巧妙,转入现实意义分析。)

若能以得失为过程,能以内在价值的非功利主义为支撑,便能不惧风雨,不论得失,便能久久为功,行远自迩。青春之我视得失为过程,便不矜喜于个体的悲欢;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感与使命感;青春之家庭视得失为过程,便能成为培育健全人格的社会单元;青春之社会视得失为过程,便能使溢美之辞与批评之声各有所应,角落中蜷伏的弱势群体得到关怀;青春之国家视得失为过程,便能以厚德行健来应对当今时代所赋予我们的挑战、责任与担当,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如是,纵风雨飘摇,“黑天鹅”频出,处于共同体上的我们又何惧此得彼失?终能成就李大钊当日所期盼的“青春之宇宙”。

(现实分析,如何接地气,又不流于空泛口号。从“青春之我”到“青春之家庭”,到“青春之社会”,再到“青春之国家”,清晰明了,即便再到“青春之地球村”。或“青春之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无妨,有小到大,层次森严。——4接地气的现实意义分析)

在得失的过程中,品味生命与人生。

总评:这篇是考场的高分作文。亮点主要在于观点的精准与论述的透彻。具体言之,说理深入不流表面,事例恰当且新颖,结合现实分析到位不空洞。又,考场作文时时点题——标题、主题、材料主旨。且书写卷面一等漂亮,堪为字帖。阅卷老师总希望高分作文的行文思路、论述方法、推进过程等诸多方面能够为广大学生借鉴学习,在挑选时,会稍偏重于可借鉴可模仿的可能性。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3北京高考人民日报金句人民日报高分范本

2024年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4-03-05

2023年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合集2023-05-30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