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人民日报4月微时评汇总

2022-05-05 16:27|编辑: 李老师|阅读: 881

摘要

前段时间,刘畊宏的健身直播火了,直接带动几千万人在线运动,一个如此火爆的行为背后蕴含了哪些内容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人民日报4月微时评汇总,分享给同学们学习参考。详情如下:

1、跟着刘畊宏减脂增肌?光看是不够的……

夏小正2022-04-26

“摆起臂、腿抬高,腰间赘肉咔咔掉”“跟着刘畊宏老师来打卡,一起瘦瘦瘦”……这段时间,刘畊宏的健身直播火了。直播中,他与妻子一身运动短装,跳起“毽子舞”。魔性的声音,配上好友周杰伦的BGM,目前在某视频平台上已吸引了超过4700万粉丝,网络上也涌现众多“刘畊宏女孩”和“刘畊宏男孩”,加入到居家健身的行列中来。

有网友说,刘畊宏火了,第一批“刘畊宏女孩”已经练伤了,有人下楼双腿不受控制,有的撞到了茶几。运动专家表示:如果没有任何运动基础,线上参与健身操还是要谨慎。事实上,对云健身这一形式的质疑一直存在。2020年初,游戏“健身环大冒险”走红,一些健身类APP下载量不断攀升,线上健身受到追捧的同时,也存在无法保证健身效果、互动氛围不够、有运动损伤风险等问题。

近年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云健身”走入更多人的生活。有些居民被迫宅家,之前在健身房撸铁、动感单车、跑步机上锻炼,一度变成“葛优躺”、刷手机。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保持健康状态,随时随地运动的新方式亟待开拓。与此同时,疫情也冲击了健身行业,不少从业人员发力线上平台,纷纷做起直播。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利,以居家运动为主要形式的云健身成为不少人的运动选择。

家里毕竟受到场地和器械的限制,无法开展各种复杂的运动项目。而云健身的强项,恰恰在于帮助人们舒缓情绪、愉悦身心。有粉丝表示,在家无聊的时候,跟刘畊宏一起锻炼很开心,全程跟下来很爆汗,心情也会变好。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一些健身场所限流歇业,部分人群外出受限,人们难免形成负面情绪。跟着直播跳操,有助于以汗水释放焦虑,保持肌体健康。跳出健身就是器械训练、增肌减脂的局限,才能更多关注云健身的快乐本身。

云健身不能提供健身房社交,但同样可以“拉满”健身氛围。在刘畊宏的直播间,轻松的氛围、“有梗”的主播、易学的动作、熟悉的音乐一样不少;同时跟上百万人一起跳操同样气氛火热;直播过后给粉丝“批作业”的环节欢乐多多。网友直言:“只有这种氛围能拯救懒癌晚期的我!”此外,虽然没有线下健身房中小伙伴的互相督促,但线上“打卡”等环节设计也让云健身充满仪式感,一家人在电视前认真伸胳膊抬腿做操也能幸福感十足。

当然,云健身和所有运动一样面临风险,专业指导必不可少,而避免受伤的大前提是遵循科学运动方法。如果说健身房里的教练以专业指导确保运动安全,那么云健身则要求相关平台、主播在吸引粉丝的同时多一些风险提示和细致讲解,参与者多一些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充分的拉伸、热身,从易到难的动作安排,针对不同群体设计的动作,有助于让更多人根据自身条件参与到运动中来,在安全的前提下体验运动的快乐,进而由浅入深、持之以恒地参加锻炼。

云健身并不只是疫情之下的一种权宜之计。毕竟,无论何时,去健身房的始终不会是大多数。那些没有整块时间外出健身的上班族,在家活动活动胳膊腿的老年人,都是云健身的潜在参与群体。多年前,央视一档《健美五分钟》的节目,将健美操推广到了千家万户。如今,乘着短视频的东风,更多相对简单、易于操作的运动方式得以普及。只要有对健康的追求,有对生活的热爱,这种随时开展的运动方式就会有市场。哪怕算不上专业,可那又怎样,健身留下的每一滴汗都算数。

云健身并不完美,但它以碎片化和轻量化的特点让更多人走进了健身大门,对推广全民健身来说有着独特意义。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我们期待更多人行动起来,加入健身的行列;也期待更多健身推广者带来更丰富的运动课程、传递更多科学健身方法、倡导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正是:

打开手机直播间,随时随地把身健。

劝君莫要肆意练,量力而行是关键。

2、“刷屏”时代,该怎样“读书”?

李忱阳2022-04-22

日渐长,绿正好,春来正逢读书时。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伴随着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社交媒体的好书评选、电商平台的促销推送,提醒着步履匆匆的人们勿忘在大好春光与阅读相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古人的这句诗,恰到好处地道出与书为伴的阅读之乐。如今,新媒介、新场景、新形式改变了阅读的习惯、拓宽了阅读的内涵,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怎样保持?“书香”又该如何继续传递?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阅读,有手不释卷者独爱纸本墨香,沉醉于书展、书店、书本的魅力;也有视听兼备者更喜声画共赏,享受着听书、快读、刷屏的自在。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均纸质书阅读量有所减少,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与人均数字阅读量均有明显上升。2020年,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白纸黑字进入方寸屏幕,章节句段搭配背景音乐,起承转合变身简短解说,诗文意象融合视听效果……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以“听众”“观众”的角色来“读书”。

然而,“刷屏”式阅读,在让阅读习惯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思维简单化、理解庸俗化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屡屡引发争论与担忧。

“刷屏”时代,“读书”何为?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入手。一方面,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阅读体验上,“听书”“快读”等方便快捷的选择,让随时随地随心获取知识成为可能;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的“尽观天下事”。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不仅打通了书本与书本之间的障壁,更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知识的触类旁通、规律的举一反三,藉由“跳转来源”“相关推荐”等方式,由点及面、串珠成链,为读者带来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探索遨游”。

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阅读习惯的区别,不应与精神文化世界的丰富或贫瘠相关联。求知的方式各异,但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化零为整、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意味深长,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而以此为基础,阅读行为本身的另一种魅力也更加凸显: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这种魅力,正是走马观花的快餐式阅读、蜂拥而至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

林语堂曾这样解释“读书”:“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且读书须“处处有我的真知灼见,得一分见解,是一分学问,除一种俗见,算一分进步”。由此看来,无论是以纸墨书香还是视听体验来满足读者的阅读“兴味”,形式不拘,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升华。正因如此,我们不必纠结于阅读形态上“有形之书”与“无形之书”的区别,更应专注于阅读深度上从“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的锤炼。让阅读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更加深入地推进全民阅读,更为广泛地建设“书香中国”,这正是一年一度的“读书日”所应点亮的人文之光,所应树立的精神气象。

这正是:

熟读精思,好学求知。

沉潜体悟,莫拘形式。

3、重磅合集!人民日报论北京冬奥精神

人民日报报评论部2022-04-20

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人民日报评论版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道,认真学习理解把握北京冬奥精神的核心内涵与重要意义,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的勇气奋进新征程,一起向未来。

冬奥盛会激扬中华民族精气神

时间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定格为永恒。以传统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起笔,以天干地支十二时辰收尾;从“一朵雪花”“微火火炬”,到“折柳相送”“光影留声”;从大山里的孩子用稚嫩童声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到视障歌手全新演绎经典歌曲《你鼓舞了我》……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惊艳世界,经典时刻令人难忘。当冬奥盛会载入史册,前无古人的“双奥之城”,见证着一个民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昂扬精气神。

4月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内气氛庄重热烈、暖意融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巨大成绩,全面回顾了7年筹办备赛的不平凡历程,深入总结了筹备举办的宝贵经验,深刻阐述了北京冬奥精神,对运用好冬奥遗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犹记2015年,当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奥运会“交给了放心的人”。7年后,当“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新格言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彼此呼应、相互激荡,中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困难挑战,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全面兑现了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冬奥赛事精彩纷呈,爱国情怀充分彰显,“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冬奥遗产成果丰硕,实现成功办奥和区域发展双丰收,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团结合作走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巴赫由衷赞叹:“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回顾7年来的不平凡历程,我们不仅在奋斗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在奋斗中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冬奥7年艰辛奋斗,照见精神的力量。面对涵盖57个业务领域、分解为3000多项任务的工作总清单,两地三赛区倒排工期、只争朝夕;坚持疫情防控和冬奥筹办“两手抓”,工作不断、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志愿者精神饱满、服务暖心,与各国运动员建立了深厚友谊,外国运动员在回国时恋恋不舍地说:“我会在飞机上哭的,我要哽咽了,爱你们。”……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是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推进的,全部参与者坚持“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牢记党和人民嘱托,敢打敢拼、超越自我,创造了我国参加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党和人民赢得了荣誉。

一路拼搏与跋涉,刻印使命和担当。广大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参与者们共同创造的北京冬奥精神,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品格,写照了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激扬起亿万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不断向前的精气神。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今天,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深知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深知没有一个国家、民族的现代化是顺顺当当实现的;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们深知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前进道路上,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胸怀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增强为国争光的志气和勇气;自信开放,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迎难而上,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追求卓越,以勤学长知识、以苦练精技术、以创新求突破;共创未来,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精神的火焰,永远向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北京冬奥精神熠熠生辉、照亮奋进之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满怀豪情一起向未来,我们必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新奇迹、创造新辉煌。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 1
  • 2
前往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高考作文素材北京高考知识点人民日报微时评

2022年北京高考作文热点素材汇总2022-05-09

2022年人民日报精彩时评汇总2022-12-07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