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思考与建议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旨在为青年学生搭建彰显其独有的青春气象与思维特征的言语实践平台,催生积极、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11]写作实践活动正是主体不断确证自我存在的重要方式,推动主体思考“人以何种方式在言说的世界中存在”这一问题。
3.1 创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理念
3.1.1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范式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考试评价理论体系中国化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深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考试领域的特色化研究,不但弘扬了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考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而且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道路自信[12]。面向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应进一步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入地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美好社会及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等维度创设写作任务,持续地将与这3方面相关的伟大实践、突出进展与模范人物等相关素材引入高考语文作文试题,更加凸显作文试题在价值引领方面的功能。
中学生在建构相对完善的论证体系、创造性地搭建叙事空间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并最终熟练运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范式。事实上,各类不同的思维范式在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上存在差异。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者及各个层面的价值阐发者要自觉地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养分,丰富作文命题的理论内涵。一线教师在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教学转化时,要始终将培养理性思考、乐于表达的中国公民作为根本目标,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审慎鉴别立论依据及隐含条件,而非不加理解地随意引用材料或不加鉴别地内化思维模式。如此,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能不断地从刻板照搬普泛意义上的“公共话语”向基于个体生活体认、知识储备与辩证思考的“个性表达”转变。
3.1.2 拓展融入文化基因的多元样态
本国、本民族文化集中反映国民心理结构与价值偏好,同时也见证着文明的演进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一定的延展性,涵盖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如何而来以及到哪里去的重大问题。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在文化融入的内容选择与呈现形态上应趋于更为多元、融合的状态:在文化载体选择时,要兼顾材料的典范性与时代性,力求贴近当代学生的审美趣味与精神需要,创新融入文化基因的方式方法;从呈现形态而言,生产资料、纪念场馆等物质实体的照片、漫画、文字简介、歌词、乐谱、电影场景等精神文化作品都可作为试题的材料选择。
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青年学生只有感受到本国、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才会主动探索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导向。正因为不同的文化呈现方式对应着不同的传播效能,我们更要在尊重作文试题内在逻辑的前提下,尝试探索呈现中国元素、开发文化资源的更多可能。近些年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很好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这也是对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自身功能的一大突破。同时,立足全球化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应融入新颖的跨文化交流情境与任务,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民族间、国家间的跨文化问题,分析不同的价值体系,并与他人有效而互相尊重地开展互动。随着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加深,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可以尝试创设更为复杂的文化情境与更为真实的写作任务。
3.2 创新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形态
研制全新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形态,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我国作文命题的优秀经验,并结合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转化;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作文测评的先进理念,开展本土化实践。
当前,国际上一些国家也在通过优化作文测评理念、创新试题形态等途径丰富作文测评的教育价值。以美国SAT考试为例,自2016年开始采用全新的“分析性作文”试题,要求考生在50分钟内阅读650~750字的源文本(source text),并据此撰写分析性文章。该题型对应真实学术研究情境中需要的文献阅读、观点提炼、辩证思考、客观表达等能力,由单一写作能力考查拓展到对阅读、分析、写作3项能力的评价[13],对选拔适应大学学习环境的学生意义重大。此外,PISA2021在创造性思维测评中也设置了写作模块,样题通过掷骰子的游戏情境导入,要求考生根据随机排列的骰子所对应的图片内容串联或续写故事。该题型涉及多样性创新、创造性创意,以及评价与改进创意等方面的能力[14]。这类作文题要求考生建立无关联对象之间的内在叙事逻辑,为我国在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中有效测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范例。SAT的分析性作文试题与PISA2021的创意作文试题反映了设计者依据当代社会对写作实践活动的价值诠释,在命题理念与试题形态层面进行的创新,为优化我国作文命题理念、创新题型带来全新思考。
创新高考语文作文试题需要主动前瞻社会的前进方向,将信息化背景下的跨媒介写作、集体写作从教学环节逐步纳入作文测评环节。就语言的交际属性这一本质特征而言,高考语文作文试题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学术研究与工作的真实需要,达到释放写作主体表达欲的根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