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价值导向与试题形态

2022-04-13 16:27|编辑: 李老师|阅读: 713

摘要

本文整理了关于2022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价值导向与试题形态创新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2.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形态的显著变化

2.1 呈现真实的交际语境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5]4。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建构真实的交际语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复杂性、创造性的表达。交际语境写作将写作当作“与外在社会语境之间,个体与外在真实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及社会文化世界之间,一切的意义建构和交流的写作”[8]。

交际语境型作文题分为明确提出型与材料暗示型两大类[9]。明确提出型作文题显豁地标识驱动写作的交际语境要素,如:2020年全国Ⅰ卷、Ⅲ卷中的情境范围限制在“学校”这一物理空间内,呈现对考生在校园范围内的学习方式、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关注;2020年全国Ⅱ卷、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都涉及活动参与人员与受众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情境,指引考生融入当代社会,从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角度表达自己的见解。材料暗示型作文题在话题材料与写作任务中有选择地嵌入交际语境要素,如2019年北京卷要求学生撰写信件、演讲稿和发言稿,向学弟、学妹介绍自己的感悟,这些均建立在明确的写作主体角色定位、言语实践主题的具体要求下,也对写作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上述作文题既遵循以情境为考查载体的原则,也反映了语文教育研究界对实践视域下中学生写作行为现实投射的重视。

2.2 试题的内部架构优化

一道完整的作文题一般由提示性材料、写作指令、具体要求3部分组成。这3部分可以灵活调整,实现作文命题的开放与限制之间的平衡,如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可以较好地解决材料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10]。近些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在优化试题内部架构上有以下3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提示性材料的句间结构清晰,材料围绕核心议题中关键概念的外延进行适当拓展。以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题为例,提示性材料直接给出古人关于“理想追求的比喻”的核心议题,进而引入古代典籍中扬雄的“射箭喻”,最后附上现代汉语的通俗释义,清晰明了的语段结构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考生的阅读障碍,也降低了因直觉思维干扰而造成的审题失误。此外,外拓型的提示性材料能更为有效地促发学生的表达欲,如采用省略号可鼓励考生进行思想探险,围绕核心议题拓展思维空间。

其次,写作指令用词准确,巧用问句。具体表现为:1)通过写作指令抛出问题域,驱动写作任务,明晰考生展开写作实践活动的边界。写作指令或明确给出核心议题,如表述为以“××”为主题,或指引考生紧扣提示性材料,如表述为“请结合材料、整体把握材料内容和寓意”等。2)采用疑问句式,激活写作主体独立思考的潜能。指令部分以动态对话的方式向写作主体直接发问,同时为考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如“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3)聚焦写作者的主体性身份,从角色定位引导考生思考自身与时代的密切联系,做一个关注现实的思考者。如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对“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的启示、2021年新高考Ⅱ卷作文要求根据漫画写出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最后,具体要求部分在“两自一不限”(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基础上,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写作支架。近5年的高考语文北京卷在记叙文写作具体要求部分进行了积极探索(见表2),其中2020年、2021年的作文题目中均提出“有细节描写”的要求。这一要求有意识地矫正考生为获取高分编造虚假故事的写作状态,同时考查学生在描写具体场景时运用写作程序性知识的能力。

  • 1
  • 2
  • 3
前往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2北京高考高考作文命题

2021-2020年全国高考试题及答案汇总2021-11-10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