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北京市2025年就近入学比例持续超99%!

2021-10-08 16:28|编辑: 王老师|阅读: 97

摘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日前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比例要持续在99%以上,详情如下: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日前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北京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比例要持续在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超过70%。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规划重点内容,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 达标优良率超70%

据悉,“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累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3万个,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通过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和规范入学办法,小学、初中的就近入学比例均达到99%以上,有效破解择校难题,中招选择机会更为丰富,高招录取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面构建首都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更具影响力的教育现代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首都气派、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其中,适龄儿童入园率保持在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达到85%。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超过96%。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优良率超过70%。

规划还提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深化,教育供给更加充分多样。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学习。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明显减轻。

本市将多渠道增加中小学学位供给加快中小学学校建设。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 150 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 16 万个左右。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对有条件的校舍进行改扩建。支持学校整合校内空间资源,通过各类教室复合利用,增加学位数量。在保障教学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班级容量。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校外教育等资源,积极用于补充中小学学位缺口。加大出租出借校舍的回收力度。统筹使用各类教育设施,加强学区内、教育集团 ( 集群、联盟 ) 内、一贯制学校内和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学位资源利用效率。积极面向校外拓展办学资源,充分利用城市疏解腾退空间资源,优先用于补充义务教育学位缺口。

义务阶段每名学生 具备1项艺术爱好

规划还提出要全面加强学校体育和学生健康教育。全面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将体育与健康纳入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统筹谋划,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围绕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持续建设 200 所中小学冰雪特色学校,引导百万学生参与冰雪运动。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监测和干预,坚决遏制 “小眼镜” 问题。

本市各学校将着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丰富美育资源。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音乐、美术、舞蹈、戏曲、戏剧和书法等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具备 1 项艺术爱好。建立艺术素养评价体系,将艺术素质测评结果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美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同时,充分利用高水平艺术院团支持学校美育发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经典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学校美育,持续开展京剧等民族艺术进校园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总结美育经验,凝练美育理念,构建美育模式,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本市将建设 100个骨干特色专业

规划中强调,本市将深化高水平技能型大学建设。贯彻城教融合发展理念,面向高精尖产业结构、城市运行与发展、高品质民生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重点加强养老、护理、学前教育、托育、家政服务、健康管理、轨道交通、城市运行、非遗传承等专业人才培养。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重点建设 12 所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 100 个左右骨干特色专业,探索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对接、体现北京特色和水平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各学校将优化职普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加强普通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和动手实践,稳步推进职业教育综合高中班教学。重点建设 100 个左右校企共建的 “工程师学院” 和 “大师工作室”。推进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学徒制模式改革,探索现代学徒制与 1+X 证书制度融合的培养模式。深化 “双师型” 教师队伍改革,加强企业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普遍成为“双师型” 教师。

城市副中心 将建14所优质校

“十四五”期间,本市将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疏整促”工作,严格控制市属高校和中职学校招生规模,以建设良乡、沙河大学城为重点促进部分中央高校向外转移,聚焦推进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城市学院等5所市属高校向外疏解,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14所优质学校,北京学校、黄城根小学分校等已开始招生。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通过 “市建共管” 或 “市建区办” 方式,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建设,建成后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 5 万个左右。

同时,积极参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4所援助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3所“交钥匙”学校建设进展顺利。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不断深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水平显著提高。统筹新老校区资源,结合区域规划和功能,有序推动已疏解高校老校区腾退空间的合理利用。推进沙河、良乡高教园区向大学城转化,建设结构合理、要素齐全、职住平衡、充满活力的科教融合新城。加快建设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和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研究推进相关高校到郊区落地,努力推进实现“区区有高校”的目标。

本市还将充分发挥首都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紧密结合对口支援地区实际需求,细化完善教育帮扶机制,提升教育帮扶精准度和实效性。办好内地民族班,落实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发挥好开放大学在线教育帮扶作用。强化与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共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平台和项目合作,共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模式和经验。

高校将分类建设 一流大学和学科

本市高校将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立完善的分类管理、分类支持、分类发展的引导机制,支持高校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合理定位、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支持一流大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一流人才方阵。引导一流大学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动服务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深入推进“双一流”大学与其他在京高校学科合作共建,深化校际平台合作,加强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学术水平,深入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构建市属高校与中央高校学科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新模式。

同时,聚焦国家、北京和特定领域的核心需求设置专业,突出重点领域、促进学科交叉,大力开展前沿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面向国家发展和首都急需,集中力量发展最具优势和前景的学科专业,深入推进行业产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培养品学兼优、能力突出、社会需要的行业建设优秀人才。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

本市还将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发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主要依托的智能教学系统,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实时监测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与状态,刻画知识图谱、能力图谱,为学习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服务,支持差异化的“教”和个性化的“学”,支持北京开放大学在智能教学领域先行先试。研发设置适应一线教学需求的“智能助教”系统,利用人工智能为教师提供全程助教支持,帮助教师完成查找资源、批改作业、在线答疑等辅助性工作,支持教师课堂教学,建立智能、快速、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统,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支持研发符合在校生学习需求的“智能学伴”,为学生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 北京考试报,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2北京高考十四五教育改革

2022年北京高考专科志愿填报于7月21日8时至22日17时进行2022-07-21

2022北京高考各区清北线人数分布2022-07-25

2022年北京高考专科提前批普通类征集计划2022-07-26

2022年北京高考专科提前批录取志愿征集通知2022-07-26

2022年北京高考各区清北率2022-07-29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