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0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诗词鉴赏试题分析

2020-06-03 15:56|编辑: 张老师|阅读: 916

摘要

2020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诗词鉴赏题来源于明代王守仁的两首诗,考生如何分析诗词鉴赏题呢?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题目分析,一起来看!

6月2日,海淀高三二模语文科目考试进行,今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诗词鉴赏题考察了哪些内容?考生应该如何分析作答?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详细内容,一起来看!

2020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诗词鉴赏题目分析

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月夜二首

王守仁⑴

其一

万里中秋月正晴,四山云霭忽然生。

须臾浊雾随风散,依旧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⑵!

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⑶满太清。

其二

处处中秋此月明,不知何处亦群英?

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

影高尚疑朱仲晦⑷,支离羞作郑康成。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注释:【1】王守仁,即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创立儒家心学,其核心思想为“致良知”。这两首诗是作者与弟子宴集时所写。【2】撄(ying):干扰。【3】钧天:指天上的音乐。【4】朱仲晦,即南宋理学家朱熹。下句中的郑康成,即东汉经学家郑玄。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诗首联都写到中秋之月,第一首意在描写富于变幻的山中月色,第二首作者由月色联想到了天下英雄。

B.两诗颈联均通过议论来说理,第一首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第二首赞美了朱熹、郑玄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C.两诗尾联各具特色,第一首描写作者月夜狂歌,歌声惊天动地,第二首作者引曾皙为同道,借典故明志。

D.两诗均熔说理、抒情于一炉。作者用自然流畅、富有气势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以及对弟子的期望。

14.“肯信”“须怜”这两个词语颇具表现力,请结合诗歌内容,分别加以赏析。4分)

解析:同学们是否记得我前两天给大家讲过的那首《拟秋怀诗》,“于虚处传神”,这个题也是一样的。解释意思,说明效果就可以了。当然一定围绕作品的主旨去写,要有具体内容。

示例:“肯信”的意思是坚定地相信,“肯”加强了语气,有强调作用,突出了诗人对“良知”的坚守和对自己学说的自信。

“须怜”的意思是必须怜惜,“须”加强了语气,表达诗人对儒学历经千年传承的慨叹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儒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期许。

15.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分析。6分)

解析:先概括形象,然后再做分析,步骤要分清。

①自信、狂放的形象:表现在作者对自己学说的坚信,和对朱熹、郑玄等儒学大家的不屑上。老夫今夜狂歌发,化作钧天⑶满太清,影高尚疑朱仲晦⑷,支离羞作郑康成。这两句诗歌都可以说明。

②有使命感,具有担当精神的形象:表现在作者拥有“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和对曾皙之志的追慕、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上。须怜绝学经千载,莫负男儿过一生;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这两句可以说明。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内容。7分)

(1)“处处中秋此月明”,一轮明月引发了明代大儒深沉的哲思;也带给南唐后主思念故国的无尽苦楚,“小楼昨夜又东风,①”;李白借它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写道“②,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居易用它衬托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孤寂,写道“④,⑤”(《琵琶行》)。

(2 )《礼记》上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用韩愈《师说》中的话来说,“经师”是“ ⑥”,“人师”是“⑦ ”,王阳明当属后者。

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随风(“君”亦可)直到夜郎西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

⑤绕船月明江水寒 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⑦传其道解其惑者

声明:本文来源于石老师语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海淀高三二模海淀二模试卷分析

2020年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汇总2020-06-14

北京高三一模2019-2020学年所有学科试题及答案汇总2020-05-14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