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适应性测试与高考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收藏此文 2020-03-11 10:00 | 编辑:张老师 | 阅读:539
要
2020年北京高考适应性测试已经结束,这次适应性测试与高考卷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考生接下来如何备考?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详细内容,一起来看!

3月3日-6日,北京市2020年高考适应性测试进行,目前试卷成绩尚未公布,各位考生需要根据此次测试中的弱项进行针对性复习。你知道这次的适应性训练卷与高考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一起来看!
第一部分:联系
1.《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重要的参考:
命题围绕的主线:
起点:考生对必备知识的掌握程度
过程:逐步提高层次
(1)评价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水平
(2) 学科素养的达成幅度
(3) 核心价值的构建高度
终点(目的):评价学生与高等学校对新生要求的切合程度,同时通过揭示学生在应答过程中展现的知识应用、思维方式、学科素养,实现由考生向评价的转变。
2.2020年北京高考命题,取消考试说明,但是在命题中,依然遵循一些具体的要求:
举例:创新性
语文:
(1)通过增强情境与设问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用角度加以探讨,对同一问题或者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
例如作文:
作文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引发哪些思考?
作文二:春节
历史:
(1)学生能够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新的运用;
(2)能够对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的发掘;
(3)能够对已有的历史观点、方法与历史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得出新结论;
(4)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回应现实问题。
例如这次考试:
“指出文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
“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
“谭嗣同赋予‘仁’哪些新内涵”
依据模型:
举例:
化学:
-
模型一:日常生活情境
-
模型二:生产环保情境
-
模型三:学术探索情境
-
模型四:实验探究情境
-
模型五:化学史料情境
链接:“学术探索情境”
通常选取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作为试题情境素材,包括:
方向一:最新合成方法:对于已经可以制备的化合物采用新方法或者新技术进行合成,对应的物质多数是有机物,基本特征:绿色、经济、高选择性,更加高效、环境友好。
方向二:新颖的功能物质:新型复合材料或者新型催化剂的结构,主要考查物质结构和性质。
方向三:新型催化技术:提高转化效率、降低成产成本,主要考查推理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判断反应历程和机理以及反应的转化率等。
此外实验情境
英语:考查的情境
-
情境一:人与自我
-
情境二:人与社会
-
情境三:人与自然
3.涉及的知识与常识:
内容一:知识——必备知识
举例,必备知识包含的内容:
英语:
总体上:即将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者学习情境时,有效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具体:语言知识、文化知识
更具体:《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运用知识内容要求以及文化知识内容要求所列的相关项目。
化学:
-
反应变化与规律
-
物质转化与应用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实验原理与方法
-
化学语言与概念
内容二:常识内容:
语文:
(1)审美常识
(2)传统文化常识
(3)生活实践常识
(4)表达与交流(沟通)常识
(5)阅读经典常识
等。
4.能力要求:
例如政治学科:
能力一、辨识与判断。
辨识与判断在认知领域属于基础层次,是指知识记忆基础上的再认再现和简单迁移。
思想政治学科要求:
辨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判断其性质,概括其特点,并与学科的理论和观点相印证。
发展辨识与判断能力,要求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面对具体事物、现象时,能够分辨其属性、类别和特征。
能力二、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从简单到复杂,从概念形成到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分析与综合。
能力三、推理与论证。
推理:逻辑学上,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
论证: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
能力四、探究与建构。
指在新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运用学科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等,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形成问题答案或者新结论的过程。
能力五、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指通过批判性思维方法对一定的事实、现象、观点等进行价值判断和综合评价。它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要在慎思明辨的基础上,理性深刻地对事物的本质作出有说服力的价值判断,它要求综合内在与外在的各种要素,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具体体现
推理与论证:
第20题,“预测在保证安全和营养的前提下,人造牛肉代替牛肉会带来哪些变化?”“未来合成生物将把人类引向何方?”面对这些题,死记硬背的模式,明显很难用上。
考生拿高分,需要一定的能力,逻辑推理、分析预测,与论证相结合考查。
探索与建构:
第21题,“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调研问题并说明意图。”
反思与评价:
例如第19题,“政府这样做值得吗“,”户户通电,投入巨大,为1户送电的开销,100年也无法收回成本。“政府这样做,引发了考生哪些思考,对这样做法又是怎样评价的,当然,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解题,很关键。
第二部分:区别
有学生问:“这次命题老师留了几手?”由此可见,弄懂区别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1.覆盖面与高考相比,还是相对狭窄,例如语文,海淀期末集中考审美,这次集中考传统文化。而高考卷,内容会更丰富。
2.有的学科命题选材比较陈旧,例如物理。
3.命题老师将部分内容留给“一模”考试。
4.题型可能还会有变化,例如数学。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说:此次测试不仅仅是熟悉试卷结构和考试流程那么简单,后续4月初,北京将举行2020年全市模拟志愿填报,各位考生在此次测试成绩出来以后,要根据自己的成绩大致的选择一些院校及专业,为后续的志愿填报模拟做准备!
声明:本文来源于云天高考,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微信公众号:bj-gaokao)排版编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