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起实施的“211工程”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目标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实施以来累计112所高校入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表示,“211工程”已经关上大门,今后不会再有新的成员。
2012年,112所高校陆续接受了国家验收。此次验收的是2008年~2011年间实施的“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结果“几家欢乐几家愁”,一些高校大费周章,另一些轻松通过。
根据验收结果,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决定对较优秀的28所高校进行奖励,财政部安排1.3095亿元,国家发改委安排2.5228亿元。获奖高校可自主确定奖励资金使用方案,但要全部用于学科建设,并要上报奖金使用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国39所堪称重中之重的“985工程”高校均为“211工程”院校,但只有10所此次获得了奖励,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而在这些名校之外,一些知名度相对逊色但颇具特色与实力的高校也获得了奖励。奖金最多的是云南大学和西北大学,均为1483万。其他高校如天津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均是在某些学科领域“一招鲜”的高校。一些属于地方院校 ,比如,湖北地区的入选高校是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则是广东惟一的获奖高校。
据了解,28所高校奖金基本在1360万元左右。鉴于“客观公正、围绕核心;分类奖励、统筹兼顾;按校奖励、适度支持”的评奖原则,一些特殊领域和地域的高校得到了倾斜。
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的验收反馈结果是,该校8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综合得分为90分以上。其中在“经济”一级领域排名中,“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建设”建设项目在全国排名第一,“财政金融政策与管理”排名第二。该校决定将1360万元奖励资金主要用于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孵化新兴交叉学科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支撑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高水平实验室建设,继续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内涵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