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重庆医科大学:情系巴山蜀水 培育杏林英才

2014-12-18 10:13|编辑: 齐绮|阅读: 520

摘要

1956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正式分迁重庆,建立重庆医学院。近六十年来,一代又一代重医人情系巴山蜀水,培育杏林英才,先后培养了九万多名各层次高级医务人才。
  12月4日下午,我们来到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雨后初晴的校园一片新绿。这里的校园是崭新的,但翻开学校的历史仍能感受到其厚重。1956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正式分迁重庆,建立重庆医学院。近六十年来,一代又一代重医人情系巴山蜀水,培育杏林英才,先后培养了九万多名各层次高级医务人才。
 
  历史厚重:传承上医优良传统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在校园空旷处,誓言碑静静伫立,每名医学院新生都要在此立下从医的誓言。他们从接过人生第一件正式的白大褂,站在碑前说出誓言的那一刻,便担负起救死扶伤、护佑生灵的责任。
 
  重医的诞生是时局所创、形势所成,既是分迁建校,又是平地突起。上世纪50年代初期,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布局不合理。当时的西南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十分严重,高级医务人员奇缺。再建一所培养高级医务人才的高等学府,是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和医药卫生事业的迫切需要。因此,国务院做出了将上海第一医学院分迁重庆、建立重庆医学院的部署。重庆医科大学从建校起便传承上医的优良学风,一大批名师、名医会聚重医,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近六十年的建设发展,重庆医科大学现已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多层次、多专业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新校区:没有围墙
 
  我们来到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只见校门,不见围墙。这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2007年落成的新校区,坐落在巍巍的歌乐山和连绵的缙云山之间的大学城中路,距袁家岗校区34公里,位于缙云山脚,因此得名缙云校区。
 
  学校宣传部老师介绍:“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景致,新校区在建设时没有设围墙,保留了绕校一周的泄洪冲沟,以丘陵为基础,形成了适合野生动物生长的湿地、小溪和原生态小山丘。”
 
  开放式校园最大限度地留住了自然美。但校内是否安全成了记者关注的问题。老师介绍说,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学校在建设时特意在安全二字上动了脑筋。数字化远程视频监控、红外线报警探测、消防门禁远程控制及报警指挥等高科技系统成就了校园开放的胸襟。
 
  在学生入住的杏园宿舍区外,没有门卡的记者被挡在了院外。随行老师出示工作证,并向宿舍区管理员说明来意后,仍被婉拒。“看来只有让保卫部门出面协调,你们才能进去采访了。”陪同的老师说,“请多理解,这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这个插曲让我们对重医的严谨作风有了切身体会,也明白了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为何能在大学城的学校中保持发案率最低。
 
  教学:整合课程,提高岗位胜任力
 
  学校教务处副处长钟朝晖介绍,作为医学类院校,学校注重特色,努力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学校在各专业大量引入探讨式教学、病案分析教学、拓展式教学、专题式教学以及读书报告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了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转变,起到启发思维、开阔视野、增强实践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各院系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广泛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展辅助教学。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现有网络课程600余门,教学材料1.1万余个,注册用户5.8万余人,累计访问量近2000万人次,教学交互活动活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深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试点班课程设置医学综合技能、医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综合素质三大板块,分别包括器官系统整合、临床医学专业、临床技能课程、生物医学、早期接触临床、公共卫生课程以及自然科学、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构建起以器官系统为主线,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和有助于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整合课程体系。2012年底,教育部、卫生部发出通知,决定将重庆医科大学列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之一。
 
  实践:优化课程,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利聆介绍,2008年建新校区时,学校专门打造实践平台,整合全校资源,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促使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升临床实践能力”。
 
  新校区两栋实验教学楼有3.3万多平方米,跟科研完全分开,供学生使用。同时,学校优化实践课,将以前8至9门实践课优化为5门,单独计分。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超过50%,让学生不仅验证理论课的学习效果,更是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目前,学校已建成包括临床基础技能、临床专业技能和临床技能考试三大平台的高水平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涵盖诊断学、影像医学、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急救医学、专科等八个技能实验室。近年来,中心教学人数达2.8万人次;学校建成重庆市级人类生命与健康博物馆,通过大量图片、视频、实物和现代化声、光、电技术,成为市民普及健康知识和在校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实践平台。
 
  学校积极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对学生项目运行管理、经费、场地、激励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建成400平方米的开放性创新实验室,购置了200余万元的设备,供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有180多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和科研指导。近年来,学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实验设计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北京学子心里话:
 
  临床医学2013级学生张毅:我高中毕业于北京市第三中学。一开始我并没有想到外地读大学,但高考成绩让我基本排除了北京的医学类院校,留在北京只能上非医学类学校。为了遵从内心学医的愿望,我选择了重医。我在网上查阅资料发现,重医在医学类院校里是一所非常不错的学校,且在当地招生的分数一般在重点分数线以上五六十分,在北京是二本招生,这是北京学生的“福利”。我也提醒明年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将选择学校的目光放远些,外地有很多很好的学校,重庆医科大学就是其一。
 
  临床医学2013级学生李晸华:我高中毕业于石油附中。因为家人从医,我高考时报的全是医学类院校,最后如愿来到重医就读。现在想想,如果我留在北京,可能就进了北京学生特别集中的学校,每天走读上学,不会有太多改变和成长。我当时曾想用“距离”换分,到校后发现,收获远多于此。外地同学的高考成绩普遍比自己高。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我有很大影响。

>>>欢迎加群讨论:

中考群
2015年北京中考交流群 191442987
北京中考加分讨论群 201466905
2015年海淀中考交流群 322132950
2015北京中考志愿填报 271314095
高考群
2015北京高考交流群 159655945
2015北京高考志愿填报 156472239
2015北京小语种备考群 140231537
初一群
2014年朝阳区新初一群 102791827
2014年东城区新初一群 329676171
2014年海淀区新初一群 148886138
2014年西城区新初一群 236718901
2014年北京新初一总群 372567765
初二群
2014年海淀区新初二群 177804010
高一群
2014北京新高一群 276526071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学校介绍课程体系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招生要求及报考建议2014-12-18

华中科技大学 一场与科技的甜蜜邂逅2014-12-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边学边创新 动静两相宜2015-01-07

重庆医科大学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24-06-15

2025年北京海淀区初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2025-07-16

没有更多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