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是大学学习的核心,关系到未来的职业发展。目前,全国本科专业目录涵盖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面对如此庞大的专业体系,低年级考生该如何系统且全面地了解,从而做出契合自身发展的最优选择呢?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建议不妨从下面这四个方面着手!
最新投档线:2024年各大高校在京各批次投档录取分数线及对应市排名汇总
最新录取数据:2024全国重点高校各省各批次录取分数线汇总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为大家准备了《2025高考择校选专业指南攻略》电子资料,点击下方可免费领取!
点击下方按钮报名领取
看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是对一个专业所学习和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可据此大体判断其所学习的内容和所属的行业领域。如税收学专业,从名称上能很快判断出其所属领域是经济学领域,主要研究经济学中税收分配关系及其规律性。
但以“名”识专业要慎重,因为有些专业名称并不能完全展现其学科内容。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为例。两个专业名称中均涉及“大数据”,但是前者主要运用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处理大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授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后者是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运筹与优化技术和前沿大数据分析方法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看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和知识体系的科学规划,能让考生了解读这个专业会学什么、会掌握什么能力,并判断自己能否学好该专业。
以西南财经大学计算金融专业为例,其核心课程有金融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人工智能与智慧金融、金融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基础、互联网金融、金融数学与计算软件等,涉及数学类、计算技术类和金融管理类知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数学基础,若考生在数学学科方面学得比较吃力,那么就读该专业可能就会面临不小的学业压力。
看培养模式
不同高校由于在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上的差异,培养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为教育过程、课程体系、管理和评估制度,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等的不同。通过培养模式可以看出该专业培养的是重基础理论的人才,还是重实际应用的人才;培养的是宽口径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清华大学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的学科交叉培养理念,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具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能力的宽口径研究型人才;深圳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构建“校企协同、项目驱动”的应用型培养模式。
看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是指毕业生就业的大背景,既包括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情况,也包括行业发展情况。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动态的发展态势,薪酬水平也受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影响,所以我们要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的就业前景。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而出,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持续颠覆着我们对职业的认知和想象。在未来的竞争中,大学几年所积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高阶的认知能力、学习迁移能力、通融见识、宽广视野等可能更能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