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

北京高考在线

登录 | 注册

2026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特殊句式

2025-10-30 17:50|编辑: 赵老师|阅读: 6

摘要

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6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相关内容,供考生参考。

为帮助考生们备考,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整理了2026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相关内容,详情如下:

推荐阅读:2026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

考生注意:红楼梦在高考考试说明中为必考内容,北京高考在线团队推出《2026高考语文红楼梦汇编》资料,包含重要知识点、模考真题等模块,希望能为各位考生提供帮助~

2026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类。

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一、判断句

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在现代汉语里,⼀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个判断词“是”来联系。如:“鲁迅是绍兴⼈。”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如:“鲁迅,绍兴⼈。”

⽂⾔⽂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种:

1、“……者……也”

“者”“也”都是语⽓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例:“刘备者,天下枭雄也。”(“者也”双用)

例:“刘备者,天下枭雄。”或“刘备,天下枭雄也。”(“者也”单用)

例:“刘备,天下枭雄。”(“者也”不用)

例:“刘备,天下枭雄者也。”(“者也”合用)

2、“……是……”

例:“是”在⽂⾔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先秦中⼏⽆,汉以后出现。

例:“同是天涯沦落⼈。”《琵琶⾏》

3、动词“为”表判断

例:“此为何若⼈?”(这是怎样的⼈?)《墨⼦》

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例:“吾翁即汝翁。”《汉书·项籍传》

例:“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岳阳楼记》

例:“吾村⼗里皆平原。”《冯婉贞》

5、否定判断

例:“⼈非⽣⽽知之者。”《师说》

例:“⼈非圣贤,孰能⽆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但是,在⼀些⽂⾔句⼦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是⼀个指示代词,复指前⽂内容,译为“这”“此”。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

例:“是时,曹操遗权书。”《赤壁之战》

例:“是吾剑之所从坠。”《刻⾈求剑》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的关系⽽⾔的,主语不是动作⾏为的主动者,⽽是动作⾏为的承受者。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般用介词“被”来表示。为⽅便学习,我们把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分为两⼤类,即标志被动和意念被动。

1、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

(1)于(乎)式,即“动词+于(乎)+主动者: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表被动,引出动作⾏为的主动者。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例: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2)“……见……”,“见……于……”式

例:信⽽见疑,忠⽽被谤。《屈原列传》

例:吾长见笑于⼤⽅之家。《庄⼦秋⽔》

(3)“为……”“为所……”“为……所……”

例: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例:⽽为秦⼈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4)……被……(在⽂⾔中较为少见)

例:信⽽见疑,忠⽽被谤。《屈原列传》

例: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2、意念被动

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出现,需要联系上下⽂去理解

例:轩凡四遭⽕,得不焚。《项脊轩志》

例: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三、倒装句

⽂⾔⽂中的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定语后置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致的。但有时因为表达的特殊需要⽽出现倒装现象。现代汉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1、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般是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

在现代汉语中为加强感叹和疑问的语⽓也经常用主谓倒装句式。

例:太不聪明了,孩⼦!

2、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的条件,缺⼀不可。疑问代词有孰、何、谁、曷、安、奚、恶、胡等,疑问语⽓词有乎、诸、邪、哉等。

例:⼦将安之?百姓⾜,君孰与不⾜?《论语》

例:微斯⼈,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例: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例: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⑵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般带有否定副词“不、⽏(⽆)、

未、非、弗、勿”或否定性⽆定代词“莫”。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例:⼦不我思,岂⽆他⼈?《诗经》

例:然⽽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之与国也》

例:以为天下莫⼰若者。《秋⽔》

例:我⽆尔诈,尔⽆我虞。《左传》

⑶⼀般句式中的代词宾语的前置。

这种现象⼀般出现在先秦古籍中。

如:《论语》

⑷⼀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前置。

例:“诗三百,⼀⾔以蔽之,曰:思⽆邪。”

⑸用“之”“是”来提宾。

例:何陋之有?

3、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般在中⼼词的前面。⽂⾔⽂中定语有时在中⼼词的后面,这是为了使中⼼词突出,或者为了使句⼦更流畅顺⼝。

⑴数量性定语的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词的后面。

例: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马说》

⑵定语后置的标志:“者”(译为……的)、“之”

a:中⼼词+后置定语+者。

例:求⼈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b:中⼼词+之+后置定语。

例:居庙堂之⾼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c:中⼼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马之千里者……《马说》

4、介词结构(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结构⼀般用在谓语动词的前边充当状语,⽽在⽂⾔中介词结构常常会用在谓语动词之后。我们称之为介词结构(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常见的格式如下:

⑴“于(乎)+宾语”结构。由“于”或“(乎)”字与后面的词构成的介词结构在⽂⾔⽂中最多,可以表示处所、比较、被动、对象等。这种结构⼀般后置于谓语动词之后。

a表示比较。

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b表示处所。

例:刻唐贤今⼈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表示对象。

例:赵⽒求救于齐。《触龙说赵太后》

d表示被动(参见被动句)。

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⑵“以+宾语”结构。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之于国也》

🔥扫描文末二维码,加入“北京高考升学交流群”,发送@小助理 高考知识点,获取完整版资料!

北京高考升学交流群

点击进群

声明:本文由北京高考在线团队(官方微信公众号:bjgkzx)排版编辑,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0

收藏

分享到:

微信扫一扫分享

QR Code

微信里点“发现”

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报错
2026高考知识点文言文特殊句式

2026北京高考各科目知识点汇总2025-09-29

2026北京高考报名、英语听说考、合格考、志愿填报等安排汇总2025-10-24

2026全国各省市高考报名通知、时间及入口汇总2025-10-29

没有更多了

  • 2025北京高考

  • 大学录取分数线

  • 北京高考试题答案

  • 高中五大学科竞赛

  • 2026北京高考

  • 2026强基计划

  • 2026综合评价

  • 2026港澳招生

  • 优质试题

    优质试题

  • 福利领取

    福利领取

  • 强基综评

    强基综评

  • 高考指南

    高考指南

  • 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

  • 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

  • 选科指南

    选科指南

  • 升学招生

    升学招生

  • 录取分数

    录取分数

微信识别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京考一点通

bjgkzx 复制

友情链接: